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17-04-12文良艳王婷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文良艳 王婷

【摘 要】 目的:探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目标,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是96.7%,住院时间为(20.6±3.5)d,同对照组患儿的80.0%、(23.1±4.0)d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更好,明显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普及。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胎龄不足30周的早产儿[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成为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主要方法;80年代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得到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生儿气漏的发生,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为了进一步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目标,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有关诊断标准;胎龄不足37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其他畸形;合并重症肺炎、胎粪吸入或羊水吸入综合征等可诱发呼吸窘迫的病症。对照组中,女患儿12例,男患儿18例;胎龄在30-36周之间,平均为(32.1±1.3)周;体重在1.6-3.0kg之间,平均为(2.0±1.0)kg。观察组中,女患儿13例,男患儿17例;胎龄在30-36周之间,平均为(32.4±1.1)周;体重在1.5-3.0kg之间,平均为(2.0±1.1)kg。对两组患儿上述资料予以统计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治療,剂量40-100mg/kg;观察组患儿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进口药品注册号H20030599)治疗,剂量100-200mg/kg。具体操作如下:使用前,均加入2-4mL灭菌注射液,预热约为37℃。取患儿仰卧位,将患儿口鼻分泌物清理干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给予口气管插管,固定导管之后,用复苏气囊正压通气20-30s,听诊确定双肺呼吸音对称后,于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再然后复苏气囊正压通气60-120s,最后给予呼吸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X线检查显示肺部纹理清晰,血气指标恢复正常,呻吟消失,呼吸平稳,酸碱平衡,无电解质紊乱;有效:X线检查显示异常阴影改善,血气指标好转,呻吟消失,呼吸比较平稳;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分析

向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录入两组患儿的观察数据,分别用百分比、(x±s)的形式予以表示,并给予x?、t检验,如果P<0.05,表示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是96.7%,同对照组患儿的80.0%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0.6±3.5)d,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3.1±4.0)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t=2.576,P<0.05)。

3 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能够减小肺泡表面张力,避免了肺泡萎缩与肺水肿。通常情况下,胎龄24-25周时开始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之后越来越多,因此,胎龄越小,越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3]。所以,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扩张肺泡,重新分布血流,减小肺血管阻力,降低肺动脉压,以此改善肺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为粉末,溶解慢,易产生泡沫,血气指标恢复较慢,治疗效果不佳。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为溶液,无需溶解,无泡沫,使用便捷,可快速恢复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更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此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4]十分相似,即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是97%,住院时间为(21±4)d,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患儿的83%、(23±4)d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

总而言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更好,明显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承峰,陈光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02-1604.

[2] 赵冰,潘家华.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3):158-161.

[3] 刘春枝,梅花.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7):61-63,69.

[4] 刘云,李丽,梁文英,等.不同种类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4):253-255.

猜你喜欢

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PS在早产儿RDS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不同剂量PS对早产儿NRDS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