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1例

2017-04-12马良鹏唐静宜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基因多态性

马良鹏 唐静宜

【摘 要】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分型在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案例。结果 通过患者基因型,疾病等因素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性,并参与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用药参考。讨论 通过CYP2C19基因分型为患者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氯吡格雷抵抗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臨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治疗ACS最为有效的手段,而血小板聚集是PCI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患者术后需要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然而,即使成功实施PCI术后并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有5%~30%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支架内血栓形成是PCI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5%[2]。本文通过回顾1例药师参与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案例,分析血栓发生的风险性,并从遗传学角度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1 病例概况

患者,女,61岁,因“右下肢无力1天”入院。有高血压病、红斑狼疮、糖尿病、脑梗史,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纷乐、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自诉血糖平素控制欠佳。2015年10月5号在外院行PCI术,术后患者一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d)。1d前,患者突发右下肢无力。

入院查体:体温36.5 ℃,血压130/80 mmHg,心率72 次/min,双肺呼吸音清,心律尚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头颈部CTA:1. 颈部血管多发动脉硬化,局部管腔轻度狭窄;2. 所示颅底动脉环诸血管动脉硬化表现。心脏彩超:左房稍大,二、三尖瓣反流(轻度),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胸片:心影呈主动脉型。颅脑CT:右侧额叶、右侧半卵圆中心区脑梗塞灶,部分病灶趋向软化。实验室检查: CYP2C19基因型检测:该患者基因型为*2/*3(636 GA, 681 GA)。其余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脑梗死、高血压病、二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脂血症。

2 治疗经过及药师干预

患者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片(75mg, qd)抗血小板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d)调脂稳定斑块、普罗布考(0.5g, bid)抗氧化、血塞通(0.4g, qd)扩管改善循环、依达拉奉(30mg, bid)抗自由基、单硝酸异山梨酯片(60mg, qd)改善冠脉循环,琥珀酸美托洛儿缓释片(47.5mg, qd)降低心肌耗氧,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2U, qd)及伏格列波糖(0.2mg, tid)控制血糖。临床药师认为,该患者为PCI术后,其基因CYP2C19为慢代谢型,表现为氯吡格雷抵抗,遂建议调整为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医生采纳药师的建议,将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调整为替格瑞洛片(90mg, bid)。药师建议关注患者用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及出血表现,医嘱采纳。继续治疗4d后,患者病情平稳给予出院。

3 讨论

3.1 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年龄、糖尿病、肥胖、吸烟、性别、合并用药等均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进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谢婧等[3]研究认为,年龄大于70岁是1年内多次行PCI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体内前列环素合成减少及血栓素A2合成增加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该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这些因素均促成或增加患者PCI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3.2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

由于近年来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遗传与药物应答之间的关系也逐步被揭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存在明显相关性[4]。氯吡格雷为前提药物,CYP2C19将氯吡格雷代谢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氯吡格雷疗效差异的重要因素。CYP2C19*2和CYP2C19*3是CYP2C19主要突变位点,其在亚洲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分别为30~50%和5%~10%。携带CYP2C19*2和CYP2C19*3等位基因者为CYP2C19慢代谢型,氯吡格雷体内活化速率降低、活性代谢产物减少、抗血小板活性降低,进而导致血栓复发,例如,FAST-MI多中心研究发现,CYP2C19*2、*3携带个体比非携带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58倍;中国临床跟踪研究也显示CYP2C19等位基因突变为增加PCI术后血栓复发风险。

3.3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

研究发现,对于PCI术后患者,CYP2C19*2杂合突变个体使用3倍氯吡格雷剂量(225mg, qd)才能达到CYP2C19野生型标准剂量(75mg, qd)的抗血小板水平;CYP2C19*2纯合突变个体即使使用4倍氯吡格雷(300mg, qd)也不能达到理想的血小板抑制水平,可能需要更换药物。本案例中该患者长期使用氯吡格雷(75mg, qd)抗血小板治疗,但其基因型为CYP2C19*2/*3(636 GA, 681 GA),氯吡格雷无法转化为有效活性产物,导致患者血栓风险增加,因此,该患者脑梗死可能是由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无效导致,药师遂建议其更换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

参考文献

[1] 郑晓玲. 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6):46-47.

[2] 张燕, 任艺虹, 周超飞, 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 2013, 28(1):17-20.

[3] 谢婧, 杨利萍, 胡欣. 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1年内行多次PCI术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2, 9(6):317-320,331.

[4] 杨利萍, 谢婧, 刘媱, 等. 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9):1063-1070.

作者简介:马良鹏,药师,硕士,主要从事个体化用药方面的研究Tel:15871479459,E-mail:a176051469@163.com

猜你喜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旋磨支架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血清尿酸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水平相关性研究
围手术期应用曲美他嗪对PCI术患者术中缺血事件及心肌功能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