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探讨
2016-05-17杨潜照徐志奇宋慧红
杨潜照 徐志奇 宋慧红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方法 356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178例。研究组术中应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 对照组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发病30 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6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 且安全性佳, 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伐芦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31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剧烈且持续的胸骨后疼痛, 休息及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无法完全改善, 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活性升高, 或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 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 多项研究发现, 有效且安全的抗凝药物是成功行PCI术的必备条件。比伐芦定是一种凝血酶抑制剂, 能够对Ⅱa因子的活性进行直接抑制, 继而延长活化凝血时间, 充分发挥出抗凝功效[1, 2]。本院对178例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比伐芦定治疗, 临床收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6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178例。入选标准:符合PCI适应证的非ST段抬高型及急性ST段心肌梗死;对本次治疗方案及研究内容知情, 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溶栓治疗史;合并机械性并发症;血红蛋白<100 g/L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外伤史或手术史、凝血、脑血管疾病;活动性出血患者;水蛭素过敏者。研究组中男101例, 女77例;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60.5±7.8)岁;合并症:糖尿病28例, 高血压20例。对照组中男102例, 女76例;年龄18~79岁, 平均年龄(60.8±7.5)岁;合并症:糖尿病26例, 高血压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于PCI术前服用300 mg阿司匹林及600 mg氯吡格雷。研究组在造影术前采用0.75 mg/kg负荷量的比伐芦定(商品名:泰加宁, 由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0089), 1.75 mg/(kg·h)静脉滴注, 至少维持到手术完成时, 但不可超过4 h。对照组造影术前通过动脉鞘管给予3000 U肝素, PCI术前以100 U/kg的剂量补充肝素。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发病30 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包括:穿刺口出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消化道出血、严重出血;②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发病30 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病30 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62%, 对照组为11.80%, 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头痛3例、皮疹2例、低血压1例, 发生率为3.37%;对照组出现头痛4例、皮疹2例、低血压2例, 发生率为4.49%;两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7,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然而临床发现, PCI术中采用肝素抗凝易形成血栓;同时, 加大肝素剂量会增加出血风险, 甚至诱发血小板减少事件。因此, 探寻一种安全且有效的PCI抗凝药物, 用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十分必要。
比伐芦定是一种血管成形术抗凝药物, 它通过抑制凝血酶来发挥出抗凝功效, 具有起效快速、抗凝效果佳等优势, 是凝血酶可逆性、特异性且直接的抑制剂, 且相较于肝素, 其出血风险较小。目前, 比伐芦定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 且多项研究指出该药抗凝功效显著, 出血副作用显著少于常规肝素[3]。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组发病30 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6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对比伐芦定降低出血事件的机制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①相较于传统肝素, 比伐芦定不受血小板释放产物的影响, 直接抑制凝血酶;②抗凝作用短暂且可逆, 不仅能够对已结合的纤维蛋白凝血酶发挥灭活功效, 同时还可以灭活循环内游离的凝血酶;③不会降低血小板计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等缺血事件风险较大的患者群体, 出血事件的降低则意味着预后及死亡率的减少。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 且安全性佳,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降低死亡率,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磊, 王明生, 李明昌,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比伐卢定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7(10):1207-1208.
[2] 贾风顺, 张宇, 费建国, 等.国产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0(20):1-3.
[3] 丁嘉宝, 潘杰锋, 崔腾斌.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1, 3(2):443-444.
[收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