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2017-04-12杜占栓
杜占栓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改变观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乖乖地听“的填鸭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在努力摈弃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尝试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改善教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已經尝试了几年,可以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建议;学习
一、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能“形改而神不改”
以前我们上课,学生坐的规规矩矩地听,现在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教师在台下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说课堂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让学生和我们平等地交流对话。学生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问题,教师不能一棒子打死,而要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解开症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备课,做好各种预设,抓住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做到精讲多练。假如我们发现问题了,就表现的不耐烦,学生会变得沉默寡言,更谈不上主动发言探讨了。
二、科学分组,兼顾好各个层面的学生
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对后进生有歧视心理,尤其对行为习惯不好、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分组时更要考虑,绝对不允许把差生放在同一组置于墙角而不顾。小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遵守纪律、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进行综合衡量。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且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从而使小组活动能有趣生动地开展,增进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得放手,不能把学生统揽在手里。小组“领头雁”带动成员讨论、解答等,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成绩要突出,有很强的责任心,纪律上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所以在分组时,教师首先物色好每组的“领头雁”,并且认真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怎样开展合作,怎样帮助后进同学。教师在巡查时,必须关注组长的组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复习整数的乘法,计算试题并说出计算法则,然后出示小数乘法题,提问:“多了小数点,我们有办法吗?”学生们都回答“有办法,去了小数点。”“我们白白地把小数点去掉,能行吗?”学生答:“白白地去掉,肯定不行”。“那怎么办呀?”学生们开始看书,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教师这时候必须认真倾听每位同学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给学生讲解时,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而是一步步做好问题衔接,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明白道理,才能牢固地掌握。在讲解植树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或是进行演示,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根本上理解了为什么加1.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不能控制住自己,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竞争,展现自我。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所以我们要从教材、教法、学法、辅导等方面下苦功夫,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