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2017-04-12陈书文陈绍力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上巨虚临床疗效

陈书文 陈绍力

【摘 要】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即常规口服西药加单纯针刺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太冲);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足三里、上巨虚平刺治疗。每日1次,7日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結论: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关键词】 足三里 上巨虚 平刺 顽固性呃逆 临床疗效

呃逆是由于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的、不自主而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引起,继而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短促而有特征性的声音[1]。呃逆发作持续时间超过48h的统称顽固性呃逆[2]。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因过食生冷、辛辣,或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或过度劳累、大病之后、正气亏虚所致。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胃气上逆犯膈。病位在膈,病变的脏腑在胃,与肝、脾有关。西医学中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及胃、食道术后等引起的膈肌痉挛,均属本病范畴[3]。频繁的呃逆可引起患者情绪紧张,影响其饮食和睡眠。笔者采用足三里、上巨虚平刺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并与常规针刺进行比较,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入院治疗的3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男18例,女14例),其中胃癌10例,慢性胃炎5例,脑血管病10例,胃、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肝癌5例,病程3-7日之间,年龄40-80岁之间。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4],呃逆,又称“打呃”,是指胃气上逆犯膈,以喉间呃逆有声、频繁而短促、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当呃逆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超过48h称顽固性呃逆。

1.3 排除标准 (1)年龄>80岁或<40岁;(2)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高热、癫痫等严重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病史的患者;(4)脑出血急性期及呼吸衰竭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疗法

西医治疗采用盐酸氟桂嗪10mg,口服,每日3次。

取穴:以下肢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为主,选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辅以太冲。患者仰卧位,采用1.5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足三里、上巨虚均要求向下平刺1.5寸,不得气,留针2小时;余穴均常规针刺,得气。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7次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结果。

2.2 对照组疗法

即基础治疗:西医治疗采用盐酸氟桂嗪10mg,口服,每日3次。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各穴位均常规针刺,得气,留针30min,每日1次,7次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结果。

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愈后2周内无复发;

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愈后2周内又出现轻度呃逆症状者或原持续性呃逆变为偶尔呃逆;

无效:呃逆仍持续,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如上表所示,经7日治疗,两组在临床疗效比较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6 讨论

6.1 针刺足阳明胃经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理论依据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某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反射中枢,引起膈肌阵发性痉挛[5]。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致,故治宜和胃降逆。《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主逆气”,主治六腑病症,具有调和脾胃、扶正培元、宽胸利膈作用。上巨虚为手阳明大肠经下合穴,膈居肺胃之间,肺胃之气主降,且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腑则降胃气,具有降逆止呃的作用。《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如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下巨虚为小肠下合穴,具有调畅脾胃、疏通经络的作用。足三里、上巨虚均向下平刺,故降逆止呃效果明显,配合针刺太冲,其降逆和胃更强。

6.2 针刺足太阴脾经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理论依据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针刺阴陵泉、地机及三阴交能够调理脾胃气机、宽胸利膈,具有宽胸理气、降逆止呃的作用。

本试验证实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配合针刺脾经穴位、太冲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操作简单。

参考文献

[1] Rousseau P.Hiccups[J].South Med J,1995,88:175-181

[2] Kumar A,Dromerick AW.Intractable Hiccupe During Srtoke Rehabilit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8,79:697-699

[3] 张雪艳.背俞穴走罐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1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7)

[4] 冯春霞.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

[5] 石变,褚俊锋,李璐等.针刺强刺激与穴位注射治疗癌症相关顽固性呃逆对比研究 [J].上海针刺杂志,2013,32(12)

作者简介:陈书文(1968.4),男,浙江省平阳县人,副主任中医师,本科。单位:平阳县人民医院 科室:针灸推拿科

通信地址:平阳县昆阳镇雅河路112 邮编:325400

猜你喜欢

上巨虚临床疗效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电针上巨虚联合通腑益气汤敷脐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