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探索
2017-04-12徐雯
徐雯
摘要:项目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度认知地理核心知识、提升地理核心素养、锤炼综合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将课堂核心知识作为探究主题,有意识地在活动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思维性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使项目式学习真正行之有效。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地理思维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或创设一个情境,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在该情境中解决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课堂核心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从而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项目式学习在常规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并不普遍,因为其实践起来有一定困难。首先,该教学形式对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统筹安排能力、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教师拥有更多时间、精力来进行备课;其次,许多中学生在灌输式课堂的长期影响下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有限;再次,在高考、学考等压力和繁重的课业任务之下,中学生在课内外是否有充足时间来开展此类学习活动也值得思考。但鉴于项目式学习对于地理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及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该对这种形式的课堂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项目式学习案例
项目:探究家乡商业区的布局
教材来源:整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的布局”和该教材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内容。
课前准备:学生在周末单独或组队实地调查身边1~2个商业区的基本情况。
活动任务:6人为一小组,由组长将组员调查的情况汇总成表,并在地图上标出各个商业区的位置。小组根据相应表格和图像共同探讨三个问题:①商业有哪几种类型;②影响商业区布局的因素有哪些;③不同类型商业的布局各有什么特点,并说明原因。最后用图、表、画等形式将三个问题的结论呈现。
成果展示:将几个研究较为成熟的小组成果投影出来,供全班比较、讨论、修改,最终形成全班性结论。问题①商业区的归类如图1所示;问题②影响商业区布局的因素如图2所示;问题③不同类型商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归纳如表1所示。
三、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取向
1.认知地理核心知识
“认知”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理解。课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需要经过学生的“认知”而成为其自身经验。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课堂核心知识,从而对其形成深度认知。
本文案例的课堂核心知识即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的三个问题:商业活动的类型、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不同类型商业的布局特点及原因。这三个问题的结论是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绘制图表——思考讨论——归纳提炼”得出的,并且运用了图、表、画等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核心知识才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并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要使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的过程获得课堂核心知识,教师就应该把握好课堂主次,不要将细枝末节的知识作为探究主题,而是把课堂核心知识作为探究活动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毕竟课堂核心知识才是最具研究价值的,最值得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其实质内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经过思考摸索,逐渐领悟到核心知识的真谛,才能真正形成深度认知。
2.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素养,项目式学习应该具备形成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本文案例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如表2所示。
要使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教学设计中。如“地理实践力”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课堂实验、地图的应用活动、课外实地考察、实地观测等来达成提升;如“区域认知”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区域主题探究式課堂”的形式来达成——将系统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融合,一节课以一个区域为背景,探究某一系统地理知识,不仅可以落实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对该区域形成一定认知,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慢慢地完善其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家乡地理的认识和感知。
3.锤炼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思维,涉及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等。空间思维是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认识和感知问题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对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规律、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案例的教学环节很好地锤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得到的地图和表格去比较、分析、推理及归纳来得出问题的结论,而掌握和运用“比较、分析、推理、归纳”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就是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