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活动设计(湘教版)
2017-04-12陆创旺
陆创旺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大自然就是一个地理大课堂,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教师应利用本地地理资源,保持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加强合理开发利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实施校外观察、调查等实践探究活动,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交通运输是从事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灵山县城镇聚落空间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灵山县的城镇案例,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和城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采访政府部门等形式,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不同城镇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与交通运输的变化关系;通过对灵山县城区的考察活动,探究交通运输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與价值观:通过对乡土地理的调查、探究,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通过对灵山县城区商业网点布局的调查、评价,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简析
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正文共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交通运输与聚落;二是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三是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然而,前两个内容是同一个层面的,因为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教材的编写者只是将城镇分布单列出来。所以,笔者将本节分为两个板块内容进行突破,即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与空间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也从这两大板块入手,组织学生对灵山县城镇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查找、访问长辈等以获取第一手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以及商业网点的影响,从而实现课标要求。教材中活动部分的内容较多,共有6组,还有2份阅读材料。但笔者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些活动设置进行组织教学,而是参考教材所设置活动的思路,并根据课标和学情,结合灵山本地的乡土地理资源,重新加工和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指导社会调查—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后探究”这一主线设计活动,将教材中的原理、规律和地理思想与学生实践体验相结合,并由此引申分析其它地区和城市,完成教材中呈现的其它活动题目,达到学以致用。
四、活动设计
板块一: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与空间布局的影响
活动1:交通运输改变引起灵山县乡镇城区的发展变化
【活动内容】本校学生来自全县19个不同的乡镇,根据学生自己所在乡镇片区,分组探究所属片区代表镇的形成区位以及城镇布局形态的演变过程。这些规模大小的变化与交通线路变化有何联系?城镇未来发展布局方向在哪里?新区开发在哪里?潜力如何?
【活动形式】招商引资的宣传推介会。课前:利用周末时间,根据学生家乡所属片区的来源地,以片区为单位,全县共五大片区,每个片区选择一个最大的乡镇作研究对象,即灵东片的石塘镇、灵西片的陆屋镇、灵南片的武利镇、灵北片的平南镇和灵中片的灵城镇共五个代表乡镇(如图1)。全班分为五大组,来自同一片区的学生编入同一组,每组深入调查所属的乡镇,如采访镇政府、走访老街坊、搜集城镇发展的相关资料以及拍摄照片等,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带动城区面积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区布局的重大变化过程。以教材中的知识原理为指导,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本镇的形成区位与发展壮大过程、特色产业、过境交通线路、发展优势等,形成本镇的推介词。课上:各小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推介,并配以视频、相片、课件的方式予以展示。教师担任点评嘉宾,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指出在调查方法、专业知识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活动意图】了解各乡镇在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城镇布局形态的变化方面,交通运输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实地调查,领略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线路变化对城市带来的影响。通过实践将教材知识变得灵活起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很好地渗透了乡土地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课后探究】经过各代表镇的推介宣传信息,学生对这五大代表乡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课后再进一步探究:对比各镇的人口规模、位置、产业基础等方面并综合分析,推理探究经济重镇是哪个?最有潜力的是哪个?建议规划修建哪些交通线路?扩容哪条公路的建设?如果修建铁路应该如何规划县内线路并与县外哪条铁路相接?
活动2:交通运输与我国城市的形成和分布
【活动内容】读教材图3-30和3-33,思考我国城市聚落的形成与交通运输有什么关系?按交通运输方式看,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聚落分布有什么异同?南方有哪些城市形成在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哪些在入海口处?
【活动形式】利用教材资源和教师提供的城市代表图片,让学生思考、查找和讨论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影响,并让学生列举全国其它城市形成的案例。
【活动意图】经过学习探究活动1后,学生对本地的城镇形成发展已有一定的认识,活动2延伸地理空间到全国范围,将教材理论知识与身边地理相结合、宏观大区域与微观小乡镇相协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后探究】广西境内有哪些城市是因交通而兴起的?灵山县内有哪个乡镇类似扬州的处境?为什么?怎么办?
板块二:交通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活动3:灵山县城区主要住宅区与大型超市的分布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更专业。将全班同样分为五大组,对城区进行社会调查,并合作完成相关问题探究。
(1)分析灵山县城发展的次中心在哪?新的商业中心在哪?
(2)推测灵山县5~10年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分析其与交通线的变化有何联系?
(3)如果你是老板,请选择投资一个新超市的最佳地址。
【活动形式】课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调查活动,将灵山县城范围的主要密集住宅区和大型超市在图1中分别标出来。了解各路段的主要住宅区、大约常住和流动人口,采访各超市的销售经理,了解超市规模、销售情况等信息,完成表1。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分析人口规模与超市分布的关系。课上: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并分析论证的依据。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作相应的指导。
【活动意图】本活动以调查城区大型超市的数量和分布为切入点,突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完成图2中标注超市名称,填写调查表(如表1)。通过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分析人口分布与超市的数量和规模,判断大型超市数量和分布是否与城市人口密集区的分布相协调,推理该路段超市的营销潜力,提高学生对事物发展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达到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
【课后探究】课后,学生代表到灵山县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等单位了解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线路、商业中心的规划等,对比学生分析的结论是否吻合?并请相关部门的领导介绍城区布局的规划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