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金座法王贡塘丹贝卓美生平研究
——以《贡塘丹贝卓美传》为中心
2017-04-11李世福
李世福
★康藏研究★
拉卜楞寺金座法王贡塘丹贝卓美生平研究
——以《贡塘丹贝卓美传》为中心
李世福
贡塘丹贝卓美作为甘丹赤巴转世活佛,在拉卜楞寺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精通五明,辅助二世及三世嘉木样活佛,为拉卜楞寺的讲学、寺院管理及其政教事物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文章从研究其传记出发,较为详实地介绍其生平事迹及其在政教方面的贡献。
贡塘丹贝卓美;传记;生平
贡塘丹贝卓美(Gung thsng bstan pa'i sgron me)是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甘丹赤巴(dga' ldan khri pa)[1]转世活佛。关于其生平汉文资料仅见于《藏传佛教高僧传略》[2]《拉卜楞寺志活佛世系》[3]等著作,这类著作仅以略传的形式介绍了其生平事迹,不足以全面了解其一生。在藏文方面有其弟子阿莽班智达(dBal mang pandta)编写的《贡塘丹贝卓美传》(Gung thang bstan pa'i sgron me'i rnam thar),以下简称为《传》,此作详细地记述了其一生之事迹,下文笔者以阿莽班智达所作传记为中心介绍其生平事迹。
一、传记作者及体例说明
该《传》全称为《文殊上师贡却丹贝卓美传记·信莲喜开之日》('jam dbyangs bla ma dkon mchog bstan pa'i sgron me dpal bsang bo'i rnam par thar ba gtam du brjod pa dad pa'i pad mo bzhad pa'i nyin byed ces bya ba)。其作者是贡塘大师的近侍弟子阿莽班智达,全名阿莽·贡却坚赞(dBal mang dkon mchog rgyal mtshan),于藏历第13绕迥木猴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生于安多桑云(bSang gzhung,今夏河县境内),属于察尔察(tshar tsha)家族,后随二世嘉木样贡却晋美旺布('jam dbyangs dkon mchog 'jigs med dbang po,1728-1792年)出家,法名贡却坚赞,并被认定为阿莽·洛桑顿珠(dBal mang blo bsang don grub,1696-1756年)[4]的转世。贡却坚赞自幼时就聪颖好学、勤俭刻苦,在拉卜楞寺系统地学习了显宗的因明、俱舍、般若、中观、戒律等五部大论及其相关著作,在19岁时就取得了多然巴格西(rdo rams pa'i dge bshes)[5]学位。曾受学于二世嘉木样、贡塘丹贝卓美、土观罗桑却季尼玛(Thu'u bkwan blo bzang chos kyi nyi ma,1737-1802年)、哲布赤钦罗桑扎西(Tre po khri chen blo bzang bkra shes)等人。因其学识在1793年的祈愿神变大法会上,按照青海河南蒙古亲王的授意,出任拉卜楞寺密宗经院堪布之职。1801年,41岁时,被委任为拉卜楞寺第42任大法台,从此之后阿莽仓成为除四大色赤之外拉卜楞寺又一金字大法台。[6]1855年,90岁时圆寂,因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而被僧俗群众称为阿莽班智达。其著作以《拉卜楞寺志》(dPal ldan bkra shis 'khyil gyi gdan rabs )、《汉藏蒙古历史简说》(rGya bod hor sog gi lo rgyus nyung ngur brjod pa)、《四部密续之总意建立》(rGyud sde bzhi'i spyi'i don rnam par bzhag pa)以及本《传》最为有名。
由于作者阿莽班智达是贡塘的近侍,所以其内容丰富可信,本《传》的撰写体例完备的以纪年的方式逐年记载贡塘的生平事迹。全文由供赞词(mchod brjod dang rtsom par dam bca ba)、正文、后记(rtshom pa'i mjug bsdu ba)、附录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供赞词以散韵相结合的方式撰写,韵文极其华丽,作者极尽辞藻修饰之能事,诗文长短不一,多则25言,少则9言,其内容为赞颂佛菩萨、历辈上师及传主。正文部分共13章,分阶段记述了传主的生平事迹,作者亦是采用散韵结合的撰写方式,每章均以4句9言韵文开篇,文中亦根据情节需要夹杂诗文,并以韵文收尾,此类韵文其主要是依据文章情节对传主事迹的总结和赞颂。后记部分记述作传记的写作情况,作者是在拉增巴仁青格勒丹增(IHa 'btsun pa rin chen dge lags bstan 'dzin)的要求下,在“萨纹”(Sa bon)[7]的基础上,以及参考他人记录、口传材料,于藏历铁兔年(lcags yos,1831年)四月初三动笔,于同年五月初一完成,眷写者为作者的近侍弟子贡却丹巴饶吉(dKon mchog bstan pa rab rgyas)。[8]附录部分贡塘大师的11函著作目录。
二、童年及早期拉卜楞生平
三世贡塘仓活佛于藏历第13饶迥水马年(chu rta,1762年)二月二十八日日出时分诞生于安多佐格(mDzod dger)地方(即今甘肃省合作市佐盖曼玛乡)。[9]父亲是迭乌嘉宝先(The bo lcags po byams),母亲叫乌觉(Bo cog),自幼聪颖好学,言行举止异于其他孩童。
5岁时(1766年),恰逢第二世嘉木样大师受卓尼(Co ne)地方头人的邀请前来卓尼传法,中途至扎西曲培林寺(bKra shes chos 'phel gling),其家人乘此机会将他带去拜见嘉木样大师,他爬上嘉木样大师的法座,去揪大师的法衣,嘉木样大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赐他糖一包,由此结下了法缘。[10]后来,被嘉木样大师认定为二世贡塘活佛[11]的转世。
7岁时,藏历土鼠(sa byi,1768年)年正月初八,依照嘉木样大师的法旨迎请至拉卜楞寺坐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十三日在嘉木样座前一并受居士、出家、沙弥戒,法名贡却丹贝卓美(dKon mchog bstan pa'i sgron me),此后在多然巴洛桑仁钦(rDo rams pa blo bsang rin chen)座前学习诵读,背诵基本的佛经以及祈祷性文本。[12]此后的十余年间是他的基础学习阶段。8岁时,其师嘉木样大师前往蒙古地区传法时[13],遵照其指示熟记《金刚断经》(rDo rje gcod pa),并将常诵经和法事所用经论及仪轨熟记。不论大小事宜均按照嘉木样大师的要求严格执行。10岁时,嘉木样大师返回拉卜楞寺,跟随其受密集、胜乐、噶当十六明点(bKa gdams thig le bcu drug)等灌顶,并初步学习了其他一些基本的密法以及仪轨。12岁时,于春季大法会二月初三入闻思学院(chos grwa),学习基础性的摄类学,[14]依照嘉木样大师的要求熟记《扎西琦记诵摄类学》(bKra shes 'khyil gyi brtsi bzhag bsdus grwa)、《赞普摄类学》.(bTsan po'i bsdus grwa),期间,又从嘉木样大师学习了一些密宗仪轨。冬季时土观活佛(Thu'u bkwan rin po che)至拉卜楞寺,和其他僧众一同听闻其讲法。木马年(shing rta'i lo,1774年)神变大法会(cho 'phrul smon lam)时与亲王阿旺达吉(Jun wang ngag dbang dar rgyus)[15]前来听法,与之相见交谈甚欢。14岁,升入因类学班('dzin grwa rtags rigs),如同以前一般,熟记熟记心类学、因类学课程的论著,尤其是致力于研读嘉木样大师吩咐的《因明七论除暗庄严疏》(sDe bdun yid kyi mun sel)。16岁,升入新年级,将各种辩论科目相关的经文论著熟记,在班级辩论中抓住自续应破分辩论,无人与之匹敌,在因明学上已取得一定成就。他不仅学习显密经典,也学习制作朵马(gtor ma)[16]、绘画以及汉语和蒙古语。为去卫藏求学筹措资金,而前往蒙古嘉色阿(Sog po ja sag lnga)、阿柔狄芒(A rig sde mang)、佐格巴哈(Mdzod dge dbal shul)等地募化,共筹得白银万余俩。[17]
17岁时(1778年),准备前往西藏,嘉木样大师嘱咐其一心求学,学成即返安多,协助发展本寺。同年五月初出发,八月抵达拉萨。
三、卫藏求学
贡塘大师于同年藏历十月十七日进入哲蚌寺郭莽扎仓学习,拜当时蜚声政教的蒙古族大学者噶桑欧珠(sLob dpon hor skal bzang dngos grub)为师,学习显密教法。后又前往扎什伦布寺(bKra shis lhun po)觐见六世班禅大师班丹益西(dPal ldan ye shes,1738-1780年),献银200俩,马20匹,以及其他丝绸等物。在其座前听闻噶当十六明点、长寿九尊(Tshe dpag med lha dgu)、十一面(bCu gcig shal)等诸多灌顶法门及仪轨,并为扎什伦布寺大法会施银每人五钱,于冬季法会结束时返回哲蚌寺。
18岁藏历土猪年新年时,得到许可拜见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rGyal ba'i dbang po pad dkar 'chang ba blo bzang 'jam dpal rgya mtsho,1758-1804年),献银350两,马100匹,绸缎衣物等其他礼品。为正月祈愿大法会布施茶两次、银1600俩,并为6000诵经僧施绢900多匹。哲蚌寺僧每人银1两,郭莽扎仓每僧3俩,以及色拉、甘丹等寺亦发放一定数量的布施,此后在卫藏求学期间,贡塘大师每年都向各大寺院发放布施。
19岁时,如前一般主要做朝拜、布施、造像等事,期间学习了《金鬘第一品》(gSer 'phreng gi sgabs dang po)、《现观庄严论》(phar phyin)、《善说心要》(上卷)(Legs bshed snying bo'i stod cha),到冬季法会时升入“一年级”('Dzin grwa skabs dang po)。20岁,如同以往背诵和辩论上从不懈怠,熟记《辩了义不了义论》(Drang nged rnam 'byed chen mo),期间研读了噶当六论、噶当宝卷等噶当派论著。水虎年(chu stag,1782年)丹贝卓美21岁时,于藏历四月十五日佛诞在八世达赖喇嘛座前受比丘戒。[18]22岁时,除了拜见达赖喇嘛和正月祈愿大法会期间有所耽误,其他时候都在潜心学习显密经论,如同流水一般从未间断。此间学习了《中观教理宝藏》(dBu ma lung rigs gter mdzod)、《善说心要》、《理聚论释》(Rigs tshogs 'grel)以及一些戒律论典。在学习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之《毗婆奢那章》(Lhag mthong)时,仔细研习了龙树师徒的中观著作,对龙树及宗喀巴大师的中观学说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拉然巴(lHa rams pa)格西学位辩论考试之前,来到“噶然班”(dKa rams 'dzin grwa)广泛阅读印度、西藏诸师的论著,并熟记《慈氏五论》(Byams chos sde lnga)[19]《观所缘缘论》(dMigs brtags)、《唯识二十颂》(Nyi shu ba)、《唯识三十颂》(Sum cu ba)、《显句论辩驳》(Tshigs gsal thal bzlog)《宗派根本论》(Grub mtha rtsa ba),以及其他诸如中观、因明方面的论著。在法会休息期间,每夜背诵经论130页以上,异常刻苦、从未间断。他顺利通过了拉然巴格西学位的辩论考试,得到了在场僧众的赞许,之后其声名远播卫藏。
他曾请得雍增仁波切(Yon 'dzin rin po che)[20]至郭莽扎仓为三大寺5000僧众讲解《律经根本律》('Dul ba mdo rtsa),故而受到三大寺僧众的献礼和赞扬。23岁时,闻之其师嘉木样大师将要来藏,心中欢喜不已,同时在闻思修上更加精进。除了此次前去迎接嘉木样大师,以及前次蒙古饶绛巴(Sog po rab 'byams pa)圆寂这两次特殊情况外,每次法会和辩论从未缺席。在此期间,与嘉木样大师一起听闻隆多珠昂仁波切(kLong rdol grub dbang rin po che)[21]讲授噶当宝卷和一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dGe 'dun rgya mtsho,1391-1474年)的文集。并在嘉木样大师座前听受《庄严经论》、《菩萨地》 、《俱舍》、《戒律根本论》等印度、西藏学者的重要论典,尤其是《中论释》《入中论释》两部著作,扫除了往日的观点,对内外各宗之观点无不了然于胸。冬季法会时,共布施银1500两,哈达3000条,为哲蚌寺大法会施茶一次,银每僧1钱,郭莽扎仓每僧银5钱,哈达一条。并且耗银100俩为郭莽扎仓置得上好布料制作的幡一条。
当嘉木样大师从后藏返回拉萨时,在其座前习了《莫扎百言》(Mi tra brgya rtsa)、《金刚鬘》(rDo rje 'pheng ba)、《修法海》(sGrub thabs rgya rtsa)、《巴热百言》(Bā ri brgya rtsa)、《怙主十三法》(mGon po bka chen bcu gsum)等密法。[22]由于当时的天花禁令,而无法听闻《巴热百言》和《那塘百言》(sNar thang brgya rtsa),他为哲蚌寺300僧众讲授了此二法,又为郭莽仓堪布讲授了《长寿百言》(Tshe dbang brgya rtsa),洛色林(bLo gsal gliang)卸任堪布和夏钦堪布阿旺诺沃(Bams chen mkan po ngag bang nor bu)等人讲授《缘起赞》(rTen 'brel bstod pa'i bshad lung)《主道引导》(Lam gtso'i khrid)《甘丹百尊引导》(dGa' ldan lha brgya ma'i khrid)。可见此时他已堪为寺院高级僧侣讲经,其学识及地位已得到哲蚌寺寺僧的肯定。当时雍增仁波切认为他堪造就,挽留其在西藏继续学法,许诺提供一切所需资具,并传授历辈先师的教诲和秘诀。贡塘大师对此深表感谢,但由于嘉木样大师是传授其三律仪的恩师,故依其法旨返回安多弘扬释教。临行时,隆多喇嘛为其讲授了一世达赖喇嘛的事迹[23],并嘱咐其承担嘉木样大师的弘法事业,勿要懈怠。
四、返回拉卜楞寺的事业
贡塘与嘉木样大师于同年十一月初九顺利返回拉卜楞寺,为法会僧众每人布施一顶僧帽,为大经堂敬献耗费800俩白银的金幡一条。后前往静修地伊噶曲增(Yid dga' chos 'dzin)寺闭关修行,并为寺僧布施僧帽、曼陀罗,建立每日发心、供养的习俗。此后一段时间在此寺静修,期间三次返回拉寺,依止嘉木样、阿柔霍尔钦·曲杰南喀(A ro hor chen chos rje nam mkha')、洛追图雍(Blo gros tho yon)、时轮学院卸任堪布阿旺彭措(Ngag dbang phun tshogs)等人修习《修法海》、《皈依引导》、《怙主十三法》、《二十一度母》(sGrol ma nyer gcig)等密法。[24]27岁时,在嘉木样大师座前学习《诗镜》(sNyan ngag me long)[25]、《妙音欢歌》(dByang can dgyes glu)[26]等诗学著作,后又学习修辞学、辞藻,以及天文历算、绘画、音律、医学等五明知识。28岁时,嘉木样大师受邀出任夏琼寺(Bya khyung)座主,贡塘大师相伴前往。后受邀前往其出生地佐格,中途至扎西曲培林寺,为此寺僧众作布施茶、哈达等物,受到当地农牧民的广大供养,并为之做禳解、回向,后至伊噶曲增寺,为此寺布施马牛共20头。
29岁时,奉嘉木样大师命前往四川阿坝达仓寺(Da tshang)为堪布,管理此寺。他为该寺该寺募化了很多物资和250头牛马,得到了该寺僧众的赞誉,不久即返拉不楞寺。30岁时受命前往阿坝选址兴建寺庙,期间,松潘达辛(Zon 'phan tā zhin)为平息果洛事端,迎请贡塘大师讲授《长寿经》和《度母经》,并献丰厚的供养。[27]当贡塘大师返回达仓寺时,惊闻嘉木样大师在甘都寺(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圆寂,于是星夜兼程返回拉卜楞寺,住持嘉木样大师的丧葬事宜,在嘉木样大师法体前作百供,献银100两,马20匹,以及其他物品,念经祈祷嘉木样大师的灵童早日转世。
31岁时,拉卜楞寺总法台三世霍尔仓·晋美热巴僧格(Hor tshang 'jigs med rigs pa'i seng ge,1747-1816年)卸任,在众僧的一致劝请下,于藏历三月十五出任第二十一任总法台。之后为一些出家者受沙弥戒、比丘戒,并为寺院僧众讲授显密经论,传授灌顶。他注意到寺院纪律松弛,学僧学习不勤的现象,如少数学僧不按照规定的速度念诵经文,肆意缩短法会时间等现象。认为这是少数僧人未严格执行寺院的规章所造成的,他恢复并加强原来由第十三任大法台洛桑念智(Blo bzang snyan grags)所创立的寺院管理制度。另外,还修改充实寺院的学经制度,把一般需要四年才能全部学完的摄类学、因类学等初级科目缩减为一年,一改以往高年级只注重辩论而不重视理论的弊端。并依记忆讲授摄类学,由弟子记录,整理为班级学习的教材。
35岁时受三世土观活佛的邀请出任佑宁寺法台,来往于两寺间,住持两地的政教事物,期间多次受邀为安多地区广大僧众传法。1797年,为二世嘉木样活佛转世灵童事宜,派知客东科尔噶久·喜饶嘉措(sTong 'khor dka' bcu shes rab rgya' mtsho)为首的进藏人员前往拉萨举行金瓶掣签,确认第三世嘉木样活佛。[28]
1798年(37岁)藏历正月十五日,为三世嘉木样活佛举行坐床仪式,土观活佛为其取法名罗桑图旦久美嘉措(blo bzang thub bstan 'jigs med rgya mtsho)。[29]后应伊噶曲增寺僧众之请传授胜乐五尊(bDe mchog lha lnga)及幻身(Lus dkyil)灌顶。藏历水狗年(chu khyi'i lo)1802年,贡塘大师41岁时,募化资金兴建见即解脱大塔(Mchod rten mthong grol chen mo,俗称贡塘宝塔),耗时三年建成。1806年嘉庆帝(Gong ma kyā khyin) 给宝塔赐名为“三宝慈光普照世界”(dKon mchog thugs rje'i 'od kis 'dzam glang kun khyab)的金匾。[30]
1809年,三世嘉木样活佛赴藏求学,拉卜楞寺僧请求其担任堪布,但贡塘大师婉言谢绝。1810年,西藏摄政活佛济隆丹贝贡保(rGyal tsha brje drung rin po che blo bzang bstan pa'i mgon po)[31]的来信,请其担任九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嘉庆帝也通过驻西宁办事大臣下旨敦请,但贡塘大师坚辞不就。[32]此后贡塘大师长期居于拉卜楞寺及静修地伊噶曲增修行,期间著书立说,每年都为出家者受沙弥戒及具足戒,为广大僧众讲解显密论典传授灌顶。贡塘大师于1823年61岁时圆寂。
五、弟子及其著作
贡塘大师弟子众多,除了本传的作者阿莽班智达外,还有三世嘉木样活佛、仲巴喜饶嘉措(Drung pa shes rab rgya mtsho)、绛隆班智达阿旺洛桑丹贝坚赞(lcang lung paNDi ta ngag dbang blo bzang bstan pa'i rgyal mtshan)、益西顿珠丹巴坚赞(ye shes don grub bstan pa'i rgyal mtshan)等人。其著作多达十二函,174种,包含各个方面,文学方面有脍炙人口的《水书格言》、《经验老人之劝世法言》;史传类著作数量众多,主要有《至尊贡曲乎晋美昂吾密传》(dgon mtshog 'jigs med dbang po'i gsang ba'i rnam thar)、《郭莽堪布罗藏曲达尔传》(sGo mang mkan rin po che blo bzang chos dar ba'i zhal snga nas rtogs pa brjod pa)《慈诚丹贝尼玛传》(Tshul krims bstan pa'i nyi ma rnam thar)、《巴日译师传承史》(Ba ri lo tsA ba nas brgyud pa'i lo rgyus)等;[33]显宗以格鲁派五部大论[34],以及宗喀巴大师著作的注疏为主;密宗方面主要是格鲁派之密集、上乐、怖畏三大类密法的相关著作;另外还著有一些诗学、戏剧、修辞等方面的著作。
小 结
从其一生可见,转世活佛的尊荣是他在拉卜楞寺受到了二世嘉木样大师的重视,并且得到了财物上的支持,但是最主要的是他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年仅22岁就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这为他以后担任拉卜楞寺总法台奠定了基础。他不辞劳苦,远赴四川松潘等地传法,扩大了拉卜楞寺的影响力,培养了如阿莽班智达、三世嘉木样等一批弟子。他的著作,目前仅有《水树格言》以及少数语言学方面的著作受到关注,贡塘大师在佛学等方面的成就还需进一步研究。
[1]甘丹寺的住持,最初由宗喀巴大师担任,这个职位并不是经由转世传承,而是由达赖喇嘛与西藏噶厦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一般任期为七年,获得此职位意味着成为格鲁派的领导者。详见王维强,《没有主人的法座-甘丹赤巴述评》[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
[2]杨贵明,马吉祥:《藏传佛教高僧传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p337-339
[3]扎扎:《拉卜楞寺活佛世系》[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p16-22
[4]此师是拉卜楞寺一世阿莽仓活佛,曾两度(第六、第九任)担任拉卜楞寺总法台,其生平见扎扎:《拉卜楞寺活佛世系》[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p160-163
[5]石阶善知识,在全寺大殿门外石阶前,汇聚部分僧众,答复辩难所考取的学位名。参见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445
[6]拉科·益西多杰:《藏传佛教高僧传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52
[7]“萨纹”(Sa bon),直译为种子,是藏传佛教中转写高僧大德传记的基础性文献,一般是书面的文字性记述。参见王守斌,才让:《藏传佛教高僧传:圣神性的建构》[J],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1期,p170-171
[8]阿莽·班智达:《贡塘丹贝卓美传(藏文)》[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年,p396-397
[9]同上,p12
[10]同上,p20
[11]二世贡塘俄昂丹贝坚赞(Ngag dbang bstan pa'i rgyal mtshan,1727-1760年)曾任拉卜楞寺第五任总法台,其前世是甘丹寺第50任赤钦格登彭措(dge 'dun phun tshogs,1648-1724年)。参见丹曲:《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传略》[A],《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论稿》,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年,p91-93
[12]同[8],p20
[13]二世嘉木样活佛受内蒙古乌都斯王邀请,于1769年从青海经五台山赴内蒙为蒙古四十九旗传法,期间听闻三世章嘉活佛讲法,并与哲布尊丹巴结为法友,在蒙古上层和广大僧俗群众中取得巨大影响。参见拉科·益西多杰:《藏传佛教高僧传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35-436
[14]摄类学,对因明如启蒙钥匙,为初学法相理论者必修读本。在藏传因明中,首先由恰巴·却吉僧格依经部师规范概括量学要义,分门别类,成为专科,名摄类学。此中分有十八或二十一广摄类学等多种。参见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488
[15]阿旺达吉(Jun wang ngag dbang dar rgyus,1740-1807年),本名纳罕达尔济,是黄河南蒙旗第四代亲王,1768年袭一等札萨克台吉,管理南右翼中旗,同年入京朝觐,改袭前首旗札萨克多罗郡王。参见丹曲:《藏族史料中的青海和硕特蒙古-黄河南前首旗亲王史略》[A],《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论稿》,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年,p146
[16]食子,朵马。用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丸子。参见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051
[17]同[8],p38
[18]同[8],p47
[19]弥勒为无著所说的《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辩法法性论》和《辨中边论》。参见《藏汉大辞典》,p1876-1877
[20]此师全名为益西坚赞(rJe 'dzin ye shes rgyal mtshan,1713-1793年),为八世达赖喇嘛的经师,是当时的佛学权威。参见拉科·益西多杰:《藏传佛教高僧传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24-427
[21]此师全名隆多喇嘛·阿旺洛桑(kLong rdol bla ma ngag dbang blo bzang,1719-1795年),其论著31帙,加上目录共32帙。参见拉科·益西多杰:《藏传佛教高僧传略》,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38
[22]同[8],p58
[23]一世达赖喇嘛根顿珠巴在后藏建立扎什伦布寺,使得宗喀巴大师所创之格鲁派在后藏取得稳固地位。此处隆多喇嘛似在喻其应如根顿珠巴辅助宗喀巴大师一般辅助嘉木样大师,在安多弘扬格鲁派
[24]同[8],p66-67
[25]古印度诗人旦智,译言持杖,综合古印度东南两派诗家相同和不同的修辞方法,著成的作诗格律,全书共分三章。公元十三世纪,匈译师·多吉坚赞等在萨迦寺中译成藏文。后曾由邦译师·洛追登巴和夏鲁译师·却窘桑波先后根据梵文原本校订改译。参见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997
[26]全名为《诗镜注释·妙音欢哥》(sNyan ngag me long gi 'grel pa dbyangs can dgyes glu),十七世纪时由五世达赖喇嘛著。 参见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950
[27]同[8],p93
[28]同[8],p143
[29]同[8],p154
[30]同[8],p210
[31]此师全名为达擦益西罗桑丹贝贡布(rTa tshag ye shes blo bsang bstan pa'i mgon po,1748-1810年),第八世达擦活佛,主寺位于昌都八宿寺,波密麦觉人,驻锡于拉萨布达拉宫西南角的功德林寺(Gun bde gling),于1787-1810年担任为西藏第三任摄政活佛。参见央珍,《西藏的摄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p36-38
[32]同[8],p246
[33]同[8],p402-405
[34]五部大论分别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释量论》、《俱舍论》、《戒律本论》
[责任编辑:林俊华]
A Study on the Life of Bla brang Gold Seat Dharma King Gung thsang bstan pa'i sgron me- centered on theBiographyofGungthsangbstanpa'isgronme
LI Shifu
Gung thsang bstan pa'i sgron me as dGa ldan chi ba's reincarnation, in Labrang Monastery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osition. Because of his substantial works, erudite knowledge, He is prolific, Knowledgeable, prolific proficient in the Five Kinds of Great Knowledge, and assistance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Jam dbyang Tulku, h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lectures, management,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things in Labrang Monastery. The article, starting from study the biography, more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story and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aspects.
Gung thsng bstan pa'i sgron me; biography; life story
李世福,西北民族大学宗教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甘肃兰州,邮编:730030)
K82
A
1674-8824(2017)02-0015-06
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XM20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