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
2017-04-11
上海工运 2017年11期
城市中的绿宝石
1952年1月20日,上海市工务局下达工程计划任务书:将跑马厅的“另一半”改建为人民公园。我国著名造园专家程世抚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园林专家吴振千协助,主要设计人员有吕光祺、徐景猷等人。总体规划的构思是,自然风格,西半部三个大草坪,以树丛围合,以一条无形的意境深邃的中轴线将它们连贯起来;南端以人民大道旁边的看台为对景,北端在大光明电影院对面,形成主入口以及集散地坪;将原有的排水渠开拓成河道,将挖出的土方堆垒为土丘,形成假山园,并以水池、水榭作为配景;东北部二片为儿童游戏场。6月3日,造园工程开工,地形改造由上海市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承接,道路、桥梁、下水道等由市工务局中区工务所负责施工。开工不久,上海进入梅雨季,雨日达27天,又遇3次台风侵袭,建设者坚持雨天不停工,近5万人次先后参与建设,挖土4.64万立方米,铺设道路2.56万平方米,铺植草皮7.37万平方米,种植树木1.34万株,建园所用248吨假山石,大多由市民捐献。
当年9月25日,人民公园全面完工,全部工期只用87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三周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公园正式竣工,市长陈毅亲笔题写园名:“人民公园”。从此,繁华的上海市中心出现了一颗为百万市民赞誉的“绿宝石”。可叹的是,“文革”期间,挂在公园大门口的这块题签被造反派所毁。
因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人民公园建设围绕经济、实用、美观设计思想,使用了大量竹子。那些竹子建筑,造型和结构简单,体现的却是中国传统,中国风味。陈毅对竹子有此一说,“打仗时我们靠的是竹子。过河,做竹筏,做担架运送伤病员,用的都是竹子。公园里,也应该多用点竹子。”
在昔日跑马厅的地基上,人民广场、人民公园联袂而出,一如双璧,熠熠生辉,成为彼时上海的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