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愿守岛伴海涛
——记上海市技术能手、上海航标处大戢山灯塔主任池才明

2018-01-18范国忠宋博

上海工运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山岛灯塔故障

◎记者 范国忠 宋博/摄

人物简介

池才明,1988年进入上海航标处工作。他始终坚持在守塔岗位上,先后在佘山灯塔、大戢山灯塔工作。目前,他是全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岛屿大戢山灯塔主任,是一位现代灯塔管理的行家里手。他立足岗位,敬业精业,甘于奉献,荣获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 “金锚奖”,上海市技术能手等荣誉;多次被评为上海海事局优秀共产党员,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优秀班组长、先进工作者。

7月的一天,我搭乘机帆船,从洋山港出发,航行2个小时,来到茫茫东海上的大戢山岛。船靠泊码头后,人是跳跃上岛的。在烈日下要走273级的台阶,才能登上大戢山岛顶。我气喘吁吁,走走歇歇,池才明却“噌噌噌”三步并两步,轻捷地攀上去不见了影……

常人登岛感到不容易,可池才明在这里已坚守了20多年,如此登岛不知多少回了。他刚上岛当灯塔工时,在黑板报上写了这样一首诗:

“石屋依山坡,灯塔光闪烁;

人都说岛上苦,孤独又寂寞,

自从那天上了岛,甘愿青春伴海涛……”

朴素的诗句,蕴含着他的守岛的决心和意愿,也是他职业的追求和向往。在大海波涛常年翻滚的孤岛上,池才明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着。如今,29年过去了,人到中年的他,仍然与孤岛海浪为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甘于奉献,做出了平凡中见伟大的工作业绩。

战胜寂寞:创造不平凡

对于一直在陆地上生活的人来说,海岛是美丽的,甚至是浪漫的。在东海上的小海岛上,朝看旭日灿烂霞光,午览东海万顷碧波,晚赏落日金碧辉煌……那是多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如果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守在孤悬于大海的寂寥小海岛,还会有天天愉悦的心情吗?特别是很多时日是阴天、雨天、台风天、大风大浪天……没有美丽的朝阳和壮丽的夕阳,你是沉默了,还是抑郁了?

在海岛上工作和生活,艰苦是主调。怎样的苦?池才明心里最清楚,因为他经历了无数守岛苦。

当遇到台风、大潮和恶劣天气,大陆的运输船无法登岛时,小岛上连吃饭都会发生困难。生病更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在大戢山这座岛上的职工一旦生病,又遇到恶劣天气和海况,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即使是腹泻和阑尾炎这样的小病,有时也是致命的。

岛上工作,艰苦不言而喻,更折磨人的是孤独。池才明第一次告别家人上岛守灯时,只有他和另外一名职工。就那一次,他俩在荒岛上坚守了整整77天。下了岛回到家,他一看见家人就禁不住落泪,说:“岛上只有2个人,几乎没有生活娱乐。两人说话说到后来,连话题也找不出了。除了孤独还是孤独。”那是他第一次承受长时间寂寞和孤独的折磨。

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是必须孤独几十年的。

在池才明的宿舍里,有一副1000多块拼图的玩具。多少年过去了,这副拼图却一直没有被拼完整过,原来是他故意放着的。他说,如果哪天把拼图拼完整了,就好像失去了一份生活内容,心里像少了一点什么似的。

其实,他在执着地拼“职业图”,让它更完美,让它更有光彩,让它更有故事,让它更有激情。

他把守岛工作、点亮航标灯,看得很神圣,把名利看得很轻淡,因此他战胜了孤独寂寞,使职业生涯里有了诸多的亮丽色彩。

记者看到,在柴油机房的墙上,写着工工整整8个红色大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是啊,那是灯塔维护工作的写照,但又何尝不是池才明和同事的敬业、奉献精神的彰显呢?何尝不是灯塔守护者的追求精神呢?

设备故障:随时排除它

当个灯塔工,说简单,很简单,每晚只要把灯点亮,让它发出光芒;说复杂,真复杂,灯塔发生故障要排除它。

一天傍晚,池才明刚启动柴油发电机,等待怠速运转后,准备提高转速向灯塔供电。突然,毫无征兆,柴油机发出“砰砰砰”的一连串高速声响。懂得柴油机原理的人都知道,这叫“飞车”,是最忌讳的机械故障。

他反应很快,立即关机。说时迟那时快,一根高压油管断裂,一股滚烫的油柱喷洒在他的手上、脸上。他顾不上热油烧灼的疼痛,迅速启动备用发电机向灯塔供电。

此刻,检查好灯器的灯塔工小张也来到了机房,看到他浑身油污,被灼烫的脸时,就对他说:“主任,灯塔已经正常发光,出故障的发电机待明天修吧。”

“不,不行,必须立即修复。”池才明用回丝抹去脸上的油渍说。

小张劝道:“那,那你去包扎一下再说吧。”

“不要,这点伤算什么。”池才明果断地回答。

如果备用发电机再发生故障呢?他强忍着伤痛,与小张一起分析故障原因,研究处理办法,对零部件一件一件检查,对发动机、发电机和控制系统一个一个调试。经过他的努力寻找,发现了故障点,是高压油泵的喷油角度发生了变化。于是,他俩拆卸缸头,检查活塞、调整气门、换妥油管、校正喷油角度……一直忙碌了大半夜,直到发电机正常转动起来,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像类似的灯塔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他多次碰到,每次都在第一时间想方设法修复,使大戢山灯塔,始终是过往船舶的明亮“航向标”。

他长年累月坚守在海岛工作,为洋山港、为每天经过的两三百艘各类船舶服务,也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作出了无私贡献。

刻苦学习:掌握真本领

为了提高自身学历,做知识型的灯塔工,池才明白天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晚上在灯下刻苦学习。工作的辛苦和学习的辛苦,没有消磨掉他掌握知识的热情,他始终保持着钻研求知的热情。经过3年的苦读,他完成了海事大专课程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

大戢山岛逐步成为“信息岛”,需要专业知识和较高文化程度的职工维护、操作,灯塔工再不是以往的守灯人了,现在的灯塔工必须要有文化、有知识,要有过硬的业务和技术。为此,他不断加强电气、机械、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还取得了计算机中级等证书。

为把工作做得更加好,他依然刻苦学习新技术。大戢山岛上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AIS(卫星船舶定位技术)、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新技术投入运用后,他立刻对新设备进行研究,弄清楚它们的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1994年,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莱因哈德·泽尔腾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从而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当今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奖项颁发,充分说明了数学对经济的重要性。财经与数学息息相关,现在经济学大多是要求有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计量经济学的支持就是数学;博弈论的也是依靠数学思维分析,……。这也就不难理解,许多财经类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在招聘时甚至会直接录用数学专业或有数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可见,一方面是数学是财经类行业的重要的工具;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对财经类行业有重要指导意义。

AIS基准站在岛上开通后,有些电子海图让一些专业管理人员看起来也很吃力。池才明却“偏向虎山行”,利用平常积累的电脑知识,认真研究电脑图形处理技术,自学了多个电脑图形处理软件。在使用之初,他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没有相关书籍就上网与其他使用者交流,查阅有关资料;搞不懂的有关技术问题,就虚心向处里的高级工程师周需要请教,周工上岛检查设备,他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不时地讨教办法,每一个节点、每一个步骤,问得细、问得深。

他苦学灯塔维护业务,有了高超的岗位技能,用到工作中,便创造了奇迹。

一天,半夜时分,全球卫星定位差分设备发生故障报警,信号不能发出,从南汇芦潮港搭船到大戢山岛,直线距离29公里,维修人员上岛抢修,最快也要5个小时。高度的责任感让他知道不能等待。于是,他马上查找原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试,反复研究、反复思考,终于发现是放大电路板出现了故障,马上更换了电路板。

从设备故障出现到排除,他用了20分钟时间。这不正是应了那句老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吗?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才有了关键时刻“一剑封喉”的绝技。这就是精业的池才明。所以同事评价他是个:“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研究技术是个不肯停的人。”

猛烈台风:做坚强抗击

我们都有与台风相遇的经历,但是在小海岛上迎接台风,恐怕没有几个人。

池才明是每年都要在小岛上遇到多次台风的人。那狂风,那暴雨,那巨浪,那风雨浪会聚碰撞发出的巨大声响,让人惊悚。

有一年的9月,“卡努”台风袭击上海,大戢山岛周边的风力达到了12级以上。连续8个多小时的狂风暴雨袭击,在凌晨时刻,将灯塔DGPS发信天线刮断了两根,发信台骤然停止发信。

他立刻向处领导汇报,得到指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想办法,尽快修复!”下午,大戢山岛周围的风力仍有9级,怎么办?再等下去,晚间抢修更困难。DGPS没有信号,肯定会影响船舶安全航行,高度的责任感使他觉得不能再等了,他一咬牙说:“上,我来上去。”

25米多的高塔,平时无风的日子上去也会腿脚发软,现在要冒着9级大风上去,险和难的程度可想而知。他做好安全防范后,开始攀登铁塔,刚上到10米高度,四周无遮无掩,呼呼作响、肆无忌惮的大风把他的衣服吹得鼓起来像个气球,身体的平衡受到极大的影响。他赶紧下来,用绳子把裤脚扎紧,用皮带保险绳把衣服收紧,把修理用的工具放进裤袋,不带工具包。平时,“噌噌噌”如履平地登铁塔的他,在9级大风的环境中,登塔变得艰难起来。他一步一步登向天塔顶端,将断了的天线头取下,拿到地面进行连接修理。待修理完成后,他顾不上休息,再次爬上铁塔把天线架上去。4个多小时过去了,天线终于被修好,DGPS发信台恢复正常。

他冒着9级大风三上三下高高的铁塔,危难时刻敢担当,毫无犹豫地冲上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诠释了他的“灯在人在”座右铭,成为职工身边的“刚毅式”人物。

舍了亲情:守岛志不移

守岛人,面临的考验还有难享天伦之乐。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回家休息或电话中与家里联系,几乎从不提及具体工作情况。每当妻子提出要登岛探望时,他总是敷衍道:灯塔是管制重地,闲人包括职工家属都禁止进入。

这个善意的谎言,瞒了妻子漫长的25年。直到2013年春节期间,因采访所需,他的妻子跟随东方电视台《劳动最光荣》栏目摄制组,才第一次踏上大戢山岛——妻子的千言万语顿时化为奔涌的泪水……

池才明自幼与外公一起生活,与外公的感情深厚。那年,生病的外公在弥留之际呼唤着他的小名,而妻子怕影响正在大戢山岛值守的池才明工作,没有电话告诉他。直到他上岸后才得知外公已去世20多天了,情急之下,他一巴掌甩向妻子……这一举动,成了他心中永远的自责之痛。

现在高科技完全可以实施远程监控灯塔,在孤岛上派驻职工操作灯塔似乎可以免了。

但——

目前的大戢山岛已成为集导航、定位、探测、水文、气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岛”。岛内的先进仪器越精密就越“娇贵”,恶劣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故障,派员值守就能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保障运作。因此,异常艰辛的孤岛守灯工作,他还将继续做下去。

家的惦记和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在他的心里:航标灯亮了,自己的心里才会亮堂。这是一位平凡中见伟大精神的灯塔守护者,他的家国情怀,激励着职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贡献。

猜你喜欢

山岛灯塔故障
我心中的灯塔
中创承运 使命必达
——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成功登陆鱼山岛
引航的灯塔,始终在线
灯塔看守人(节选)
故障一点通
胡盛海
嵛山岛之行
灯塔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
故障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