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2017-04-11尹志芳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权威陷阱党中央

尹志芳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教研成果推荐(专题二)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尹志芳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同时也向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提出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要求。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是自觉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重要前提。

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中央权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同时也向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提出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要求。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关系全党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大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是自觉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重要前提。

一、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1873年,恩格斯发表《论权威》一文,指出: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无产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夺取政权以后,都必须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利用这个权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去组织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仅革命权威、政治权威具有重要作用,领袖权威同样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甚至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这个社会时代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列宁也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权威,注重发挥革命领袖的权威作用。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领导职务而称之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成熟的具有核心领导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遵义会议前,我们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和博古,都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党中央,更没有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这也是我们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破产危险的重要原因。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同时这也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是党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晚年致力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建设。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创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新的起点、新的历史时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是三个前所未有: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是我想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总书记讲的是前所未有的接近,而不是已经到达舞台中心,我们离舞台中心还有一小段距离,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越大,遇到的阻力和矛盾越大,需要跨越的陷阱越艰险。

从世情来看,中国逐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心,但树大招风的效应日益显现,借用国际关系的上的一个概念,我们面临着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了一本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书详细的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一场战争。书中记载,古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老牌陆地强权斯巴达。恐惧迫使斯巴达人做出反应。威胁和反威胁催生了竞争,接着是对抗,最终酿成冲突。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后人把修昔底德这个观点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修昔底德陷阱,翻译成当代的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原来的大国,原来大国也必然要回应这种威胁,这样一来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中国跟美国就双双落入了这个陷阱的条件之中。一方面,中国讲,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是习总书记讲的三个前所未有,但是同时我们强调,我们中国崛起一定是和平崛起,我们不搞侵略,不搞战争。但是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我们能感到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比如说,我们讲和平崛起,美国人就说:翻开世界历史看一看,世界上哪一个大国的崛起是采用和平的方式?言外之意是中国你要想崛起,就不要说和平,要和平就不要谈崛起。就是要给我们中国在世界上造不利于我们发展的舆论环境,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谣言。不仅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谣言,美国还采取行动遏制中国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当然我们未必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是我们面对的国际上的挑战。

从国情来看,我们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人均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比如说失业率持续攀升,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恶化,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从2010年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6年我国人均GDP88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现在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说,在前期的发展中不重视创新,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低端产业由于国内成本上升不能干,产业链高端由于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又干不了。再比如说,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或者说出现两极分化,这种状况一方面影响社会稳定,另外一方面不利于经济循环。另外还有市场化改革滞后的问题,这些国家市场化改革滞后,首先表现在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还是控制在政府权力部门,甚至少数官员的手里最后就会出现资源配置不是按照市场效率来配给,而是按照腐败指数来分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我们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如果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后五年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党情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但是“赶考”远未结束,我们面临着“塔西佗陷阱”。著名的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也是习总书记强调的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任务。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跨越这三大陷阱,而跨越这三大陷阱,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很多的政策难以落实,就会贻误战机,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颠覆性失误。所以说,确立核心的直接目的就是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但这绝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在于增加全党及全国的凝聚力,强化中国国家认同,战胜实际的和潜在的风险,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

(三)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回顾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党的领袖人物的产生,从来都不是自封的,从来都是事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同样,习近平总书记成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也是历史的选择。他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比如说面对世情的挑战,从2014年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了“修昔底德陷阱”。2014年1月,美国《赫芬顿邮报》旗下《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习近平主席的专访。针对一些人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再次提到:“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外交理念的精髓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用这样的理念引领世界新秩序。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他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之后的四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几十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丰富这个理论。在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人类实现更好发展绘制蓝图,为国际体系变革与完善指明方向。演讲引发现场约800名国际组织负责人、各国使节和政要的强烈共鸣,全场响起30多次热烈掌声。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更是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而且大家知道,总书记不仅提出这样的理念,而且在国际关系和贸易中同时践行这样的理念。一带一路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我们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到今天,“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指出:3年多来,“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超出了预期。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有50多个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在今年5月14—15日,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面对国情的挑战,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表示,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这种自信来源于我们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深入思考,要解决哪些问题呢?创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市场化改革问题、依法治国问题、腐败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等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每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都是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比如说,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方方面面都要改。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关键在政府,关键在政府愿意不愿意放手,因为放手就意味着放弃手中的权利甚至是利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也就是2013年上半年,新一届政府就已经开始行政体制改革。李克强总理上任之初就在讲,在未来的五年就干两件事,第一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第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升级版的核心是看你有没有创新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削减下放政府手中的权利。十八大以来我们史无前例的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创新,史无前例的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削减政府手中的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部门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1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成为历史;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70%以上,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大大激发了社会活力。再比如说党中央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如何引领新常态呢,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治理开出一剂药方。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经济一定是法治经济。我们看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我们的市场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用新的发展理念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党情的挑战,2012年11月15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刚刚当选为我们党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直面党内问题,他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

总书记说到了,也做到了。我们看到,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从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八项规定,到2016年10月召开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后,人民群众对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走高。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看,他成为全党的核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红色熏陶,15岁上山下乡,在陕北插队7年,后来到清华大学学习4年,毕业后在军委机关3年,正定3年,福建17年,浙江5年,上海近1年,中央高层5年。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下层军官到军委主席。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待过,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都当过。这么丰富的阅历,在这么多重要领导岗位上历练过,有这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有着很深的“中国功夫”,对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透彻的了解。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全党核心的形成,是具有深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是党和人民之福,是国家和民族之幸。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重要意义,目的是要增强我们向核心看齐的理论自觉。当然,向核心看齐,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具体来讲就是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四个服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D261

A

1674-1676(2017)05-0093-04

尹志芳(1973- ),女,山西昔阳人,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徐 芳

猜你喜欢

权威陷阱党中央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陷阱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权威的影子
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