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链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创新
2017-04-11兰晓林
兰晓林
(山西省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管理特征,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中的内部活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控制,而审计绩效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存在较大影响。在恪守独立、公正、客观的前提下对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成为经济管理研究领域,以及企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从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实施来看,其运行受不稳定性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难以摆脱传统审计模式,严重脱轨于现代化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无法真正实现对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此,加快实现内部审计作用的扩大化,努力将企业表面性的财务账目转变为本质性的经营管理,加强对企业生产环节各个活动的监督、管理与评价,并对现有活动中的细部环节进行优化升级,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关于作业链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分析
(一)作业链的涵义
所谓作业链,其实质是企业为达到一定生产经营目的,对生产过程中各个不同环节的生产活动以链条的形式相互进行链接,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作业链。从企业经营实际来看,企业之所以得以长期运行,主要受作业链本质的影响,使生产中各环节要素与消费者产生契约行为。而会计和审计在整个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过程中,对二者之间契约内容的实施与履行,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与促进作用。无论是合约的履行,还是合约的监督,二者的实现都需要全面性、基础性的生产信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过程产出的功效,对合约监督与履行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作用,并能不断地创新与优化原有的基础。
(二)内部审计的涵义
内部审计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外部审计并肩,被称为现代企业治理的关键要素(又称“四大基石”)。其中,内部审计与企业外部审计相对应,以内部管理者耳目的地位,对有效监督并控制整个企业内部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建立弥补了公司“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起到了平衡管理的作用,保障对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双方信息提供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并且为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提供更加全面的咨询建议。
由此可知,在企业所生成的作业链中,内部审计作为其中一项作业活动,对企业经济价值的不断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作业活动和学习活动,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贯彻落实,均可实现对其的监督与控制,为管理层防范风险、加强内控、实现既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更加优质的增值服务为最大化企业价值的实现贡献力量。其实质是一种以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为基础的一项价值生成的作业活动。
二、基于作业链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创新性思考
2009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英文缩写“IIA”)对权威标准《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进行重新修订。新版IPPF中,最大的内容变化是重新定义并赋予内部审计全新的职能,主要包括:一是提升企业相关组织经营效率和经营效果,实现对企业生产目标的重新审视与定位;二是增加企业生产价值。而对于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增加价值方面的作用,主要从内部审计的重点主线、治理流程、审计风险以及目标方位等四方面对作业链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进行创新。
(一)重点突出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关键环节
在我国,现代化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具体部门的各项工作,均由内部审计单位进行综合监督与控制,通过内部审计的优化实施,能够加快实现企业在市场中整体价值的增长。而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这一作用,降低对其他资源的占用与浪费,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企业应当自始至终坚持“成本与效益”的理念原则,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风险的突出性生产环节的监督与控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传统审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审计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能够高效运行过程中不可代替的环节,需将企业的生产实践、价值流以及资金流信息纳入考虑范围,并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全面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整体审计效率,优化企业作业链。
(二)对企业内部组织的相关治理流程进行严格审核
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主要是对生产各环节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控制,且在企业治理过程中具有客观作用。若要实现对企业内部组织相关治理流程进行严格的审核,需以企业现有风险评估数据信息作为首要前提,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综合化地对企业内部组织以及企业治理流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审核。审核内部控制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并根据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查结论,对内部控制的改善与优化提出不同解决措施,在协同组织的基础上对各项控制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治理。而随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提升,若企业在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将内部审计信息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价值急速下降所导致的不利影响,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过程中的增值职能。因此,内部审计对组织发展的增值价值便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进一步升级与优化内部审计的风险模型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防范高危型风险困局成为首要任务,而从审计角度来说,也恰恰反映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根据现代化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现状,企业传统风险模型已不再是唯一的风险方法体系,除了能够对账户或者交易等固有层次的风险进行抵御外,超出简单风险范围的复杂化、困难化风险,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尚不能进行有效地规避。针对这一现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升级与优化内部审计的风险模型。例如,明确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报错风险为新的起点和导向,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对风险较大的环节或区域开展重点审计,提升整体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不仅有利于风险管理职责的履行,且有利于增加企业审计作业的相关价值信息。
(四)转换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审计范围
传统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企业内部审核,只考虑内部审计监督的眼前作用,可能会忽略审计对企业长远价值增长的影响。从总体上讲,审计工作的功能性作用,不能起到为企业经营服务的支撑作用,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在企业生产活动创造过程中,内部审计是能够创造出最大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使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不断优化企业作业链中的每一细小环节,降低不同链节部位的成本投入。此外,由于企业经营情况与内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多种风险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如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只有扩大内部审计督查检查的区域范围,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平稳快速的发展。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单单是局限于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应该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如提高企业相关领导干部及领导部门的管理决策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及科学文化涵养等,以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转化,从而更加有效地对企业各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
三、内部审计有效实施的平台
目前,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主要以作业链思想理念为指导,且随着一些惯性旧思维问题的逐步解决,加上积极汲取其他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想法,并将之全面实施与运作,发挥引导企业资源统筹、构建良好运作平台的作用。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赋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对独立的权利。一旦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开展实施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将影响其职能最终的发挥效果与审计效果。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全面保障,需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动因,健全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第二,除内部审计制度需完善外,审计的有效实施还取决于审计责任结构的完善,以争取管理层的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在企业庞大且复杂的作业链中,内部审计作为链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若要从真正意义上使增值功能发挥效应,需充分调动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配合,增强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各尽其责,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保证企业增值目标的实施。
第三,要积极进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专业素质。在现代化经济市场中,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争夺。高新人才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增强竞争实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确保企业人才应用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从精神、组织、制度以及物质等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审计文化建设,在公司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气氛;另一方面,为增强审计人员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对审计人员的鉴别、分析、设计以及人际组织等技能进行系统化培养,全面提升审计干部及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红垒.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2]吴岳.价值链导向下的企业效益审计方法体系构建[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孙伟龙.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3).
[4]朱星文.论转型期政府审计职能的拓展: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