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17-04-11吴桂韩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念发展

吴桂韩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北京100037)

新视阈

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吴桂韩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北京100037)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蕴含着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自觉的规律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应当完整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和内在联系,全面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和鲜明特质,以严细实的精神和方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和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实践逻辑,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自觉的规律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在变革实践、服务人民中产生巨大的真理力量和物质力量。我们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信心、振奋斗志、凝心聚力,为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一、完整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和内在联系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首次集中阐明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内涵、背景、要求等新思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的新论断。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新观点。我们要把《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完整准确地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思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协调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现实依据

要清醒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要清醒看到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要清醒看到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三)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要着力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要着力解决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战略布局,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和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以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

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律,坚持了党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遵循了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彰显了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基础的责任担当;统筹发展任务和发展质量,抓住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了科学发展的硬道理,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统筹发展机遇与发展挑战,顺应了国内外形势和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体现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决心;统筹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坚持了补齐短板、破解难题与厚植优势的辩证统一,起到了补短增长、补短强长、补短扬长的作用,凸显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鲜明特色。

(五)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既有共同的主题主旨和目标指向,又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发力方向,既相互支撑,又各有侧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看,创新是基础和动力,创新发展注重质量效益,有助于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和智力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支撑;协调是关键和方法,协调发展注重全面均衡,有助于推进全方位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健康和谐、促进合作共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绿色是条件和支撑,绿色发展注重环保和谐,有利于催生理念和技术创新、丰富协调发展内涵、增强对外开放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开放是途径和手段,开放发展注重交流互鉴,有助于增强创新活力实力、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借鉴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和生活方式低碳文明的有益经验、分享全球化带来的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共享是本质和目标,共享发展注重公平正义,既是各方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凝聚各方面发展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要坚持系统观点、辩证思维和全局眼光,以新理念适应新常态,以新举措落实新理念。

二、全面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和鲜明特质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向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关于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之后的多次讲话中作了深刻阐述。归结起来,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地回答了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发展依靠什么、发展为了什么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实践的又一次创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深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升华。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首先,在理论创造上,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新变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要求,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其次,在理论定位上,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把握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深化了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再次,在实践推动上,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措施跟着也就好定了。新发展理念,涉及观念变革、体制机制变革以及发展思路、方式、方向、着力点变革,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唯GDP、速度至上等观念,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调平衡、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它既是理性认识升华的产物,又是实践变革发展的产物,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一)新发展理念蕴含着深邃的历史视野,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世界发展史表明,科学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或者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深层次影响的长期存在,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各主要国家纷纷反思和调整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8000美元,但也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紧要时期。国内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社会风险隐患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困扰。鉴于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新发展理念,着眼于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史,结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于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新发展理念彰显了宽广的世界眼光,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在发展动力转换中要做到换挡而不失速,使中国巨轮行稳致远,已不能只依靠惯性,必须依靠创新产生新引擎新动能;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较量,我国发展虽然速度快、体量大,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在竞争中跑得快、跑得远,必须注意协调重大关系;我国发展已经告别了最初级阶段,解决了生存的最基本需要,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偿还生态环境欠账,不仅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也是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保障全球生态安全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开放发展既是中国过去30多年的成功经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货物贸易国、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大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表明,不能仅仅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等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和质量、社会运行机制、分配制度等都是影响经济和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的最深厚动力来自人民,和谐社会必须人人共建共享。因此,新发展理念是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治本之策和战略选择,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实践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三)新发展理念体现了自觉的规律意识,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科学发展的要诀在于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尊重经济规律,必须看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相统一。尊重自然规律,必须看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社会规律,必须看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就是要让更多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同时,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美好未来的期盼更加强烈,必须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作为根本发展目标。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有助于转变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因此,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四)新发展理念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过去我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一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这样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要从高度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另一方面,过去发展中积累下来的风险开始集中显露。如果问题不及时化解,矛盾不妥善处理,就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面对发展新矛盾新挑战,必须有新理念新作为。新发展理念,要求统筹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的问题,着力补齐生态和民生等突出短板,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和瓶颈,又开出了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良方”,有助于增强发展整体效能。因此,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

三、以严细实的精神和方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任何价值理念的实践,都要经历一个从主观认识到具体制度安排、实践活动再到普遍认同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以严细实的精神和方法对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谋划和设计施工,以新思路新办法新作为来解难题、打基础、利长远,努力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一)在思想认识层面,要着力提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精气神

落实新发展理念,是事关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选择,是领导干部肩负的时代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他多次强调,执行力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应当忠诚履职、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增强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去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确保改革蓝图一绘到底、善作善成。同时,要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新发展理念体现到干部考核指标中,不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着力激发广大干部提升“愿为”的觉悟境界,提升“善为”的实际本领,增强“有为”的内生动力,努力锻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二)在制度安排层面,要着力完善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制度群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发展理念要付诸实践、扎根实践,必须以制度为依托,以制度为保障,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制度安排,首先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将新发展理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中,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同时,要深化改革创新,将新发展理念具体体现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和各环节,坚决破除各种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实践和创造精神。尤其要与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使之成为立法执法导向、政策措施导向、社会治理导向,发挥新发展理念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确保新发展理念更好落地生根。此外,还要健全严格管理与激励保障相结合的制度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追责问责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发挥干部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营造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三)在实践操作层面,要着力掌握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方法论

“十三五”时期,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这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落实新发展理念,关键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要跟上、知识结构要跟上、行动能力要跟上,学会运用辩证法统筹协调各方面重大关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注重增强全球意识、战略意识、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培养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紧密联系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善于抓住最具普遍性、紧迫性、关键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形成“四两拨千斤”和“以点带面”效应,切实提高运用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实践的信心和能力。■

D616

A

1008-9012(2017)03-0063-06

2017-07-03

吴桂韩(1983-),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司副处长、副教授,中央党校党建博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基本原理、文化软实力等。

(责任编辑 王怡敏)

猜你喜欢

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