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构建“互联网+工伤”新体系
2017-04-11徐成端
郫都区:构建“互联网+工伤”新体系
近几年,国内经济下行明显,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轻管理、轻预防,忽略了工伤预防工作,尤以劳动密集型和建筑施工领域企业工伤居高。而新形势下,个体及企业维权救济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对受伤的鉴定和赔付极其重视,由此对行政机关的工伤认定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和保障社会需求,成都市郫都区人社局构建了全方位的“互联网+工伤”体系,为企业及及个体申请工伤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
有效遏制工伤高发态势
随着工伤案件急剧增多,案情呈复杂化、多元化,认定难度不断增大,如何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各类工伤案件,创新实施工伤认定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自“PRS工伤QQ群”建立以来,郫都区先后吸纳全区域374家企业和13个政府部门,各部门能有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医疗、安监、社保和仲裁服务。发送各类文件、表格、申请等68份,极大方便企业和个体下载填报,减少群众来回奔波。
自2011年以来,郫都区人社局年均办理工伤呈十位数上升,建立QQ群后首次止升反降,2016年同比上年度降幅为23.48%,从源头上遏制工伤事故多发态势。
推动关口衔接
随着全区工伤保险基金赔付数额大幅提高和支出项目增多,为依法做好工伤认定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套取工伤保险基金现象,郫都区人社局坚持依法把好受理、程序、事实、依据、调查五道关。
一是依法把好受理关,依法受理申报材料,保证受理职权不越权;二是依法把好认定程序关,确定受理、补正、限期举证、中止、认定决定、送达、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时限;三是依法把好事实证据关,进一步详细调查,确保工伤认定证据确凿;四是依法把好认定依据关,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每起工伤事故均依法认定;五是把好调查关,提高工伤认定准确率,召开案件分析会确保工伤认定不出错,不留后患。
转变企业认识
国家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分散企业生产事故风险。强化工伤预防,不但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让工伤保险基金通过用于预防工伤,发挥出更大效用,而且是将工伤保险模式,从当前保障工伤职工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向“无伤害”的目标努力。
构建“B2G、R2G”工程,有利于建设新型政企、政民关系。郫都区人社局把工伤预防监管与工伤保险费率挂钩相结合,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企业在QQ群熟悉了解法规知识后都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主动抓好工伤预防。
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为提高办案质量,确保每起工伤案件妥善处理,针对往年复议诉讼案件多因劳动关系引发的特点,对劳动关系不明确的案件,开展了相关科室联合办案机制。
一是将工伤材料审查后,提出处理意见呈报法规部门,由法规部门作出是否由仲裁院确定劳动关系的意见,转至仲裁院确定劳动关系后,再进行工伤认定;二是避免企业就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复议诉讼,有效解决当事人的诉求。同时,当事人在工伤认定中可利用仲裁部门的调查材料作为相关证据,减少当事人取证的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办案的服务质量;三是工伤认定后,工伤科将每起案件涉及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转交监察大队,由监察大队进行巡视检查,及时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既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从工伤案件中吸取教训,逐渐由被动处理工伤案件转为主动预防工伤案件。通过联合办案机制,各部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有效减少重复环节,达到部门之间资源共享。
管理规范高效
建立QQ群以来,各级文件通知能够快速通过群内转发,政策宣传及时准确。
一是充分利用节假日以及员工休息时间,深入各个大中型企业以及私小微企业进行工伤保险条例宣传,积极争取广大职工对工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微信、QQ工伤群等网络宣传平台,及时发布工伤以及涉及工伤的新闻信息,宣传工伤便民服务等新措施、新作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全方位认识工伤工作共同参与到工伤工作中;三是按照每月、季通报制度对事故多发企业进行群公示和群通报,基本实现从工伤的发生、申请、伤残鉴定及医药费报销和工伤待遇的赔付“一站式”服务。
成都市郫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徐成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