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1+4+10+N”模式创新处理信访诉求
2017-04-11李强
温江区:“1+4+10+N”模式创新处理信访诉求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民生提质过程中,诸如企业改组改制、关闭破产和搬迁、裁员等各类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群体性信访等也有增加。区人社局作为民生保障部门,积极摸索并建立起一套具有温江人社特色的信访工作机制,在社保医保、企事业改组改制、企业军转、劳资纠纷等方面进一步健全了依法分类处理群众信访诉求的“1+4+10+N”工作新模式,实现了零进京、零非访、零集访“三零”目标。
2016年,温江区人社局党委被四川省委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近期,温江区仲裁院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2014—2016年度优质服务窗口。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特色处置网络
温江区人社局根据区政府工作总体安排,积极探索做好信访工作的新路子,形成了“1+4+10+N”的群众信访诉求处理新模式。
一是成立1套组织领导机构,由党组成员、镇(街)分管领导、部门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信访维稳组织领导机构;二是健全4个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工作小组,即社保医保、劳资纠纷、企业军转、企事业改组改制问题小组;三是向10个镇(街)推广“石老师调解工作法”,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在基层调处化解;四是组建N个调处体系,即三级管理四级调解工作体系,区级、镇(街)、社区三级管理,区级专业调解、镇(街)联动调解、社区协助调解、企业自主调解四级调解;融合镇(街)劳动保障所、派出所、司法所资源,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合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2016年1月至11月,依法调解信访案件453件,基层依法调解劳资纠纷893件,司法机关依法受理287件。
健全制度机制,合力调解信访诉求
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温江区人社局探索总结了做好人社信访工作的系列制度机制,确保信访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坚持每周三局班子领导在岗接访、包案下访;二是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了工商协会、企业工会、综治网格、监察仲裁信访矛盾纠纷信息共享联动预警排查机制;三是每年签订信访维稳“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落实领导包案调处责任;四是坚持重大决策问题落实风险评估,强化预警防范,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五是坚持区级部门、镇(街)、社区、企业“四级联动”,并和司法衔接机制,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畅通信访渠道,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近年来,温江区人社局始终坚持把畅通信访渠道作为保障民生权益的有效途径,作为服务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梁。
一是通过向社会公布了人社、建设、工会、法律援助等9个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确保群众诉求有地说、问题有人管、案件有人查、权益有保障;二是以下沉的“石老师工作室”为点位依托,培养镇(街)专责基层调解员;三是开通“互联网+监察投诉举报微信平台”,确保群众诉求得到依法快速调处;四是开展“入企双访”送服务活动,及时排查企业劳资纠纷,及时协助企业调处矛盾问题。
2016年,共接待来信来访咨询1954件,“石老师工作室”依法调解665件,仲裁依法调处260件,监察依法查处373件,微信网上调处77件。
注重法制宣传,营造理性维权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信访维权工作氛围,温江区人社局在全区开展依法信访、理性维权等宣传活动,提升了群众理性思维、合理维权意识。
一是以案说法,每年从人社部公布的案例库中精选20个典型恶意欠薪案例在全区巡回展出,广泛增强群众依法维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的法律意识;二是开展政策法规进社区大讲堂活动,聘请法宣讲师团,入村社、进企业开展劳动法规知识宣传;三是抓住时机广宣传,有效利用春台会、物资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散发资料;四是举办人社法律知识竞答比赛,提高经办机构服务窗口和执法人员法律意识。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调处服务水平
自2014年以来,温江区以构建“大调解”为契机,着力解决服务保障群众的硬件建设,先后打造了3个劳动保障分中心、10个镇(街)“石老师工作室”、10个标准化仲裁巡回庭。其中区级率先以个人名字命名打造的“石老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重调解疑难复杂案件,有效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同时在基层着力推广“石老师工作法”,详细讲解石老师接待群众的“五心”“六法”“十技巧”。
此外,温江区人社局在镇(街)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一镇一品牌”调解工作室,把矛盾纠纷处早、处小、处在基层,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目前,全区10个镇(街)已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14个村(社区)按要求建立社会事务工作站。
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