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应用能力的实践途径研究
2017-04-11郭庆霞武延辉
郭庆霞,武延辉
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应用能力的实践途径研究
郭庆霞1,武延辉2
1.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铜仁学院附属中学,贵州铜仁,554300。
以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分析地方高校改革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阐明了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试探提出具体的实践培养途径,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满足地方人才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地方高校;体育学;应用能力;实践途径
1 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制度更是从过去的“包分配,子女接班”到现在的“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形势[1],尤其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体育学专业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对未来体育教师就业,能力培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6月28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正式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地方高校作为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时调整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及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诸多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课程一直以“重专业知识、强技术训练”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在此引导下,体育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着眼于实践活动、挖掘实践培养途径,从而提高体育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一种必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2.2 访谈法
对贵州省地方高校的体育院系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获取本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人才学、社会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 研究结果
3.1 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课程安排及课时分配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强调专业技能技术,忽视教学能力和社会技能”“侧重体育专业知识,忽视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从而造成学生“一专有过而多能不足”,所学的知识结构单一,造成就业空间受限。因此,在学校有限的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积极的开发实践途径可有效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3.1.1 问题一:专业大一统,区别度不高 访谈中了解到,贵州省内的各地方高校基本都为体育教育专业,各地方高校虽然都编订了学科教学大纲,也有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但其在课程开设上同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学专业相比,除了开设为数不多的公共课教学外,其他必修课的课程开设基本相同,从而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运动训练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区分度不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面试时,理论指导胜不过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技术水平比不过运动训练学专业的学生,势必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对此,开发利用实践途径,校内外结合,可以给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
3.1.2 问题二:课程门类多,导向性不够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深入,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基本都符合现阶段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理念还跟不上地方高校转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体育学专业课程设置上仍存在“多而杂”的现象,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多,使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向模糊,既不突出实践能力,也不突出教学能力,现存的课程设置不利于专业型人才培养,所以,必须加快地方高校课程改革,为适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课程调整上多开发实践途径,可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
3.1.3 问题三:侧重专项技术,应用性不足 目前,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以服务地方教育,地方企事业和地方体育事业发展为主,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他们的就业趋势基本上就是当地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课改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多专多能,然而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课改步伐迟缓,尤其是在专项技术上,仍以技能强,技术精为重点考核内容,学生专项学习时间过长,要求过严,特别很多专项内容例如跨栏,铅球,撑杆跳等,这些专项在中小学根本用不上,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应用性不足,更严重者将难以胜任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位。因此,各地方高校有必要和当地中小学密切联系,为学生创建一个长期的实践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3.1.4 问题四:缺乏创新,适应性不显 贵州省多数地方高校存在场地和器材设施落后和不足的现象,这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致使无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力度不够,陈旧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生主体性不凸显,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加之器材的短缺,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就减半,而教师又缺乏引导学生对器材的创新和改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没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与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适应。为此,通过实践途径,可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案编写及课件设计等比赛,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3.1.5 问题五:实习实践机会少,业务能力不强 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学课程的开设方式大多是技能技术课堂教学和理论课教学形式,很少开展专门的实习实践课程,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不益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挖掘和深入,导致学生业务能力不强。例如,访谈中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中学教材教法课程,但学生人数多,课时安排设计又比较少,对学生提高教学能力来说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学生大多在第7学期或第8学期实习,时长最多3个月,这段时间的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最主要途径,周所周知,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仅仅通过3个月的实习时间就大幅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是绝对不可能的[2]。为此,增加实习实践活动时间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3.2 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3.2.1 理论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3]”,当代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地方高校多数都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其知名度远低于研究型高校和已发展起来的职业院校,所以,对于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学生来说,其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为培养符合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4]。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术以外,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紧密相连,因此,学生在实践中各方面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仅仅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5]。因而对于能力的提升,相对于被动接受,情节、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及能力的发展。因而,充分挖掘以活动课程为主的实践途径,不仅能使学生在创设的情节中自主学习知识并合理运用自己已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各方面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3.2.2 现实依据 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学校对于社会需要就如同生产与市场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市场需要就有什么样的生产供应,同样,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须同地方人才市场需求的方向保持一致,为当地人才市场提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6]。如果培养目标忽视地方需要,那培养出的人才在地方市场很难大有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关键,以服务地方为出发点,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地方高校体育院系对学生培养的职业定位可以大胆常识改革、创新,只要是地方社会发展所缺的体育人才,高校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培养方案,通过外聘客座教授,校企合作、把学生送出去联合培养等形式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完成学生毕业后至少在当地可以顺利就业,针对地方高校来说这才是应用型大学的成功转型方向。
3.3 培养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实践途径
3.3.1 实践途径一:基础培养 基础培养是针对大1、大2学生打好专业基础而开展的,(1)可以通过开展口令、广播体操、队列队形为内容的基本功比赛,这些内容是每一位体育学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尤其体育教育专业更为需要;(2)组织与体育有关的演讲比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正确认识,还可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开展心理趣味活动比赛,鼓励学生自编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独立指导社会体育实践的能力。心理素质对于从事体育的人来说相当重要,学生通过参与此活动,不仅可以体验快乐,还可或多或少的改善其心理素质。
3.3.2 实践途径二:拓展训练 拓展培养是为大2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而开展,在强化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能力。(1)开展教学比赛。班上各专项小班分为一个组,组内各成员之间进行教学比赛,模拟以中小学生为教学对象,每人上一堂以中小学课程为内容的体育课,请教师予以综合考评,并给予指导。这种“实战演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校教学实践的机会,还可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术语的正确使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进行试讲练习。各班可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试讲练习,学生按学号进行试讲,并对每位同学的试讲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3)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地方高校体育院系要与当地中小学、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俱乐部等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比赛,指导比赛,裁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参与机会,使学生化理论学习为实践,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3.3 实践途径三:职业培养 大4学生主要以实习和就业为主,该阶段的学生除了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外,还可通过自己寻找或教师的介绍到相应的单位以顶岗或实习的形式进行“实战演练”,为其从学生到社会角色转换起导向作用。体育院系应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如各种技能等级证书,裁判等级证书,社会指导证书等,此外,在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经验及体会,在实习结束时,将实习成果制作成简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进行实习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他人的亮点可借鉴、创新为自己所用。面试是学生寻找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针对面试需要,体育院系可通过“面试礼仪培训”、“面试模拟现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为学生就业面试奠定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大一统,区别度不高;课程门类多,导向性不够;侧重专项技术,应用性不足;缺乏创新,适应性不显;实习实践机会少,业务能力不强等。
(2)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依托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贵州省地方高校可以从基础培养、拓展训练和职业培养等途径出发来培养体育学专业学生的应用型能力。
4.2 建 议
地方高校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与地方社会发展高度接轨有益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加以运用,强化专业技能技术和理论水平;同时社会实践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组织、社区体育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指导、社会体育管理和师范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思考挖掘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弥补课程开设的缺陷带给学生应用型培养的不足,可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沈芝萍,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115~118.
[2] 张明伟,吕东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48~52.
[3] 王胜利,李宇明,娄 晶,唐丽.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2):59~62.
[4] 李 坚.西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9,30(10):99~101.
[5] 吉莉安道尔、李颖译.理解传媒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 缪敏杰.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44~45.
Study on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ports Science in Local College
GUO Qingxia1, WU Yanhui2
1.P.E. Dept of Tongren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2. The Mid-school Attached to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With students of Sports Science in local College as research object and through literature,interview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set applied talents as its basic and analysis the problems with talent trai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 .And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to clarify the necessity of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of Sports Science in local college .It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sports talent for local talent market.
Local college; Sports science; Applic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pproaches
1007―6891(2017)03―0117―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30
G807.4
A
2016-10-30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