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文化习俗遭遇环保压力:PM2.5 爆表的春节还过不过?

2017-04-11

社会政策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燃放烟花放鞭炮爆竹

聂 可

团圆是春节的主题,热闹是这主题的伴奏。过个年,要不是一家人聚在一块儿,闹闹腾腾的,好像就没年味儿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一桌团圆饭后,全家人围在一块儿看个春晚、放几串鞭炮,几乎是春节的固定节目。可是如今,这两项节目都遭遇了新时代的冲击。

春晚不必说,早已成为麻将局、抢红包、手机社交的背景音,而放鞭炮也屡屡遭遇来自各方力量的阻击。前些年,部分地方政府就已经尝试全面禁放烟花炮竹,最终迫于习俗,未能持续;而近几年,由于公众对环境污染的恐慌不断加剧,“放不放鞭炮” 已从一个政府管理问题摇身一变,成为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历史起点

现下,大多数针对环境污染的研究都集中在治理成本和政府管理的层面上。而三位中国学者叶超、陈睿山、陈明星(2016)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的文章,则把焦点投向了文化习俗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上。在他们看来,文化习俗应当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考虑因素,而春节放鞭炮对环境的污染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他们认为,年文化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年文化有一整套较为固定的习俗,例如除夕年夜饭,初一走亲戚,初五迎财神,十五元宵节则代表着过年的结束。尽管各地会有一些习惯上的差异,但是整体过年的习俗便是如此,而且一直如此保持了上千年。

放鞭炮是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年文化的基础。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年” 是一头住在海里的猛兽,每当辞旧迎新之时,就会出来残害牲畜、荼毒生灵,人们饱受其苦。在与 “年” 的搏斗中,人们逐渐发现,“年” 十分害怕巨大的响声,因此,人们苦心研究,发明鞭炮作为赶走 “年” 的工具。因而放鞭炮也就成了人们 “过年” 的必要习俗。

一些史书也记载了中国古代放鞭炮的习俗和目的。南朝梁代的宗懔作有记录楚地江汉一带习俗的《荆楚岁时记》,写道:“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数据证实

那么,过年放鞭炮究竟会给环境带来带来多大的污染?三位研究者摆出了数据干货。

放鞭炮的产生的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生固体垃圾,二是污染空气。固体垃圾方面,2013 年,北京仅自除夕夜至大年初一上午9 点所放的鞭炮,就产生了 1586 吨垃圾,需要9 万多名清洁工同时工作才能及时清扫干净;而到初七的七天内,因燃放烟花爆竹一共产生了 5505 吨垃圾,参与清扫的清洁工总共超过了24 万人。空气污染方面,2013 年新年凌晨,车公庄的 PM2.5 监测浓度达到 1593 μg/m3,远超当年平时的平均水平 75 μg/m3。

除了放鞭炮,一些其他的过年习俗也会直接导致环境污染。例如,2013 年大年初一涌入雍和宫的 7 万名香客因烧香造成周边空气内的PM2.5 浓度达到 700 μg/m3。而该年春节的除夕至初七,全国人民烧掉了超过 10 万吨纸钱,产生的灰霾难以估量。

根据2008年至2013年每年春节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除夕、大年初一以及十五的元宵节,涉及到放鞭炮、烧纸钱等相关文化习俗活动时,空气质量指数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升高。

不过文化习俗对环境造成的冲击已经无需体现在抽象的数字上。在经历过新年鞭炮的洗礼后,第二天“老天爷”就立刻报以灰霾的天气和极低的能见度,大年初一一早开车串亲戚成为了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尽管这一研究指出了年文化和过年期间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的张力,我们仍然要明确的是,环境污染已经是中国社会的常态,并不是只有过年期间才存在环境污染。换句话说,年文化不能完全为环境污染来背锅。相比各类工业排放造成的污染,把矛头指向年文化无异于避重就轻。

不过,该研究仍然提醒了我们,文化是值得考察的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从广义的“文化” 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造成如今社会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也是出于某种 “文化” 而导致的 “集体放任”。

两难抉择

那么,到底要不要准许过年放鞭炮?一边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意外伤害事件和难以治理的环境污染,政府在这件事上陷入两难。

根据张丽珍(2008)的研究:20世纪 90年代,政府针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问题所提出的对策以 “禁” 为主;到了 21 世纪,随着 2005 年北京市颁发《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在部分管控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被允许,政府的管理方式由 “禁” 变 “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文化留了一些 “安全空间”。张丽珍同时指出,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前的燃放禁令并不能禁燃老百姓放鞭炮的热情,政府即便在维持禁令上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也只能扮演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因此,与其 “堵”,倒不如 “疏”,两生欢喜。

除了 “限放”,政府还提出了 “限卖”烟花爆竹的策略。目前,各大城市的烟花爆竹销售仍然是定点、定量、定渠道,政府对私自生产和销售烟花爆竹的商家采取严厉的打击。这些政策虽然可以控制市场,保证烟花爆竹的产品安全,但在实际上却导致了黑市和腐败的产生。而且,在环境治理越来越迫切的形势下,放开烟花爆竹市场愈加难以成为一个让政府可以接受的选择。

还有没有别的选择呢?有,但十分艰难。那就是改变文化。例如,由于意识到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杭州市民在 2013 年消费了显著低于 2012 年水平的烟花爆竹的总量,随之同比一起下降的还有当年的 PM2.5 检测值。前文提到的三位学者还收集了一些地方环保主义者的做法,作为代替传统文化习俗的参考。例如,杭州一些家庭把放鞭炮改成了踩气球,武汉归元寺推出了短信和网络祈福的服务,从而减少了香客焚香导致的污染等。

然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在可见的未来内,传统文化习俗和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之间的矛盾仍然会继续。究竟何者更为重要?不同人的心里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未来将会如何,时代会有自己的选择。

猜你喜欢

燃放烟花放鞭炮爆竹
空气爆竹
燃放烟花吓死鸟儿?
过春节放鞭炮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我的春节日记
我的春节日记
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