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11田守岗黄继文

山东水利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山东省水资源文明

田守岗,黄继文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田守岗,黄继文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14)

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介绍了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工作情况,总结了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度先行、建管并重,科技引领、文教并举、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等主要做法与成效。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工程建设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总体布局,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形象表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控制性要素及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

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自古人类逐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文明更无从谈起。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保障水安全、改善和恢复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增强人类福祉为目的,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些方式和准则下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工业文明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作为生态系统控制性要素的地位更加突出。解决不好水问题,就无法克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就无法实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蜕变。现阶段水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只有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形成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源头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科学系统地解决存在的水问题。因此,应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水利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人多地少水缺是基本省情水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需水量的迅速增加,受水资源禀赋条件限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水资源的“不文明”开发利用,引发了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频现、经济结构不合理和人为水资源的浪费、水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为提前完成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山东省迫切需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水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山东省实际,省水利厅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2年8月制订发布了《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DB37/T2172-2012);2012 年 10 月,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在全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利部陈雷部长、时任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领导都为此做出重要批示。2012年12月,省政府命名临沂市为全省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2013年1月,水利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济南市为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2013年7月,青岛市和临沂市被列入水利部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014年,滨州市、泰安市和烟台市被列入水利部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同时还开展了潍坊、烟台等4个地级市,章丘、沂源等19个县(市、区)的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工作。现以济南市、临沂市、青岛市和滨州市为代表,简要分析全省不同典型区域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鲁中山地丘陵区,以“泉城”著称,自然风貌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济南市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问题并存,已形成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多水源联合供水格局,在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泉水衰减风险依然存在、城市防洪排涝、水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济南市以“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出泉城特色,经过3年建设,完成了试点任务。于2016年11月7日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组织的试点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水生态文明试点市。试点期间,济南市通过加强领导、规划先行、科技支撑、多元投入、严格考核等方面的高效组织,实施了河湖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节水减排和泉城水文化培育等方面410余项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09亿元。全市构建起了科学严格的水管理、安全集约的水供应、健康优美的水生态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四大体系”;打造了南部山地生态屏障功能区、城市泉水景观生态功能区、沿河湿地生态保育生态功能区和北部平原水网生态功能区“四大生态区域”,形成了功能完善、健康和谐的生态格局和“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济南市试点建设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形成了“节水减排齐抓,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生态景观相容,打造健康宜居水环境;地表地下连通,建设现代生态安全水网;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水生态文明理念;文化与科技同兴,丰富水生态文明内涵”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

临沂市为鲁东南山地丘陵区典型代表城市,自然禀赋优良,河湖水系发达,是山东省水资源丰沛地区的典型代表。临沂依托水量相对丰沛的沂沭河水系,突出“大水城”特色,以“河清水宴,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生态宜居”为目标,重点实施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为保障、水节约推进和水文化提升“六大体系”建设,并融入东夷文化、沂蒙精神等历史文化积淀,实施119个项目,近400项工程,形成了集“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三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样板。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之一,属典型的沿海缺水城市,是山东省沿海城市的典型代表。青岛市构建了“一轴两带”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即以大沽河干流为中轴、以北部山丘水生态保护带和南部滨海水生态修复带为 “两带”,通过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水管理“六大体系”建设,实现了“库河连漪、供排有序、山川清秀、美丽岛城”的目标。

滨州市位于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区内自然条件独特,引黄灌溉事业的发展,造就了滨州市独特的以滨海引黄灌溉水网为载体的水生态系统,是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地区的典型代表城市。滨州市按照“近海-河湖-陆域”多板块一体、“水量-水质-生境”多过程联调、“制度-工程-文化”多手段治理、“生态-社会-产业”多目标协同的总体思路,通过打造“供水防潮排涝安全、水环境生态健康、水土开发有度、水产业经济繁荣、水资源管理高效、地区文化水文化繁荣”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生态文明灌区,实现“水土相宜、河海共融、产兴物丰、城润乡秀,制密文盛”的目标,增进了民众福祉。

3 水生态文明建设做法与成效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区域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针对存在的主要水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度先行、建管并重,科技引领、文教并举,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等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环境等基本条件,针对防洪、供水、生态等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的安排建设任务。同时,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将制度建设、工程建设、水文化建设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如,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泉水”为特色,打造“四大功能区域”,对各种水源进行优化配置,既保护了泉水的持续喷涌,又发挥了泉水的景观价值,还保障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同时发扬了泉水文化;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大水城”为特色,依靠相对丰富的水资源条件,打造“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三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3.2 制度先行 建管并重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强化制度约束。制度建设中严抓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的落实,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行水资源用途管制,严格目标责任考核,把水资源消耗、水环境损害、水生态效益等体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成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刚性约束,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运行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济南等4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均以制度先行,建立起了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水管理制度体系,充分体现了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作用。3.3 科技引领 文教并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引领,在区域水生态文明创新方向和重点问题梳理的基础上,从基础理论与认知、关键技术与方法、解决方案与措施、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层面,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并充分发挥专家决策支持作用。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传统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现代水文化的挖掘与创新,促进水文化与水景观、水环境、水生态的有机融合,同时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加强水情科教宣传。山东省于2013年12月成立了“山东水生态文明促进会”,济南市于2015年6月成立了“济南水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划、咨询、研究等方面的智力支持。自济南市着手试点城市申请以来,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内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实施了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水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省水利厅、省财政厅“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等一批科研攻关与推广示范项目,强化科技引领作用,为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济南等4市均将各自独具特色的水文化融入到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了广泛的宣传与教育,有效提升了水文明程度。

3.4 政府主导 广泛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共同生命体”、“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这一理念,需要发改、财政、水利、环保、城建、经信、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更需社会的广泛参与。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均由政府主导,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制定分期建设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到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督导,强化考核,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通过宣传与引导,让广大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到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通过以上做法,近几年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水系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先后实施了10个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整治农村河道480 km,新增生态治理河道118条,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7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73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9 km2,大力实施超采区治理与水源置换,全省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4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任务的长期性、科技引领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仍待加强,造成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投入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4.1 提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普惠民生福祉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人民福祉”。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福祉;以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水问题,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润泽于民生,普惠民生福祉。

4.2 强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举措,经济社会在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因此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制定长久建设目标,分步实施,持续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优美的水景观、健康的水生态、先进的水文化,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建设目标永无止境。

4.3 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引领作用

目前,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理论、技术支撑体系、管理体制机制等尚待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需求、新的难点、新的技术瓶颈,需要持续的科技支撑与引领。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不断攻坚克难,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

4.4 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教与宣传力度

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需要全社会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媒体,加强水情、水生态文明的科学普及与宣传教育,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广大民众自觉爱水、惜水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提升全社会水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1] 张建云,王晓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4.7.

[2] 高波.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J].中国水利,2013.15.

[3] 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J].中国水利,2013.15.

[4] 杜贞栋.推进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水利,2013.7.

[5] 陈芳林,李占华.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实施路线[J].山东水利,2013.6.

[6] 张曰良.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利,2013.15.

[7] 张航,马真臻,周翔南,谢新民.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水利,2015.5.

(责任编辑 赵其芬)

X832

B

1009-6159(2017)-10-0003-04

田守岗(1963—),男,院长,研究员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1003)

猜你喜欢

山东省水资源文明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