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培养本科护生核心能力的教学改革设计

2017-04-11史艳莉张红菱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胜任护理学素质

聂 蓉,史艳莉,罗 健,张红菱

(武汉轻工大学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23)

医教协同培养本科护生核心能力的教学改革设计

聂 蓉,史艳莉,罗 健,张红菱*

(武汉轻工大学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23)

从护理学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分析,对我校护理专业提出的以护理职业胜任力为导向、PDCA循环为质量保证、校-院教学共同体为平台的护理本科人才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进行归纳,以促进学生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能力;PDCA循环;医教协同;教学改革

1 引言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强,社会和行业对护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护理本科教育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我校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竞争力,实现培养目标与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的岗位需求间精准对接,自2012年我校护理专业结合办学实情和临床护理实情,与武汉地区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构建了医教协同全程育人平台,以护理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基于PDCA循环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种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其目标是将临床护理核心职业素质具体化,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全面锻造职前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养,促进护理人才的专业发展。

2 教学改革方案构建的依据

2.1 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010年教育部本科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初稿)》 和《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明确提出了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标准(最低标准)。在技能领域首次列入了被称之为现代护理核心能力的评判性思维、临床决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强调了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意识,对批评反思精神、团队精神做出了要求,凸显了对现代护理人才职业价值观和核心能力素质要求。

2.2 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国外高等护理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人文精神培养,强调本科护士应具备护理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随着我国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照顾(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极大地扩展了护理服务范围、角色和领域,对护理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内学者认为[1],本科学生除应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护理专业整体胜任力,并能把知识、技能和素质有机结合,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在发达国家本科护士是临床护理队伍主力军,我国也逐步呈这种趋势,特别是在大型三级以上医院。临床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本科生的能力要求远高于专科生。研究发现,国内本科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有[1-5]:①通科培养模式与“应用型”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护生与临床护理管理者对本科护士角色定位存在差异; ②多数毕业生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方面能满足岗位需要,但核心能力素质有不足; ③教学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理论与实践有脱节,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跨专业知识的融合与临床思维训练不足;④核心能力素质的培养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手段,针对性不强。上述这些问题在我校护理教育中也明显存在。

3 我校应用型创新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3.1 以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

胜任力(competency)也被译作能力,是指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胜任力冰山模型认为,知识和技能是“冰山以上”显性素质(又称基本胜任力),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冰山以下”隐性素质(又称内隐性胜任力或鉴别性胜任力),后者对人员的行为和表现起关键性作用[6]。根据该理论,国内学者提出[1, 7],护理核心能力(或护理职业胜任力)是知识、技能和素质在护理实践中的有机结合,是实现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核心。基于整体护理观,护理人才培养的内容应包含护理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护理程序等四个方面。

护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护理岗位的需求,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我校护理专业在以国内公认的本科学历护生能力要求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毕业生质量调研,经过学校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反复研讨和论证,在原“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将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进行有机融合,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 “突出护理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以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关怀与合作能力、信息运用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四方面专业核心能力为着重点,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规格,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师资与教学资源,建立知识-技能-素质并济的教学支持系统,以实现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与临床实践需求的一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3.2 以PDCA循环为教学质量控制

PDCA循环又称质量环,由四个质量控制阶段有效联结、周而复始的科学管理方式,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既往研究表明[9,10],采用PDCA循环可持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规范护理教学管理。

为保证教与学过程的有序性、教学质和量的可控性和持续改进,我校从2012年开始护理学本科教改实践和教学质量管理中,采用了PDCA循环:①计划阶段,重新审视教学理念,构建新模式,制定总体培养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明确理论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校内和校外教学等各个分阶段的培养目标、计划,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制订相应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指标;②执行阶段,根据教学实施方案,围绕护理核心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和质量管理活动;③检查阶段,校内采用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层面、校外采用校-院-社区-用人单位四个层面,针对各个分阶段的培养目标对执行过程进行检查,明确教学质量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并建立教学质量定期报告制度;④处理阶段,包括巩固和改进两个方面。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分析、总结和评价,巩固取得的成绩,交流学习,思索进一步提高;并对教学环节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持续改进培养过程,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3.3 以校院教学共同体为教改平台

校院教学共同体是一种深度的院校合作模式,利用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学校教学与临床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在院校合作模式中,优势互补明显,护生能够直接接触临床真实情景,经过临床的实际锻炼,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我校于2013年起,在已建立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加大与临床和社区用人单位的校-院合作力度,构建校院教学共同体,临床和社区护理专家全方位参与到学校的护理本科人才的全程培养中。采用校-院双师制,培养护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特别是临床能力。通过早期课程渗透、早期临床体验、早期实践反思,早期开展关怀教育。为更好利用医院的临床优质资源,也让我校自身特色和优势走出校门,自2013年底我校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护理教研室合作,构建校-院共同教学联合体,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建“4W”(know what,know why,know how;know who)的知识贡献体系,建立循证护理实践案例资源、临床护理新技术视频资源、专业理论和技能融合的微课教学资源、社会服务公益资源等四个模块的教学资源,提高课程品质;开发循证护理案例分析、临床护理研究议题、护理健康教育和促进、临床人文关怀与实践等方面的新课程,为学生多元化选课提供基础,保证学校教育和临床需求的一致性;建立校-院教师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的跨校交流与成长。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增强,在我院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中,立足于社会和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顺应护理发展的趋势,以职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 PDCA循环全面提升教学品质,通过校-院合作教学平台,力求实现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在进一步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参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着眼于“健康中国”重新思考,不断调整和改进。

[1] 曹梅娟, 姜安丽. 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J]. 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6):536-538

[2] 包家明,贾云华,杨芳,等. 香港和杭州两地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的比较与启迪[J]. 护理与康复,2014,13(3):212-215

[3] 黄颖,谭玉婷,袁群,等. 2005年—2014 年国内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类文献分析 [J]. 护理研究,2016,30(2A):486-489

[4] 陈杭健,陈京立,李玉玲. 护理专业实习生对临床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4,11(7):485-487

[5] 林岑,刘树麟,刘哲军.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2,27(4):62-64

[6] 龚敏,宋意,李明曲. 护理管理者与本科护士评价本科护士临床能力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0,17(8A):8-11

[7] Foss GF,Janken JK,Langford DR.et al.Using professional specialty competencies to guide course development[J].J Nurs Educ,2004,43 (8):368—375

[8] 吴瑛. 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09,6(10):435-439

[9] 姜小鹰,肖惠敏,胡荣,等. 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7(5):199-202

[10] 王玉华,赵静静. 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16,13(6):453-454

Careercompetency-oriented design o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university-hospitals collaboration

RongNie,Yan-liShi,Luojian,Hong-lingZhang*

(School of Health Science & Nurs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China)

In terms of analysis of current demands of nursing higher education, career competency-based design on nursing education reform was introduced and generalized,in which university-hospitals collaboration was established as teaching platform and PDCA cycle was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with the aim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enhancement, and overall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ompetency; PDCA cycle;university-hospital collaboration;nur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education reform

2016-9-2

聂蓉(1972-),博士在读,副教授;E-mail:nie-rong@163.com

张红菱(1965-),硕士,教授;E-mail:zhlwjb@163.com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15341)

2095-7386(2017)01-0104-03

10.3969/j.issn.2095-7386.2017.01.022

G 642

A

猜你喜欢

胜任护理学素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