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2017-04-11姜美王腾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起源太极拳发展

姜美++王腾飞

摘要:在著名的拳乡河南温县陈家沟子,男女老少都会打拳,他们所练的拳法只有一种,即陈氏世传太极拳,它就是今天各种流派的太极拳之源。太极拳是一种攻防兼备,内外兼修,既对立又统一的拳种。陈式太极拳有着其他太极流派没有的招式套路如跳跃,腾空,震脚等。陈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始祖,经历300流传至今。

关键词:太极拳;陈式太极拳;起源;发展

1、陈式太极拳的起源

1.1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即取义于此。太极拳的渊源,其说法不一,有谓创始于唐代隐士许宣平者,有谓创始于唐代李道子者,有谓始自梁元帝时的程灵先者,也有人谓太极拳是殷利享所传,当时此拳名为“后天拳”,还有人认为是元代辽阳人张三峰所创立[1]。但无论如何,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这一事实则是毋庸置疑的;以陈式太极拳为母体的杨、武、吴、孙等其他太极流派的广泛传播也是从另外的角度印证了陈式太极拳在中华武术的重要地位;当今在众多支持陈王廷创立太极拳的学者则构成了陈式太极拳坚实的发展基础。

陈王廷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清初文、武痒生,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陈王廷天生面部血色就红于常人,再加上他蓄有美髯并且经常以红色的战马作为坐骑,因此讲话中人都称他为“二关公”[2]。陈王廷武艺精湛,箭术也是超群,在崇祯年间的一次应试考武举中,他就以一马三箭、三马九箭的成绩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然而当时的陈王廷却因为小人的从中作梗,因为擂鼓报靶的鼓吏受人贿赂,才使得他与冠军失之交臂,由于不满当时昏暗腐败的考评制度,陈王廷立刻怒发冲冠,驾着骏马挥舞大刀劈死了鼓吏,并逃离了校场[3]。

1.2陈式太极拳理技渊源

1.2.1陈式太极拳理论基础

一、结合阴阳五行思想

关于阴阳,易学认为,凡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务或现象,纯属于阳的范围;凡属于寒冷的、下降的、灰暗的、抑制的、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纯属于阴的范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式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符而生。

二、结合导引、吐纳等理论

陈王廷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技术与导引方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吐,意为呼气;纳,意为吸气。太极拳把权术的形体运动与养生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三、与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

陈王廷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形成了太极拳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陈王廷又将拳术与经络的运输作用相结合,通过经脉运行气血而营养阴阳,以丹田刚中柔表之气,使练习者体格强健,内气充足,同时还使其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盈,以己之静化彼之动,以柔克刚。

1.2.2陈式太极拳技术来源

从技术上来看,陈王廷创立的陈式太极拳堪称是综合了明代武林的拳术百家之长,特别是以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武学成果为基础,从而独树一帜。

陈王廷在创立陈氏太极时是以祖籍山西洪洞旧传拳术作为基础,对各家武术进行博采众长。民间古今有十六家拳法,陈王廷对这些拳艺进行取精去粗,吸取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陈王廷还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式拳经捷要》中精心选取了二十九式,结合陈家祖传拳法等,由此形成了创新的陈式太极拳。

2、陈式太极拳的发展

2.1流派初成阶段

从明末清初的陈王廷至陈长兴,历经五传,完成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演变,在这一阶段,陈式太极拳发展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为:首先推出了在太极拳领域具有百鬼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代表性的有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太极拳十大论》《用武要言》等。

至陈长兴、陈有本一代时,陈王廷时期七个套路中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二至五路,已逐渐被舍弃,很少有人练习,取而代之的是陈式太极拳一路和炮锤(先称之为二路),在一路的基础上又分演出老架、新架。新架扬弃了原有的一些高难动作之后有发展出了赵堡架,代表人物有陈清平等。经过这个时期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陈式太极拳以及赵堡太极拳自身的改造,形成了现代意义上传统太极拳的雏形,并未由此衍生出新的太极拳流派打下基础。

2.2百家齐放阶段

从杨禄禅陈家沟学拳到孙禄堂晚年定孙式太极拳,使中华太极拳的流派定型期。在太极拳史上,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打破门户之见与小农意识,毅然将陈式太极拳传于河北杨禄禅,他决定了当代四海流传的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定型为目前深入人心的的陈、杨、吴、孙五大流派的太极拳以及数不胜数的的其他衍生派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众多的太极拳大家如陈长兴、杨禄禅、孙禄堂等的武功事迹在中华武林脍炙人口;层出不穷的太极理论成果同样构成了中华武林的一大景观。

2.3广为传播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陈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流派一起,开始了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的广为流传阶段。1956年,国家体委创编了简化太极拳剑,到1979年编制完成了简化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8式太极拳等。为了适应国内、外比赛,创编了陈、杨、吴、武、孙五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总体来看,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各式太极拳虽在风格和特点上有所不同,但从套路结构和拳势名称以及锻炼要领上看,都与陈式太极拳有着明显的技理渊源。

太极拳真正进入鼎盛时期,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加强国际太极拳的交流与发展,太极拳发源地文献从199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各种太极拳交流大赛与太极拳报告会如火如荼的在各地举行。一系列的壮举同样也吸引了众多电视媒体的高度关注。

3、结论

陈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自陈王廷创编以来,首先经陈氏宗族内部之个人不断发扬和改创,如陈长兴在技术上由博归约、精炼归纳以及陈鑫在理论上集历代宗师之长、自身习练之精华;又经陈氏族人和外姓人氏共同将太极拳传出陈家沟,走向外部世界,开枝散叶形成陈、杨、吴、武、孙五派百家争鸣局势;后经各种组织赛事传播,利用组织的影响力和权威使陈式太极拳逐步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逐步进入大众生活并成为世界所瞩目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志龙.浅谈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J].文化体育,2009,38(5):135-136.

[2]张斌,王鑫.陈王廷与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初探[J].档案溯源,2013,(8):115-116.

[3]孙万智.最接近陈王廷拳术原貌的“小架”太极拳[J].精武群言堂,2010(23).

猜你喜欢

起源太极拳发展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