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7-04-11古丽扎尔·阿不都克里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少数民族对策

古丽扎尔·阿不都克里木

摘要:隨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汉语学习已经成为了少数民族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汉语学习焦虑问题也不断显现。对此,在具体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既要提高教师的汉语教学水平,也要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问题入手,并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汉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焦虑问题;对策

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汉语学习中的焦虑问题主要体现在汉语学习特点与其母语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学习产生恐惧,进而形成一种焦虑,焦虑问题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必须深入探讨汉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原因

1、语音学习

就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汉语的焦虑主要体现在汉语的声调上,这种现象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表现的比较明显,例如维吾尔族。就新疆维吾尔族的语言来讲,他们只是把音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他们的语言不存再声调现象,但是汉语就不同了,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并且声调还可以区分意义。对此,要想使维吾尔族的学生从以往的语言习惯中走出来就很困难了。他们不认同汉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他们甚至忽略了声调的作用。在汉语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维吾尔族的学生对汉语中平、声、去、入这四个声调的区分意义和运用感到非常的迷茫,对他们自己而言,认为自己是根据声调来发音,可实际却是错误的发音,这种矛盾现象严重加剧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焦虑。

2、词汇和语法知识

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对词义的辨析是他们学习汉语词汇的主要焦虑。在汉语词汇中,具有相近意思的词语比较多,有时候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例如表示范围广,就可以用宽广、广袤、宽阔、广大等词语来表现。这些词语存在语体色彩的差别,因此,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使汉语教师把这些词语之间的异同都解释清楚,他们也未必完全理解。此外,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汉语语法的学习构成了他们的又一焦虑,他们的第一语言中不存在结构这个词,但是,汉语却有结构。以维吾尔族的语言为例来说,“动词+结果补语式”的结构是不存在的。以例句来说,动补结构“昨天他回来的很早”,学生会把它变为状动结构“昨天他很早回来了”。有些情况下,维吾尔族语言的语法也会被套用,仅仅使用一个补语或者是一个动词,就可以把短语结构变为一个词。另外,汉语学习中存在一些句式问题,例如把字句、被定句、比较句等,“很对人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都推给别人”,“我今天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了”,“生活中,亲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等,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这些语法的过程中,很难理解这些句子的真正含义,因此,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降低,学习汉语的焦虑感也会由此而生。

3、文字方面

汉字,是比较明显的表意型方块字,与少数民族的文字书写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以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维文为例来说,它是线形的拼音文字。汉字和维文相比较,不论是结构关系,还是书写方向,都存在极大的区别,就此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文字体系也是其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汉语书写的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的笔顺笔画、部件的整体安排不以为意,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进行书写:例如任意增加或者减少汉字的部件,甚至是对汉字的部件进行移位;对汉字的笔顺进行胡乱书写等,严重损害了汉字的形象。此外,一些学生还会将汉字中的一些相似字弄混,错乱使用,例如将饮用的“饮”字写成吃饭的“饭”字。还有一些同音异形字,少数民族的学生也会将其弄混,加剧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

二、教学策略的改进

1、语音学习

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学习汉语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个能力就是“听和说”的能力,与很多语言的习得方式相同,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先学会“听”汉语,才能进一步会“说”汉语。鉴于此,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先利用自己的耳朵,慢慢熟悉汉语的语音和语调,将一些固定的汉语发音给掌握到位,并牢记于自己的头脑中,慢慢提高自己校正汉语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不用对学生发出的每个错误音都加以纠正,因为很多情况下,发音的错误不是学生说的问题,而是学生听的问题。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对某个汉语的发音进行固定,耳朵在听的时候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辨别。教师这个时候要为学生的这些发音找出系统性的错误,对这些词的发言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统一讲解。此外,在汉语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开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汉语篇目,让学生集中精力来听。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用汉语进行诗歌朗诵会,汉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汉文化的魅力。

2、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在汉语精读课堂中,对一些词的语法、意义、用法进行讲解是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只有充分的结合到一起,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汉语语法和词汇的内容才能被学生牢牢掌握。例如对汉语词组“结果、后果、成果”的教学讲解,它们在感情色彩上有所差异,词性不一样。对此,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词的感情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这几个词进行造句,锻炼学生运用这些词的能力,并能将这些词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来积累语法和词汇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要自觉的用汉语与人交流,多读书,培养自己的汉语语感,进行语言习得。

3、文字方面

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汉字的结构复杂,比较难辨,难记,自然书写起来也很困难。传统的汉字基础教学中,书写的静态结果是教育者最重视的,而过程的重要性却被忽略了。对此,教师要对学生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进行严格要求,对于这些过程中的错误要及时加以纠正,并适当讲解这些字的字理,帮助学生认识这些汉字的构成,建立汉字思维,进而达到“熟悉一个音节能够通读百字,掌握一个字形能够识得百字”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语言和形式和其内在的关系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把握,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汉语的焦虑进行正视,并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手、眼、心”的配合作用,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不断发展发展的情况下,其汉语学习的焦虑问题也日益凸显,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并且能够勇于面对学习汉语的焦虑问题,并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真正体会到汉语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少数民族对策
Jiao Ayi| 《娇阿依》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少数民族的服装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渤海大学留学生汉语综合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