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应用研究
2017-04-11贾先涛温福军
贾先涛+温福军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引领了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为网络化教学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学资源不断涌现。翻转课堂是新兴网络教学模式的代表,微课则为新型资源的首选,二者的融合发展对于信息化教学实践意义非凡。在综合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信息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翻转课堂视角的微课建设也应用措施。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有力的支撑了教育教学改革。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媒体的数字化升级与更替;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兴起,促进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也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随着各界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与创新,近年来兴起了MOOCs、微课等课程资源建设风潮。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有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和微课亦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如何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和资源创作,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成颠倒课堂,是近年来兴起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新教学模式。2011年还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1]2007年,翻转课堂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两位化学教师首创。具体做法是用录屏软件制作讲解PPT的音视频,然后把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下载后复习或补课,教师通过在线辅导、解决同学们的自学困难。逐步发展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知识,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的模式,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课下作业的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立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于2011年成为风靡全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虽然翻转课堂引发了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浪潮,但如何给它一个精准的定义、系统阐释它的本质与优势,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美国的FlippedLearning Network网站认为,“翻转学习即直接教学从面向群体学习空间转向面向个体学习空间,而群体学习空间则转变成为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应用概念和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则在身旁进行指导。”[2]范德堡大学的教学发展中心认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翻转,学生首先在课外接触课程即将学习的新材料(通常是阅读文献或观看视频讲座),然后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解决、讨论或辩论等策略完成知识的内化。”[3]国内的学者针对相关课题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探求翻转课堂的过程和效果,以秦炜炜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翻转学习是学生利用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合作、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学习方式,而翻转课堂正是基于翻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4]综合中外多位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和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在教学方式、资源创作、教与学的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有了大幅创新,是新兴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对研究信息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有着显著的优势:
1.促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能
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育传播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国内建设了大量的公开课、精品课程、名师名课等一系列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近年兴起的MOOCs、微课,更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资源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直困绕着教育界与教育领导机构。翻转课堂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教学资源的利用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资源需求也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课程建设有着显著的区别。翻转课堂的视频多是基于知识点的讲解与实操,而非传统的课堂录像。课程制作的方式与理念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飞跃、教育媒体和工作也有了質的变化,最初的翻转课堂是录制的PPT演示与讲解、形式单一,多媒体技术可以实践视频、动漫、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跨平台传播,丰富了教学视频的形式。翻转课堂的视频以微视频为主,时间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下。翻转课堂的出现,提高了教学视频制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作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意义重大。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深入的学习和分享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赋予了学习者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根据需要,学习者可以进行协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传统课堂基本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教学时间和环境限制,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的出现,克服了上述缺点,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时空,学习者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资源或辅助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和深度,提高学习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将疑难问题带回课堂由教师解答,促进了新型师生有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促进网络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移动终端的功能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动漫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跨平台制作与传播,丰富了信息形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增强了信息交互功能。为信息的分众化、精准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媒介工具。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网络化学习模式,在数字化、智慧化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可以更深入的应用和推广。教师可根据课堂计划创作教学视频、上传到信息平台,供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自由支配时间的学习,通过论坛、公告板、朋友圈等多种渠道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拓展学习时空、不断创新学习实践。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技术等,可实现体验式学习与探索,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微课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微课的兴起代表了新型教学视频的创新,有力的推动了教学改革。微课成为近年来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学界、教育界高度关注的新理念、新实践,各级教学单位大力推进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微课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早在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 提出了“60秒有机化学课程”,可视为最早的微课理念;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于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为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D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5]国内学者对于微课的关注始于2010年,相关概念最先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他认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6]
2010年开始,国内兴起了微课建设浪潮,为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举办了大量的微课比赛。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都跃跃欲试,纷纷组织教师录制微课。很多机构和公司也都快速响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组织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比赛等活动。[7]资源建设推动了资源的应用,微课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广泛应用到教育和商业领域,甚至一些网络商城为推销产品都制作了大量的精品微课,微课的网络共享也促进了资源共享和知识的分享,为促进教学改革、探索多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媒体的数字化有力支撑了教学资源的创作与传播,既丰富了资源的种类、又丰富了资源的形式。与微课几乎并行的还有一个概念——微视频,而且经常被视为等同的含义,这也表明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和应用还有着较大的分歧、微课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学者关于微课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微课和微视频的概念相近,强调微课是一种视频载体的教学活动,时间大致在5-10分钟;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畴,认为微课是数字化的在线学习资源;三是从课程的角度审视微课,认为微课应该包含课程的计划、目标,及配套的其它辅助资源(课件、视频等)。从教育对象、学习模式、应用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观点均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考虑到正在实现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模式,则微课应同时具备以上三种属性。从翻转课堂的角度思考,微课应该首先满足“课程”的概念,其次是网络化学习资源的概念,因此从翻转课堂的角度研究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微建设与应用分析
翻转课堂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视频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知识点讲解与演示、学生特征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微课又是特殊形式的教学视频,特点就是时长非常短、知识量丰富、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所以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微课制作与应用,需要考虑教学计划、资源、平台、策略等一系列的因素,具体如下:
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微课资源库建设水平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需求,提高微课的应用水平,首要问题是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适时切换)的设计。教学设计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课程规划、教学计划、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认知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师生互动等多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程序。其次要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和梳理、根据授课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文字、图像、图像、视频、语音等),满足多数学生的认知需求,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再者,要对课堂做好系统性的规划,选好适合做成微课的知识和内容、提炼信息精华,适宜用短小的视频片段清晰传达信息,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微课的制作水平。最后,为更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方便他们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知识,课程视频资源库的建设必不可少,高水平的微课资源库是翻转课堂及其它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和保障。
2.推进微课平台建设、规范微课制作标准
微课资源的创作与建设如火如荼,各类微课比赛、信息技术比赛也日益增多,但微课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良好的微课教学平台广泛应用,这限制了微课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利于微课的长远发展。平台的功能除了满足参赛教师上传、修改、发布微课作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参赛教师针对微课资源展开的交流、共享、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应该为参赛教师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8]缺少平台的支持,微课建设将囿于教师的专业建设和发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生、课程资源的共享,也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初衷背驰。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制作工具非常丰富,微课的制作方式也多样化,如录屏、视频录制、多媒体素材剪辑等,不同来源的微课、技术层面的差别非常大,一些微课的音视频质量非常不理想、难以达到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学界应加大研究力度、拟定微课的技术标准,为微课的创作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保证微课等教学视频的质量。
3.探索网络化教学模式、促进微课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或工具进入教育领域,如虚拟现实技术、微传播平台、仿真技术等,提升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层次,对新教学模式和新型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兴的网络学习模式日常成熟,为微课带来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首先要建设良好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平台,及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为实践新兴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提供优良的信息化环境。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新兴教学资源的创作与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培训、比赛、项目、科研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网络化、自主性学习能力,泛在学习的发展将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以便有效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实现终身学习。
综上,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网络化教学与学习模式对视频教学资源(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为实践网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资源,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于翻转课堂的推广还受到诸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微课的有效利用,教育界仍需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推动微课的建设与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Flipped Learning Network.What is flipped learning?[EB/OL].(2014-03-12)[2015-05-19].http://www.flippedlearning.org/cms/lib07/VA01923112/Centricity/Do-main/46/FLIP_handout_FNL_Web.pdf.
[3]Vanderbilt University,Center for Teaching.Flippingthe classroom[EB/OL].2013-01-22)[2015-07-16].ht-tp://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flipping-the-classroom/.
[4]秦煒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4).
[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2013,(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