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区域游戏的常见问题及对应策略
2017-04-11严夏倩
严夏倩
大型户外运动区域游戏因场地大、材料复杂,人数多,相比其他区域游戏,给教师指导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对中大班户外运动区的观察、若干教师的访谈以及自我实践,总结出组织运动区域游戏将面临以下几点常见问题。
【关键词】户外运动区域游戏;常见问题;对应策略
大型户外运动区域游戏因场地大、材料复杂,人数多,相比其他区域游戏,给教师指导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对中大班户外运动区的观察、若干教师的访谈以及自我实踐,总结出组织运动区域游戏将面临以下几点常见问题。
1 运动区域游戏常规受到挑战
运动区域游戏中主要常规问题包括幼儿争抢游戏活动材料、攀爬障碍物时相互推挤、不愿意收归游戏材料等。孩子们的天性是追崇自由的,当他们来到宽阔的场地,见到心怡的玩具,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任意奔跑,老师的之前游戏要求已被抛之脑后。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争抢行为不断。矛盾恰恰在此时发生,而老师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孩子们是如何解决处理这些问题,不能去插手干预,这着实也是对老师自我控制力的不小考验。户外运动区的游戏材料包括水桶、自行车、梯子、木板、推车、轮胎、汽油桶等等,这些材料巨大,往往需要四五个孩子一同协作搬运,游戏开始还有激情驱动他们去搬运,那么游戏结束,精力被耗尽,他们也就不无心去收归整理了。
2 运动区域游戏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中大班幼儿拼搭大型的独木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主要是由于中大班幼儿个头以及力气太小,很难搬运动大型长木板和梯子。在用梯子搭桥时,缺乏经验,找不到稳固点,进而使得桥面晃动,安全隐患不小。作为带班老师,在面对如此之多问题时我们只能来回巡视,观察每个幼儿游戏情况,无法对他们进行构建指导。
3 运动区域游戏幼儿合作能力低
运动区的大型游戏活动材料搬运拼接光靠一个幼儿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它的大小重量已经远超一个幼儿的能力范围,这需要几个幼儿共同协作完成。对于个子小,能力弱的幼儿,他们想要爬上梯子有一定的难度,他们需要有个伙伴搭把手,提供一点助力才能完成,正是这一点点的助力,使他完成了在“最近发展区”能力的飞跃。目前常见的就是孩子满足于在运动区的自娱自乐,对伙伴的帮助需求视而不见。在走独木桥时,他们还会催促推挤走在前面的幼儿,使得前面较胆小的幼儿处于惊慌中,稍不留神就会跌落。而作为我观察这者的老师,只能默默看着这一切。
4 针对以上户外运动游戏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策略。
4.1 合理创设运动环境,帮助幼儿建立游戏常规。
在户外运动区出现的较多常规问题,都是跟环境创设不合理有关。合理创设环境,将环境作为教育的手段和资源,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建立户外运动区游戏常规,保证运动游戏顺利的开展。
4.1.1 借助图标、装饰物、地线、标记直观告知幼儿常规。
可以利用墙饰、 地线等直观的图示和标记让这些做无声的“老师”来告诉幼儿进入运动区的具体常规要求。如走独木桥时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依次排队进场、 过独木桥时不推挤等;运动区依据提供的不同材料用铺设的地毯或地垫等再划分区域,减少区域之间的干扰,使得幼儿专注于所选的区域活动。因为有时,幼儿会骑自行车撞上独木桥,让桥摇摇欲坠,桥上部分孩子被自行车吸引,立刻跳下桥梁转投其他活动,影响幼儿耐心与专注力的培养。
4.1.2 区域划分、空间设置、人数安排趋于合理。
基于部分幼儿园场地所限,我们至少安排一个较宽阔的开放式场地用作运动区与其他类型区域排班次使用。如果条件允许,可同时用三个开放场地供小中大班建设运动区。运动区依据材料特点再细化分为几大小区域,如小自行车、大水桶和滚轮胎区他们可以在一个较大场地同时进行。走独木桥需要场地较小可以和穿越障碍区设置在一起放在大场地的一侧。根据运动区已有的空间设置、合理安排幼儿人数,投放相对应数量的活动材料。这样一来,给予了幼儿充足的活动空间的同时,运动材料地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2 突显能力层次性的区域再划分,降低安全隐患。
游戏材料投放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例如水桶、轮胎按体积可以分为小中大三个尺寸,供不同能力段幼儿使用;穿越障碍物和走独木桥设置时既要保证层次性也要保证连续性。即:设置两个能力层次的挑战,每个挑战都从简到难让幼儿做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为了进入下一步更高的挑战做心理铺垫和能力准备。当然,在独木桥下面铺软草坪垫子,即使有孩子不注意摔下来,也不会有太大伤害。有时候偶尔一次小挫折,可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4.3 有针对性地提出合作要求,促进幼儿合作运动的能力。
针对中大班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合作要求。
4.3.1 中班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找个朋友一起运动”在中班初期, 大多数幼儿还是处在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阶段。这时教师向幼儿提出“找个朋友一起运动”比较符合幼儿实际交往水平。通过教师的鼓励,让中班幼儿每次都有意识去找个朋友一起收归整理、搬运拼接、相伴运动,是迈向合作运动的第一步。教师要主动开启幼儿对话模式, 要挑起幼儿间交流的意愿。
4.3.2 大班
老师引导幼儿打造“运动小团体”。每个小团体可以竞赛模式开展活动。进入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但此合作中的问题和冲突也不断增加,教师要做的是让团队中的每位幼儿明确在与同伴合作建构中所要做的事。提出具体的合作要求:包括让幼儿自己寻找合作伙伴,推选小组负责人、确定比赛内容,制定比赛规则。
4.3.3 中大班混龄
在不同的项目中采用中大班混龄模式。大班孩子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中班孩子愿意去学习模仿他们,愿意挑战难度更高的活动。同时也激发了大班的孩子爱护幼小的情感,他们能像老师一样保护、辅助中班的孩子,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班孩子而言,他们接触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生活游戏中的角色的转换,提高了他们社会适应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松南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