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局熵值法的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比较

2017-04-11赵瑞芬王小娜

中国流通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河北京津冀天津

赵瑞芬,王小娜

(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基于全局熵值法的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比较

赵瑞芬,王小娜

(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区域创新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而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政策,需要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5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北京、天津、河北区域创新能力梯度差较大,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天津和河北下大力气改善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条件,但由于投入产出过程存在时滞性以及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在创新产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北京创新能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创新投入保持领先外,创新产出取代创新基础排在了第二位。为打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的局面,真正实现协同发展,一要强化核心功能定位,提高北京原始创新能力;二要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天津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三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全面提升河北区域创新能力;四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全局熵值法;创新产出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需要。[1]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加快了推动协同发展的步伐,在产业转移、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共享等多个层面展开了区域协同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是地区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政府部门了解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而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政策。然而,京津冀三地尚未形成统一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尽管北京每年都会发布中关村指数用来评价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但因其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等指标,并不适合用来评价三地区域创新能力。[2]因此,本文构建适用于京津冀区域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跟踪和对比京津冀三地创新能力,对于实施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创新活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是正确评价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的基础,本文遵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比较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指标并设计指标体系。一是要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性,使之能够充分反映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的现状与潜力;二是指标之间具有层次性,层级内部具有同质性,层级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三是要保证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各指标的内涵和统计口径应当保持一致;四是要保证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应尽量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要完整、公开,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二)指标体系构成

国内外通常采用创新指数来评价区域创新能力,即利用一种相对数来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条件下的平均变动情况。国际上已经针对创新能力评价形成了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美国的硅谷指数、[3]欧洲的创新记分牌和英国的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等;[4]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各自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如上海的张江指数[5]和北京的中关村指数[6]等。这些指数大多属于综合性区域发展评价指标,其范围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而且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等,且因过于强调本区域发展特性,很难同其他区域进行横向比较。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尽管国内外已有很多成熟的区域创新评价体系,但各有各的侧重点,不同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难以进行对照参考。本文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一个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动态过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过程中的转化效率和环境基础问题。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创新基础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指标体系,共计11个指标。具体可参见表1。

1.创新投入。创新投入用来衡量创新资源的配置情况,一般包括创新资金资源投入和创新人才资源投入。创新资金资源投入包括财政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X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X2)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X3)三个方面,创新人才资源投入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X4)表示,其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来代替。

2.创新产出。创新产出直接反映了区域创新的效果,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X5)代表直接科技成果,以百万人口技术交易额(X6)代表技术转化和应用成果。

3.创新效率。创新效率用来衡量创新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本文用劳动生产率(X7)和万元GDP综合能耗来表示,由于万元GDP综合能耗属于逆指标,因此本文将之调整为综合能耗产出率(X8),即单位能源消耗所创造的GDP。

4.创新基础。创新基础是为开展创新活动所提供的基础条件,包括经济基础、教育基础、基础设施等。本文参照国内外指数体系在创新基础方面的测度,分别用人均GDP(X9)、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X10)、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X11)作为测度指标。

上述指标均为常规统计数据,易于获得,且均采用相对数形式,保证了数据的可比性。

表1 京津冀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一)评价方法比较与选择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之前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方法。对于省际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和分类,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或结构方程模型。例如,巴吾尔江等[7]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李高扬和刘明广[8]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于空间面板数据,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等进行评价。例如,刘明广[9]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李琳和吴珊[10]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2—2011年间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和比较分析。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目前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主观赋权法根据人们的主观判断确定权重,如齐晓丽和冯莉俨[11]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京津冀区域创新壁垒的效用值,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客观赋权法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指标间的关系,如周洁和郭丕斌[12]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九个产煤大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总体来看,现有文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使用截面数据进行分类或排序,或者针对某一经济体进行历史数据的动态研究,缺乏截面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结合。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京津冀三个地区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动态比较,所涉及数据是立体时序数据,而传统客观赋权法只能进行二维数据表分析,因此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构建评价模型。全局熵值法是对传统熵值法的改进,保留了熵值法客观赋权的优势,同时引入全局思想对评价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之前的研究采用全局熵值法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如潘雄锋等[13]采用全局熵值法对我国四大经济核心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价;丁刚和陈倩[14]采用全局熵值法对福建省的现代服务业分行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二)全局熵值法计算步骤

按照全局熵值法的基本思想,需要将立体时序数据表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成二维表,再按照传统熵值法进行计算。

根据全局熵值法的思路为指标体系确定权重,计算步骤如下:

1.如果对t年内m个地区的n个变量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得到t张截面数据表Xt=(xij)m×n,引入全局思想将这t张表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到一起,构成一个15×11阶全局评价矩阵,记为:

2.由于全局评价矩阵X中的数据在量纲、计量单位、数量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直接进行合成计算,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

3.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地区在该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4.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

5.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

6.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7.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四、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比较分析

(一)数据收集

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集了2011—2015年京津冀三地相关统计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所获得的数据,包括《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能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总体评价与比较

本文的指标体系包含11个指标,需要对京津冀三个地区2011—2015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每一年都有一张截面数据表构成3×11阶矩阵,共有5张,将5张表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构成一个15×11阶全局评价矩阵。

采用全局熵值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信息熵e、冗余度g和指标权重w。具体可参见表2。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一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该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所提供的信息越多,在综合评价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就越高。通过计算,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权重较高的前三个指标分别是百万人口技术交易额(X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X5)、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X4),分别隶属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大分项指标。

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动态评价得分可参见表3。从整体上看,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均呈上升趋势,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得分从2011年的63.78增加到2015年的87.80;天津市从2011年的38.31增加到2015年的52.68;河北从2011年的1.17增加到2015年的5.99。在增长速度方面,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能力得分表现出了较大的梯度差,北京与天津之间、天津与河北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河北与北京和天津相比,其区域创新能力非常落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力差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2015年北京与河北的得分差是81.81,比2011年62.61的得分差增加了19.20。

总之,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很大的梯度差,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尽管已经实施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但短期内京津冀三地之间创新能力不平衡的局面仍然难以打破。

(三)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分项评价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各构成要素变动情况与发展趋势,本文对2011—2015年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创新基础等指标进行评价,具体结果参见表4。

1.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北京由于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氛围,吸引全国的人才、资金纷纷涌入,导致天津、河北创新资源相对不足。以2015年为例,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河北省仅为1.18%,天津市为3.08%,而北京市则达到了6.01%;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河北省为0.81%,天津市为3.74%,北京市为5%。这种创新资源投入的不平衡直接制约了京津冀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五年来,京津冀区域创新投入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北京的创新投入得分从29.04增加到了31.09,天津从12.34增加到了16.26,河北从0.5增加到了2.27,三地在创新投入上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

2.在创新成果产出方面,北京的创新产出得分远远高于天津和河北。2015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北京为61.3件,天津为12.5件,河北为1.65件。五年来,北京的创新产出得分从12.41增加到了26.89,天津从2.82增加到了5.62,河北从0.27增加到了0.52,三地在创新产出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表2 熵值法计算指标信息熵、冗余度和权重

表3 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动态评价得分

3.在创新效率方面,北京与天津的得分相对接近,但仍然远远高于河北。以2015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为例,北京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40万元/人,天津为18.44万元/人,河北为7.08万元/人。五年来,北京的创新效率得分从9.49增加到了15.02,天津从7.22增加到了10.33,河北从0.15增加到了1.06,三地在创新效率上的差距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

4.在创新基础方面,天津的总体指标得分比北京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天津的人均GDP和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均超过了北京。五年来,北京的创新基础得分从12.84增加到了14.81,天津从15.93增加到了20.48,河北从0.25增加到了2.13,三地在创新基础上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总之,在四个一级指标中,北京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方面均高于天津和河北,但在创新基础指标上,天津超过北京处于领先地位,河北省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从发展趋势看,京津冀三地在创新投入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在其他指标上的差距正在扩大。

(四)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分析

动态分析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能力在四个指标上的表现,具体结果可参见表5、表6、表7。

北京创新能力结构变化情况如表5所示。五年来,北京的创新能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创新投入保持领先外,创新产出取代创新基础排在了第二位。2011年,北京在创新基础和创新投入两个指标上的表现相对突出;2015年,北京在创新产出方面的表现慢慢超过了其创新基础方面的表现。在增量上,创新产出是五年来增幅最大的一个指标,从12.41增加到了26.89,其次是创新效率,从9.49增加到了15.02。从五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北京的区域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成效已经显现。

表6 显示的是天津市五年来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的变化情况。整体来看,天津市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一直是以创新基础和创新投入为主的创新能力构成,创新效率略差一些,创新产出方面是个短板。从增长速度看,五年来天津市在创新产出指标上增长了近一倍,其次是创新效率,增长了43%,二者与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表4 各分项指标评价得分

表5 北京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

表6 天津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

河北省的创新能力结构如表7所示。五年来,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以创新投入为主,创新基础有所提升,但创新产出相对下降,创新效率仍然不高。从增长速度看,河北省在创新基础和创新投入方面的增长比较迅速,特别是创新基础超过创新产出排在了第二位。创新产出非常靠近零点,说明五年来河北省在创新产出方面进步不大。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反差较大,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个过程,在指标表现上存在时间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创新投入的方式和激励措施不利于创新成果的创造。由于基数太小,河北省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在总量上与北京、天津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总之,北京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主,四个指标的发展相对均衡;河北和天津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均突出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在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方面表现不佳,四个指标的发展不平衡。

五、提升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北京、天津、河北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和天津并没有对河北形成足够的辐射,虹吸现象依然存在,京津冀地区的创新人才、资金、资源均不同程度地向北京聚集,导致天津、河北地区创新资源相对不足,也使得北京在快速发展中陷入了“大城市病”。五年来,天津和河北在创新投入与创新基础条件改善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受投入产出过程时滞性以及创新效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其创新产出方面的表现短期内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打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的局面,真正实现三地协同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强化核心功能定位,提高北京原始创新能力

北京的区域创新能力在京津冀三地中具有突出优势,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处于创新引领地位。因此,北京应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一是在财政科技投入方面,应强化支持基础研究,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二是在创新激励政策和管理方面,营造稳定宽松的科研氛围,支持优秀科学家进行原创性、前瞻性研究。

表7 河北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

此外,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基础设施、创新资源、政策保障等方面享有明显优势,造成了对周边资源的虹吸效应,导致河北、天津等地创新资源不足,且使得北京在快速发展中陷入了“大城市病”,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北京应进一步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将与天津、河北配置重叠的资源逐步转移出去,集中力量提升区域原始创新能力。

(二)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天津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天津的区域创新能力较强,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主要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天津在创新效率方面相对较弱,因此其下一步应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一是加强国家创新大平台建设,引进国家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加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区域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三是以滨海新区为载体构建开放的创新体系,借力北京中关村科技资源,探索打造具有世界创新影响力的京津创新共同体;四是拓展海外招商渠道,推动国际科技资源向天津市聚集。

(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全面提升河北区域创新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带来了契机,河北省应抓住这一机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1.完善区域创新投入机制。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区域创新投入水平较低。这一方面是受京津虹吸效应影响,河北省创新资源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是因为河北省创新投入结构与创新投入机制不够完善。因此,河北省应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投入机制,提高创新投入水平。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与北京和天津不同,河北省的科技投入以企业为主,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对企业科研投入的引导力度不够。因此,河北省应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科研投入的引导。二是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风险投资管理,落实贷款贴息和担保补贴政策,发挥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功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柔性引进京津创新人才。河北省应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柔性引进北京、天津高层次人才。通过与京津两地签订人才智力合作框架协议,在共享高层次人才智力、人才交流服务、人才培训与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3.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近年来,河北省在创新研发平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363个,国家级高新区5个,但是其在对接京津的创新合作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建设,广泛吸引京津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区域协同创新;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更加高效地汇聚京津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服务质量。

4.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环境既包括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也包括政策、文化等软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不断推进,河北省创新基础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创新机制体制、创新配套政策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照北京和天津,河北应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资金管理、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管理、创新人才政策、知识产权管理等各个方面健全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同时,以多种艺术形式为载体,加强科普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崇尚创新的氛围,激发全民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四)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1.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由于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因此其在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配置上应符合差异化的创新发展战略定位。根据京津冀创新能力水平差异,实施错位发展,能够在配置上实现区域创新资源的互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特别是河北省对京津创新资源的吸收和利用。一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北京和天津拥有众多的大学、科研院所等资源,而河北尽管工业企业众多,但科研资源相对缺乏,把北京和天津的大学、科研院所与河北的科技园区、企业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使用。二是共享创新人才、信息、项目数据库,促进京津冀在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科研专家与科技人才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自由流动,通过要素聚集、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产业转型升级等调动各种创新资源。三是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联盟、技术创新平台联盟等推动区域创新资源共享。

2.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河北省缺乏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那样的重大创新载体支撑,导致其对京津的产业承接能力不强。因此,京津冀三地应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使三地的创新活动能够形成良好互动,提高创新载体辐射能力。一是联合构建产业技术联盟等产学研创新合作体系,促进传统产业改造与转型升级;二是通过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瓶颈与关键技术进行协同攻关;三是通过共建合作产业园区,发挥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关联影响与扩散效应,促进合作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3.完善区域创新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协调机制,确保区域创新体系顺利运行,如建立科技创新联席会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办公室等,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决策。同时,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在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上进行协同。

[1]柳天恩.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5(4):83-88.

[2]刘文婷,王建明.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与经济,2008(6):21-23.

[3]汪涛,丁雪,杜根旺.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2014(9):43-48.

[4]刘晓燕.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103-104.

[5]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中国创新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4(11):24-28.

[6]沙德春.硅谷指数与中国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74-81.

[7]巴吾尔江,董彦斌,孙慧,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26-30.

[8]李高扬,刘明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28-32.

[9]刘明广.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动态评价——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0-76.

[10]李琳,吴珊.基于DEA的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与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4(1):65-68、91.

[11]齐晓丽,冯莉俨.京津冀区域创新壁垒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1):31-37.

[12]周洁,郭丕斌.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我国产煤大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中国矿业,2016(4):40-45.

[13]潘雄锋,刘清,彭晓雪.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5(4):155-162.

[14]丁刚,陈倩.基于全局熵值法的区域现代服务业分行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18.

责任编辑:陈诗静

Com parison of 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ies in Bejing-Tianjin-Hebei Area Based on Overall Entropy M ethod

ZHAO Rui-fen and WANG Xiao-na
(Tangshan University,Tangshan,Hebei063000,China)

With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initiative becoming our national strategy,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has been accelerated.To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is area and help the government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and potential of regional innovative developmentand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we should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area,and carry out the dynam ic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area from 2011 to 2015 w ith the help of overall entropy method.It is found that,in the light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respectively;and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is very imbalanced.Tianjin and Hebei spentmore on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for innovation;but because of the time lag of the input-output process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the fruit of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is not perfect.Because of great changes in Beijing’s innovation ability structure,the innovative investment of Beijing is ranked first;besides,its innovative output and basis is ranked second and third,respectively.To breakthrough the imbalanced situ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area and really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we should,first,strengthen the positioning of corn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original innovative ability of Beijing;second,we should perfect the service platform building for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n Tianjin;third,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Hebei’s capability for regional innovation tak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s the opportunity;and fourth,we should strengthen regional coordinated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of Beijing-Tian-Hebei.

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y;overallentropymethod;innovative output

F127

:A

:1007-8266(2017)04-0114-08

2017-03-03

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区域创新指数研究”(16457636D)

赵瑞芬(1964—),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唐山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王小娜(1982—),女,河北省滦县人,唐山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河北京津冀天津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天津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