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7-04-11赵柯覃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

赵柯+覃佳

(1.成都工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03;2.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四川 成都 610014)

摘要:本文梳理了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依据对中国社会经济就业领域中性别平等发展目标和优先问题的讨论,借鉴国内外常用的经济性别平等监测评估指标研究成果,研究构建了评估农村留守妇女发展情况的指标框架和重点指标。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发展情况;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77-02

妇女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妇女发展的评价经历了从“妇女解放”、“妇女地位”、“妇女参与发展”框架指标初设,到“社会性别和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妇女评价体系的内容日趋完善,改变了人们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之外谈论男女平等、女性发展的局面。研究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发展评价指标,对认识留守妇女发展的特点,反映现阶段农村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寻求提高留守妇女全面发展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研究框架

我国对妇女发展问题的重视和研究起步较晚。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到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初步对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的权利和地位做出具体规定。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至此,我国评价妇女地位、发展状况有了具体的框架指标。

1994年6月,國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从中国妇女的历史性解放、平等的法律地位、在经济领域中的平等权利与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充分发展、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妇女权益的组织保障、积极参与国际妇女活动等指标出发,对我国妇女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2015年9月,我国政府再次发布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从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妇女与经济、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决策管理、妇女与环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以更客观的指标对我国妇女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和深入的评价。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个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这为建立有效的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多年来,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观点有:谭琳研究设定了教育、就业、婚姻、生育和女性标准化死亡率5个方面共19个指标的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刘爽从健康状况、文化教育状况、劳动就业状况、婚姻家庭状况和其他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陈坤木认为,反映妇女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该有女性生命周期、教育水平、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健康、计划生育、家庭地位、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9个方面;韦惠兰、杨琰构建了经济、政治、社会、家庭及文化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具体指标体系;崔凤垣研究了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健康6个领域共37个主要指标和支持性指标。由此可见,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的维度主要涉及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经济地位、健康、政治权利、就业工作、社会地位等方面,以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把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

二、农村留守妇女发展指标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持续30多年,她们成为农村生产和建设的主力军、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全面调查、评估农村留守妇女的发展现状,寻求提高留守妇女发展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

鉴于目前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依据对中国社会经济就业领域性别平等发展目标和优先问题的讨论,借鉴国内外常用的经济性别平等监测评估指标研究成果,本文对构成留守妇女综合发展指数的具体评估指标进行替代性调整,确定的农村留守妇女发展重点指标包含7个维度,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可用数据的质量,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对各子指标领域的综合指数和各项具体指标赋予了不同的权数。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使用的两个一级指标、7个具体指标。

(一)农村留守妇女个体发展指标体系

1.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和家庭地位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和家庭地位状况维度下设13项指标,包括夫妻之间的联系方式、沟通交流内容、两性生活、家庭决策权、劳动分工等。妇女的婚姻及家庭地位反映了妇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婚姻关系、家庭责任和家庭两性成员对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享。因此,这13项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妇女婚姻及家庭地位的现实状况,也被参与评价者所接受。

2.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经济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经济状况维度下设8项指标,具体包括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经济支出、夫妻各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家庭生活耐用品、经济支配权等。在中国,农村妇女的基本经济资源是“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及从事有酬社会劳动的机会。经济收入和价值回报关系到农村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安全,是经济性别平等的重要方面,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妇女家庭经济的现实状况。

3.农村留守妇女身体健康与心理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身体健康与心理状况维度下设6项指标,包括身体状况、就医情况、心理压力、心理愿景等,重点要了解妇女健康保健意识、医疗保障状况和心理健康主观感受。近年来,农村妇女生育等方面的生命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保障,但身体健康改善、保健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是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二)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发展指标

1.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活动与自我发展维度及指标。在指标体系的研究中,专门设计了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活动与自我发展的维度和下属4项指标,包括娱乐闲暇活动、参加组织协会、参加培训意愿、学习发展信息获取等。农村妇女的娱乐活动主要体现她们拥有休闲的时间,以及在该时间内从事活动的内容两个方面。农村妇女在务农和家务劳动以外,是否有时间参加相关组织协会,参加培训,直接反映妇女的发展状况,是评价其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2.农村留守妇女享受政治权利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享受政治权利维度下设的3个指标,能够解释该维度内容,具体指标有基层管理者的选举权、人大代表的选举权及与男性平等的各項权利。妇女对政治权利的享受,表明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中所处的真实地位,以及男女享有政治权利的差异,是妇女发展的重要标志。

3.农村留守妇女生产劳动及社会环境现状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生产劳动及社会环境现状维度下设7项指标,包括家庭耕地面积、生产结构、生产劳动时间、农业生产困难、交往群体等。妇女生产劳动强度、时间长度及劳动环境问题,是妇女发展评价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该系列指标的关注能够更好地对农村妇女发展进行评价。

4.农村留守妇女子女教育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子女教育状况维度包含7个指标,主要是子女教育责任、亲子交流、管教方式、子女教育困难、子女期望值等。农村妇女对子女的教育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成才,因此,农村妇女对子女教育的认识状况、管教方法和教育要求,无疑是衡量妇女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之一。

三、结语

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在客观评价数据的基础上深刻地反映农村留守妇女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客观数据结合在一起分析将更具有说服力。同时,由于地域文化和留守个体的差别,各个维度指标并非平均地体现出农村留守妇女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参考文献:

[1]蒋永萍.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J].妇女研究论丛,2006,(12).

[2]侯公林,洪顺姬.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2).

基金项目:2016年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四川扶贫开发攻坚中的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赵柯(1978-),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服务与妇女问题研究;覃佳(1973-),男,广西北流人,本科,正科级,研究方向:社会扶贫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技能型人才技能训练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AI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