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

2017-04-11李颖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高校

李颖

本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教育对策

教育部财务司曾经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过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特困生人数约20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15%,尤其是在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来就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会伴随而来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在思想方面普遍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1.1 自立、自强意识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已经形成了一套详尽的体系。这套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帮扶的同时,也引发了其中一部分学生对帮扶产生依赖。具体表现就是,对学校发放的补助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甚至把把解决经济困难的期望寄托在学校发放的补助上。甚至有些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学校就有责任解决他们的困难。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的力度更大了,社会各类型教育奖助学基金也更立体丰富,这一方面更好的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问题;另一方面也致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心安理得接受资助;还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受助较多,增加了其虚荣心,消费奢侈,互相攀比。

1.2 自卑心理普遍存在

客观的讲,家庭经济困难容易使贫困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由于经济困难,导致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还有部分贫困学生担心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后瞧不起自己,甚至刻意隐瞒真实情况,导致学校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也就做不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另外,从高中是学习剪子到大学学习尖子云集,本来就失去了高中阶段鹤立鸡群的优势,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中,发现自己基础教育阶段所掌握的知识与从经济发达地区考入的学生之间有一段差距,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出现。

1.3 悲观、厌烦以及焦虑心理突出。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觉得贫困带给自己的是耻辱,将自己埋藏在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希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无心学习甚至厌烦学习。由于其家庭负担重,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时刻萦绕在他们心头,思想压力大,经常经济困难学生经常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比平时话少等,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4 对生活满意度低

很多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甚满意,由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产生自卑心理,所以他们朋友很少;对学业也失去信心,进而对大学生活感到厌倦和痛苦。因此,会经常感受的是孤独和空虚,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无望和沮丧,认为生活会给予他们机会不均等。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通过教育活动合格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理解贫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开展征文活动、倡议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是暂时的、是可以战胜的,面对困难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回避、不气馁,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树立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念,进一步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2.2 加强经济资助过程中的感恩教育

首先,要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人穷志不短”,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充满爱和希望地面对生活。其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使经济困难学生拥有一颗知恩、感恩、报恩之心,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将国家、社会、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责任,挑战贫困、克服困难,顺利毕业。

2.3 利用网络延展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很多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卑和闭锁心理,不愿向老师同学敞开心扉,却乐于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发泄自我情绪和心理纠结。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延伸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可以通过QQ、微博、短信等虚拟网络形式与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建立班级或年级QQ群,以非面对面的比较放松的谈话方式来与学生接触,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重拾希望。

2.4 为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机会,提高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的能力。

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会引发心理问题,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高校应为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机会,如建立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并积极引导招募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让贫困生在实践活动中承担任务和责任,提供话语表达、人际互动、解决问题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变贫困生的自我认同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有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经济困难学生才有可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总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涉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社会的支持、家庭承担的责任以及大学生本身付出的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尽己所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的环境中成长,使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不单学有所成,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高校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