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0李丽萍
李丽萍
摘要:介绍了布卢姆目标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实施目标教学,进行课堂目标形成性评价和章节目标总结性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救教学中不足部分。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目标教学 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4
专科护生的教学历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由于大纲重点要求不甚明确,且无时效控制,教学教师又往往凭经验教学,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导致教学存在着盲目性、经验型的问题。我校自1996年开始,试行教育改革。在
教学中运用布卢姆目标教学理论和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我们在护理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目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制定目标。我们首先依据专科护生培养目标,结合护理教学的课程目标,护理教研组的教师一起系统研究护理教学内容,将章节目标分解为每二学时的课堂目标,课堂目标
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内容,课堂教学目标应符合以下基本特征:
1.1.1具有行为特征,目标的表达是以学生教学结束时外显行为的变化为依据。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1.1.2具有层次特征,目标应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从课堂目标到章节目标的实现。
1.1.3具有直观性和可测性,便于反馈和评价。
如章节目标“学生能初步独立书写护理病案”可依次分解为课堂目标:初步学会用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交流,能初步独立书写病人人院的护理评估单,能初步独立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能及时较正确地评价并修订护理计划。
1.2 目标认定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等功能。通过目标认定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与学的共同目标,为学生学习定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介绍章节目标,重点介绍课堂教学目标。以后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再次认定下一次课
堂教学目标,不断强化学生目标意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1.3 目标教学
授课教师根据课堂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整个课堂教学均围绕目标展开,使学生尽快达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如进行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交流”教学,
教师在认定课堂目标时布置预习思考题,请两位学生重点准备。教学时,两位学生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护士接待新病人的场景,教师向旁观学生穿插进行一些提问,使学生不仅用眼看,而且用脑想,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目标预习情
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角色扮演”中的正确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归纳,小结。在课堂目标教学中教师还可采用举例讲授,提问,书面作业、临床见习,电视教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等多种方法:
1.4 目标评价
1.4.1 目标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补救不足部分,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目标形成性评价。目标评价中应贯穿知识、态度和技能。如进行目标“能独立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评价时,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学生为一位病人进行肌内注射,师生共同观察学生从用物准备,药液的“三查七对”,操作中的解释用语,注射部位的选择,消毒的范围(知识),药液的抽吸,进针的角度,持针的手
法,注射时是否认真做到“二快一慢” (技能)、注射时表现出对病人的关心爱护(态度),评价其目标达到程度。未达到部分可及时进行补救,使每个学生都做到课堂学习达标后才进入下一阶段的课堂学习。形成性评价尽可能采用学生相互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其達标情况,及时弥补学习不足部分,而不是单纯给一个考核分数,以减轻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思想压力,主动参与评价。
1.4.2章节目标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测评课堂学习的结果,我们采用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教学章节目标的总结性评价。突出量化考核,将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中,存入学生学籍档案。这一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动力,增强了
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学、多问、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体会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在护理教学中进行目标教学有以下优点。
2.1 避免了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传统的护理教学大纲要求笼统、含糊,无具体时间要求,如“掌握肌内注射的方法”、“熟悉人院病人的护理”等。在教学时师生双方均感到对教学目的不够清晰,准确。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以学期结束时考试成绩为依据,在整个学
期学习过程中,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师生均心中无数,遗漏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补救,以致部分学生整个学科结束时仍不能达到大纲要求。实行目标教学后,将模糊的教学大纲转化为可及时观察、评价的行为性目标,每次课时及时评价目
标完成情况,未达标内容及时矫正补救,使整个教学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2.2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布卢姆认为:学生在教学中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教学活动的主体。目标教学中,教师主要起“指导”、“点拨”、“概括”作用,通过多种
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如在上述“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中,虽然只有两位学生扮演角色,但其余的同学在预习时对相关知识、技能已有初步认识,观摩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角色扮演的情况进行判断、修正、择优等一
系列逐步深化的思维活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2.3促进护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教师大多依据自身经验来实施教学。如今教师指导教学的角色功能已远远超过传统上的授课和传递信息。教师还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因此要求教师摆脱经验束缚,重视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临床护理教学由“经验”到“科学”的转变。如我们依据课堂目标: “初步学会用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交流”教学时,变单纯讲授为课前布置学生分析、讨论病案,课时设立特定情景,开展护患角色沟通演示,有学生共同参与的
教学点评和指正。学生通过一思,二说,三实践,达到了初步学会用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交流的课堂目标。
以上是本人对目标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由于护理学是科学性、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护理教学尚需护理教育界的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探索、总结,使之更符合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