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末河南地区经济萧条之现象

2017-04-10屈湘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万历河南土地

屈湘琴

摘要:经济发展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末处于“腹心之地”的河南由于天灾人祸,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经济也从明中期的繁荣景象逐渐走向衰落,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本文主要从土地荒芜和赋役沉重两个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论述,对明末河南地区经济萧条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河南;土地荒芜;赋役沉重

【中图分类号】F329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有明一朝在近三百年的统治期间,政府对发展农业,劝课农桑一直十分重视。明初河南经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乱,人口剧减,土地荒芜,百废待兴。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就以诏令的形式指出农业的重要性,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道理之原。”[1]他认识到经过十几年的战争,使百姓安居乐业、恢复生产、勿夺农时更是当务之急,并对偷懒懈怠者做出严厉的惩罚。

终于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鼓励垦荒等积极的农业政策,土地和人口都显著增加。特别是在豫东和豫南等地区,到明中期时大量的荒地和山区得以开发,原额熟地达到了951,025.88顷,[2]这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原地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回报。但好景不长,由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受到自然灾害和农民起义的双重影响,人口逃亡现象严重,耕地面积明显减少,从万历年间起,小农生活就变得越来越艰难。“土荒”现象再次出现,很多地方荒无人烟,草木丛生。百姓赋役负担日益加重。

一、土地荒芜

万历初,张居正进行的一条鞭法的改革虽然使大地主分担了一定的税银,但却伤害了部分小农的利益,终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疏漏。“小民有告为新变条鞭法所害者:‘无所售薄田,纳粮不起,又复派差徭银于其中,是令穷百姓代富室大商当力差也,初只得卖儿女以完官银,弃庐墓。苟逃性命,今又被勾摄不得脱身,终只经死耳!地果多荒芜不耕,村疃为墟”。 [3]

万历中后期,朝廷开始对外征战,经费大量增加使得一条鞭法成为一纸空文,宣告失败。各种赋税加派造成民众的负担愈发加重,无法维持基本生计,为了躲避沉重的赋税,大量人口逃亡导致无可耕之地,河洛多荒芜之地。“兵兴以来,辽饷、练饷计亩日曾,民蹙蹙蘼所骋。自古良将治兵,未有加赋以益军者也。河洛赤地数千里,多不耕之地,无输纳之民。”[4]

明代河南地区是封藩最多的省份,先后共计十二人在河南封王,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二,故有“河南藩府甲天下”之称[5]。不仅如此,各宗藩中不乏侵占民田和搜刮民财者。“明季河南诸藩最横,汴城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壬午遂有寇决河之祸。莫中江先生尝云,中州地半入藩府。”[6]这些皇室贵族霸占了大量肥沃的土地却不承担任何赋役。万历初年,汜水县丈量黄河东西滩地共四百四十八顷,但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搜括间田为福藩养赡邑,以是地进归福藩为养赡地,每亩三分,解入本府”,随后灾祸接踵而至,黄河泛滥,多地沦为塌陷区,无法耕种,但仍令当地官员按照原定数额征税,百姓十分无奈,“鬻妻卖子,赔苦不前,鸟散鼠窜,相率逃亡,长村一带“空无烟火。”[7]内阁大臣左光斗对于黄河两岸的荒芜景象言曾有这样的描述,“两河南以北,荒原一望,率数十里,高者为茂草,洼者为沮洳。”[8]

到了明末,由于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初期在占领河南许多地方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活动,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现象更是进一步加剧。民不聊生的惨状比比皆是,“时河南被贼害者三年矣,夹河千里无人烟,关厢市集皆虚。”[9]

二、赋税沉重

明末经济萧条不仅表现在土地荒芜方面,还体现在沉重的赋役方面。明末万历中期的三次大规模战争耗资近千万,政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花费大量钱财用来修补宫殿。“二十四年乾清、坤宁两宫灾,二十五年三殿灾,营建无资,计臣束手。”[10]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京师告急。为了抽兵增援辽东,明朝决定 开征“辽饷”,前后共达四次之多。“三月,复加天下田赋。令各直省田地每亩再加派二厘,以敷兵、工二部之用,从之。通前两次加派,共增九厘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11]此外,在对于皇子的分封和大婚问题上也比平常花费更多。“二十七年夏四月,以诸皇子婚,诏取太仓银二千四百万两。”[12]由此可见,明中后期,国库空虚,已无法支持其巨大的开销。

可想而知面对如此沉重的赋税,百姓生活多么艰辛,一味地增加赋役,引起了长年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堪,许多贫民无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明季百姓之困,至是极矣… …不思寇盗之盛,由于贫民附盗,盗未平而惟议加赋,赋加而民不聊生,民不聊生而益起为盗,是加赋不惟不能平盗,而适以驱之归盗也。”[13]

河南各县对此无法负担,“是时民力已竭,求如洪永年间轻徭薄赋已不可得。其末年又加赠辽饷,每亩九厘,共银两18861.793两。一忽三征,赋敛繁重,杞民差粮莫办,一遇凶年更难支持,非荡家破产,则卖子鬻妻,几不堪命。”[14]如此沉重的负担使河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田野乡村到处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15]

总之,明末中后期,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不断地加派,无异于饮鸩止渴,导致土地荒芜,社会经济惨遭破坏,人为的无休止的剥削和压榨,再加上连年的战争和灾荒酿成了明末河南的动乱之祸,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

參考文献:

[1][3][6]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 [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10,295,175.

[2](清)孙灝,顾栋高.河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地理类)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63.

[4](清)彭孙贻.平寇志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7.

[5] 苏晋予.河南藩府甲天下—明代河南藩王论述之一[J].史学月刊,1991(5):42.

[7] 田金祺.汜水县志(民国十七年排印本):226

[8](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M]. 中华书局,1962:5478.

[9][10][11][13](清)夏燮.明通鉴[M]. 中华书局,2009:2977,2615,2684,3017.

[12](清)张廷玉.明史[M]. 中华书局,2001:186.

[14]周玑.杞县志(清乾隆五十三年刊本):450.

[15](清)郑廉.豫变纪略[M].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33.

猜你喜欢

万历河南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