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白石笔下吉鸡图

2017-04-10

艺术品鉴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石齐白石小鸡

齐白石笔下吉鸡图

擅画鸡者众。而在近代以来,爱画鸡而又画得好的,齐白石老人是众所周知的。他说,“余画小鸡20年,10年能得形似,10年能得神似。”对自己的这番评价,也是众人心服口服的评价。

自近代以来,擅画鸡者不在少数。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王雪涛、唐云、陈大羽等人风采各异,齐白石以独特构思运笔见长。艺术来源于生活。齐白石自幼在家乡喂牛养鸡,对鸡的形态与习性非常熟悉。定居北京后,齐白石开始研究如何画小鸡。他在院子里养了许多小鸡,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动作,对照活物进行写生,画小鸡用了几十年。齐白石经过细致观察、探索形成了独特表现手法,塑造出不同种类、不同年龄鸡的不同特征,达到绝妙艺术效果。

画鸡有法

白石老人画鸡是经过长期观察、探索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他能通过造型和笔墨差异,巧妙地画出柴鸡、油鸡与竹鸡的不同特征,而且还能表现出鸡在不同情景下的状态。

画鸡难在画羽毛,白石画鸡,往往是鸡尾用重墨完成,寥寥几笔,清清楚楚。笔笔强劲有力,充分表现出鸡的雄健。

在鸡的背部,白石老人会用细笔添加了一些小毛,这样一下子就把鸡毛的光泽表现了出来,油光锃亮,同时也表现出鸡毛柔软滑顺的质地。

画鸡的腹部时,白石老人常用重墨直接连到了鸡腿部位,使鸡的分量明显加重,这样处理是与现实中的真鸡有很大区别的。特别是画重墨与上部羽毛连接处时,墨色似断似连故意留出了一道空隙,这样显得羽毛蓬松生动鲜活。这些关于羽毛的画法都是白石老人独创,正是在这些细微之处,体现出白石老人艺术的绝妙。

除此之外,白石老人还特别强调了鸡冠的雄壮、鸡眼的英锐和鸡爪的犀利。

在画面上,白石老人也会特地配上一簇盛开的菊花,与画中的鸡争奇斗艳,构成一幅绝美的乡间佳景。

白石老人曾有题画鸡诗:“毛羽由来见易知,侧身求饱啄迟迟。画家积习全删除,昂首超群侧刻时。”

笔尖生花

白石老人是个老顽童,寒冷冬夜,心血来潮,点灯研墨,然后在雪白的纸上留下了一团团毛绒绒的小精灵。画毕,越看越得意,再把自己的心情写在上面,自我夸奖了一下。看白石老人自己怎么说的:“余六十岁以后画鸡雏,能不似笔作成,年将七十始能水墨浓淡自然,笔尖生花亦偶然为之也。”他还说,“余画小鸡20年,10年能得形似,10年能得神似。”“笔尖生花”、“得神似”,这可都是很高的评价。当然,白石老人对自己的艺术心中有数,他的自我评价不是狂妄自大,而是恰如其分。

齐白石自幼在家乡喂牛养鸡,对鸡的形态与习性非常熟悉。既然老人要“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那么,与人们接触最多的鸡自然是不可缺少。并且,越是这些寻常生灵,老人越是钟爱有加,所以画鸡也就格外用心。

正如老人所言,他画小鸡用了几十年。

定居北京以后,白石老人开始进一步研究如何画小鸡,他在院子里养了许多小鸡,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动作,对照活物进行写生。

最初白石老人采用大笔圆点法画小鸡,就是先用墨点画出小鸡的外形,然后再添嘴、添眼和爪。画了一段时间,老人觉得这样画虽然画出了形,但未得其神。这种画法在下面齐白石64岁时创作的《鱼乐图》中能看得清清楚楚。

画到70岁以后,老人总觉得圆点画鸡不很理想,就尝试着用圆点笔和平涂笔相结合。这样一改,就能把小鸡的头部与胸部腹部区分开了,画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到了80岁左右,白石老人特别注重了用墨的提炼,他能根据笔头上哪一边蘸墨的多少和含水的多少,再结合笔法的不同,巧妙地把小鸡身上的绒毛质感画出来。浓淡墨、干湿笔、圆长法浑然天成,落墨之处笔尖生花。

《小鸡和蚕》,便基本上使用的是平涂笔法,个别小鸡的头部使用的是圆点笔法。作品非常生动地把小鸡立、跑、争食的神态表现了出来,通篇没有一笔不妥,小鸡的头、爪与身体的形态高度和谐,笔笔精道。在用墨上浓淡相施,绒毛质感毕现,在水墨施法间显示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绝美造诣。整幅作品聚散分明,一个个小鸡雏像大珠小珠般跳跃在纸上,如宝

齐白石 大吉图

尺 寸:176×63cm

成交价:RMB 34,160,000

拍卖公司: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白石老人此幅《大吉图》画七只于田野中觅食的雄鸡,或低头啄食,或相互对视,或伸颈远眺,形神皆备;或毛色灿烂,或白羽如雪,或毛黑如漆,唯冠皆灿如鲜血,雄强健硕。全画用笔的雄肆劲健,色墨淋漓,尤其是长长的尾羽,出笔爽利,力透纸背,最显功力。他的花鸟画之所以具有如此浓郁的生活情趣、生动传神的表现,得益于他长期以来对物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鸡在齐白石画作中是很常见的题材,但昂昂七只鸡雄出现在齐白石作品中却非常罕见,查遍国内外有关齐白石出版物,除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有齐白石相对早年画的一幅《七鸡图》外,仅此《大吉图》一幅。画作题诗苍劲沉雄、挺拔遒劲,画风雄肆劲健、色墨淋漓,为齐白石“衰年变法”后所创作。《大吉图》呈现公鸡神气威武、雄强健硕之姿态于画笔,寓仕途红运、知廉善勇之意于诗中,达到了传统文人画家所追求诗、书、画高度统一并完美结合之至高境界,是齐白石禽鸟画作的精品与代表作。一般人认为鸡与“吉”同音,画鸡便是寓“大吉”。其实,在传统文人心中,鸡有五德,即“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故“扬州八怪”之一的李蟮便喜画鸡来劝勉为官者应“五德益修”,才能称人之心愿。

齐白石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美誉,他关照文人画家传承数百年的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用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他的绘画充满着泥土的芬芳、生活的气息,作品亦师造化亦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和谐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以其推陈出新和创意创新,形成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白石老人独创的“红花墨叶”,象征着一种红黑对比的热烈的民间审美观念,更寄托着他的乡心,是“客久必思”,“望白石家山难舍”的真实情感,他把对乡土风物的真切的爱恋,对家园的一草一木的眷恋,把对童年的记忆和家乡的一切都作了画题,诗题,融入了他的绘画里。他的画雅俗共赏,无是目不识丁的老农,还是文人雅士,都同样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心中的共鸣。盘墨玉。

守住一片自在

白石老人的鱼画也非常之美。《鱼乐图》便是其中的代表。几条摆尾转弯的鱼,一下就把鱼儿在水中柔美的身姿和悠忽来去的动态表现了出来,让人感受到鱼儿的逍遥悠然和在这暖洋洋的一池春水中的幸福生活。除了鱼儿之外,画面上还有一群雏鸡。在这里他们成了“反面人物”。守在池畔,或叽叽喳喳议论评说,或直勾勾盯着水中做非分之想,此刻它们是外面嘈杂世界的象征。这群小鸡奈何不了水中的鱼儿。草野之狸,云天之鹤也同样奈何不了水中的鱼儿。

风轻云淡,春水盈盈,平原野水就是他理想中的伊甸园;色墨之间,妙笔落处,那些无拘无束的水中游鱼才是他向往的自在生活。

进亦由我,退亦由我,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一片自在。

白石老人的创作大多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记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亲目所见”,“亲手所为”,这其中“童年生活”又是其创作取材的很重要来源。特别是到了晚年,乡思乡情基本成为白石老人创作的深层心理背景,提笔落墨间,老人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他对家乡生活的眷恋与情感。

在齐白石农村风物作品中,画蔬果的作品比较多,画庄稼的较少,在庄稼一类中他通常画的只有玉米和稻谷。玉米虽说是寻常农作物,但自古就有金玉满堂的寓意,白石老人正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在一幅作品中,他把玉米从根画起直到花穗,硕大的玉米棒长在其中。玉米已经成熟,果实饱满,包裹的皮也已经绽开。在玉米的空隙处,白石老人画了三只觅食的小雏鸡,笔墨浓淡适宜,相当纯熟。有了这三只小鸡,整个画面马上就动了起来,充满生命的活跃。玉米预示着大丰收,小雏鸡则寓意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整幅作品宛如一曲乡村大自然的悠扬小调。有评论家这样说道:“在近代画史上,能这样真实而有诗意地刻画农家风物,又画得如此轻松自如,唯白石而已。”评价极是。

猜你喜欢

白石齐白石小鸡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齐白石买假画
白石塔
红砖白石五店市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