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大师”的尴尬事儿
2017-04-10
“陶瓷大师”的尴尬事儿
关注
最近,91位新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遭遇了尴尬事儿。2016年7月,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中,91人获得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然而,仅仅过了4个多月,国家民政部的一纸处罚,让这次评选尴尬无比,更让被评上的“大师”们尴尬无比。
明万历 时大彬制紫砂醴泉壶
清康熙雍正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南瓜式壶
最近,91位新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遭遇了尴尬事儿。2016年7月,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中,91人获得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
5个多月后,2016年12月23日,民政部官网通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存在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违规举办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的违法行为,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做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这是近日,中国陶瓷界包括紫砂界的一枚重磅炸弹。2016年8月,正是通过这次评比,宜兴有7人可以称为“大师”。
然而,仅仅过了4个多月,国家民政部的一纸处罚,让这次评选尴尬无比,更让被评上的“大师”们尴尬无比。有媒体指出,民政部这次出拳,被指对一些协会乱评“中国大师”在敲山震虎。
根据相关报道,2016年7 月 26 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结果在山东淄博揭晓。此次评选分为艺术陶瓷类和日用陶瓷类,全国共有 91 人获得了" 大师" 称号。其中宜兴就有7人,占比7.7%。
中国宜兴紫砂展
经查,早在2016年1月,民政部曾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其停止举办评审活动并进行整改。但该协会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继续评审活动并颁发了大师荣誉证书。
之所以被要求整改,因为该协会没有按照《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暂行规定》,进行报批。《暂行规定》规定社会组织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应当坚持非营利性原则;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或奖项的名称前应当冠以社会组织名称,未经批准不得冠以“中国”“全国”“国际”“世界”或其他类似字样等。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法律顾问负责人却称,评审活动既不存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认为的违规举办评审活动的行为,更不存在其认为的“拒不接受或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违法情形。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有多位行内人士说,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虽然要比之前的前两届相对规范和严肃一些,举行了现场操作,有专业设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吓跑了部分“南郭先生”,但还是有人有机可乘。
据说第二届就有“南郭先生"评上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但一位参评过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人士说,吓跑了不会做的,那些艺术水平不高,“半桶子水”的人依然评上了。
看来自认为合法合规的评比活动,并没有多好的口碑。如此,既得不到民政部认定,又没有多好的民间基础的评选,又有多少权威性呢?那么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91名“大师”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业内法律专家一致认为,举办评选活动前,所有行为在程序上都必须合法合规。如果前面程序不合法,后面的结果就没有法律依据。评出来的称号自动无效,因为产生方式不合法。
时下,“大师”荣誉称呼有泛滥之势。民政部的这一拳来得正是时候。大师评审有一定意义,但现在许多评审活动的标准和尺度没有把握好,倒把一些真正的艺术大师埋没了。
不过,话说回来,纵观宜兴紫砂,时大彬、王寅春、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等等被后世铭记的紫砂匠人,他们有职称与大师头衔了吗?他们的作品能流传下来,且价值连城,那是作品有收藏价值。如今相关协会为何热衷于争评大师,显然是利益驱动,因此叫停大师评选,让作品自己说话,是回归自然,才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