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7-04-10刘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小学生

刘婷婷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习惯的培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阅读习惯,的确兹体重大:近,它关乎阅读课堂的成败,关乎语文教学的品质;远,它关系学生的成长,关系教育的发展。本文提出由课内走向课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期望以此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G623.2

近期以来,“日有所诵”和“全阅读”理论再次引发阅读教学改革的热潮。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引入课题实践研究,力求汲取其中的营养,致力于改变阅读教学观念,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一、改变观念:让阅读成为习惯

1.晨间诵读,书声琅琅成习惯

古人云:“一日之际在于晨”,的确如此,笔者的尝试性研究便从清新的晨间开始。我选择“晨读对韵”部分,契合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书声琅琅、如金似玉的好习惯。正所谓读书育人,第一要义在于培养阅读习惯,而记忆力良好的晨间时分,正是教师帮助学生与好书为友、以阅读为乐的好机会。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在初升的阳光下,和老师一起动情诵读经典,会以最自然的方式让他们习惯成自然。

事实也是如此,我选择读本中的韵语词句,成功地营造出晨间诵读经典的氛围。“长对短,直对弯,三对五,万对千”,“两眼对双拳,百世对千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优美的韵律和着清脆的童声,让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并行发展。再自然过渡到教材佳句,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因为做好铺垫,具备诵读习惯,孩子们反复吟咏,读中悟意,很快能够熟读成诵,领悟到阳光下庐山香炉峰和宏伟瀑布的美丽奇妙。我想,这正是因为晨间诵读已成习惯,才会产生如此令人惊喜的阅读效果吧。

2.午间阅读,笔墨生香有收获

午间阅读,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考虑到朱熹早就提出“眼到、口到、笔到、心到”的读书方法。笔者力求通过午间阅读的配合,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活动。从小学低段开始,“不動笔墨不读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定会逐渐有所收获。而读写相生的方式,正可以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与内心,对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双重效果。因此,这样的引领方法,注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人教版教材,不少都是良好的阅读资源,重要的是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消化时间。我的做法是每天2:10~2:25,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选择其中最喜欢的词句,口中诵读,手自笔录。“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那些散发着芳香的词句,就这样无声的流入孩子心田,让他们认识文字、热爱生活,进而体会人生的美好,形成健康阳光的人格。

二、循序渐进:由课内走向课外

1.课前阅读,培养预习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我采用行动研究法,力求让所有孩子参与其中。实施方法,是要求课前预习阅读,通过网络和资料查找,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学习,并用低年段学生喜欢的卡通记事贴,记录质疑点。其实,语文阅读的奥妙,就在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当他们带着学习心得和阅读问题回到课堂,才会有交流和思考的欲望。《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最大的“书”》,对于二年级孩子而言,均有相对的难度。然而,预习阅读的开展,发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作用,整个课堂教学明显相对轻松。

2.课内阅读,形成合作阅读习惯

儿童大师潘寄华认为:“阅读,归根结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因此,笔者认为: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重点,应当在于互助与合作。也就是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合作阅读交流的时间。最忌讳过于详尽的解说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而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己阅读并体会文本的“情”与“理”。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学生就会多读书、多思考,利用教师搭建的“梯子”,在交流与领悟中协作学习。

笔者在执教《充气雨衣》时,并不忙于条分缕析,而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熟读课文。接着,分组展示质疑点,交流和讨论,互相帮助解决大多数问题。至于共同的困惑,如:“小林选择哪种塑料膜”“怎样‘粘上气囊”等,则张贴在大黑板上,成为全班交流提升的内容。当然,教师也不可置身“课”外,而应巧点妙拨,帮助孩子们以联系上下文的办法,基本解决问题。教师在孩子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林、发明创造的快乐,教师领悟到提高教学技巧、培养阅读习惯的价值。

3.课外阅读,发展自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锻炼和发展孩子自主阅读习惯的好方法。除开常规的假日亲子伴读活动,笔者坚持每周1~2节自主阅读课。那是短暂的时光,却让孩子如此喜欢。他们抑扬顿挫地品读,是那样的专注;他们一字一句地选择并摘录,是那样的开心;他们争先恐后地请老师点评,是那样的积极。我想,这正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要求:少做题,多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候,我会用PPT展示孩子们课外自主阅读的成果,开展师生共读共赏活动,因为我发现这种大声诵读的方式,特别适合低年段孩子的喜好,让他们乐在其中。

三、延伸思考:让阅读伴随人生

在尝试性研究中,我会忍不住想到:阅读之于人生,犹如窗户之于房间,可以帮助学生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研究,不少孩子在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我绝不会浅尝辄止,因为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人生,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避免阅读中出现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如何照顾到学生的阅读个体差异,如何帮助不同层次孩子受益于阅读活动,如何使阅读习惯具有持久性?在未来的路上,这些都将是课题研究深入的方向。

结论

语文新课标对于学科性质如此描述:“感悟并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立足于“日有所诵”和“全阅读”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足以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从课内到课外,步步为营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让小学生由单篇阅读到多元阅读,最后养成自主阅读习惯。让我们不断实践,走出一条花香鸟语的阅读之路,点缀孩子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龚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2]李霞.小学语文阅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8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