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

2017-04-10陈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读写有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

陈建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离不开大量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投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语文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涵盖了文学和语言两方面内容。针对于初中语文而言,其特定的校园教学环境,奠定了初中生是借助对文本的阅读,来解读人生和社会的。从学习能力角度出发,读写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使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够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目前,读写的有效结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过程即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文化的过程,将读写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对我国文化底蕴进行把握,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为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情况、价值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情况介绍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是指有机整合阅读和写作,旨在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进行提升。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仍无法完全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只重视对升学率的追求。这就体现在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做语文习题或听课上。虽然一部分初中学校已经增设了语文阅读课,但任课教师却未能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阅读课的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传统的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即将写作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并给学生的写作方向、内容等进行了诸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带着一定的压力去进行阅读,直接削弱了其阅读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阅读课上为学生提供的阅读素材均是围绕着考试来选择的,包括作文和课本等。而对于一些意蕴深厚、较为经典的文学名著却从不在选择的范围,即使有部分教师抽出单堂课进行这些文学典范的阅读,也是少之又少的。长期以往,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成效降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提升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价值

语文主要由文学和语言两方面内容构成,写作和阅读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文学,而说的过程即是对语言的应用过程。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作为根基存在的。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在全面实施现代化语文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进行不断的强化,从而使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高效的培养于发展。

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主动性,并使学生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必要性以及意义,继而激发其阅读与写作的热情。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能够在其中找寻的写作灵感,由于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了新课改教学思想,还能够对语文育人的功能进行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初中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目的。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主要途径

1.在阅读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整合为一个整体,在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能够使其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得到深化。与此同时,针对于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所阅读文本可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从中不断的学习到文本的写作技巧,并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灵活的运用,继而激发其写作灵感,使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初中语文任课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科学化,应兼顾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在阅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梳理文本的内容,继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具体结构以及情感走向进行科学的把握,再通过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课文写作的方法与目的,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写作。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我的母亲》一文中,文章主要人物情感进行了刻画,对作者与母亲之间情节进行了描述,颇为典型。目前,初中生在描写人物情感时,普遍存在着缺乏感情色彩,文章乏味的现象。通过对该文章的进行细致的阅读后,使学生对文章的思路走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以该文章作为切入点,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寻找写作技巧,继而使初中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在写作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指通过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灵活运用,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知识信息的传递等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源于閱读,而阅读能力的强弱均能够在写作中体现出来。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中,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创作思维,这彰显了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时对知识消化能力,继而使学生自身的写作技巧得到有效培养,同时,也反馈了学生在写作中的阅读能力,使其对阅读的理解得到深化。例如,同样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待阅读结束后,任课教师就可以与之相关的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写作,从而使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方式,也客观的反应出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将读写进行结合势在必行。它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阅读知识,使学生的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此外,读写结合法的应用也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符合新课改教学思想,从而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读写结合法可以使初中语文的课堂容量增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得到培养,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培养,以此来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巧稚.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2]陈秀琼.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南北桥,2014,(5):57-57.

[3]芮梅娟.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3):89.

猜你喜欢

读写有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效的“读写”习惯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