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石头画课程

2017-04-10赵美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玩中学创意校本课程

赵美玲

内容摘要:作者在教学中尝试引入新鲜材料石头作为校本课程的创作材料,通过玩材料、玩创意、玩展评等多角度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收益。

关键词:玩中学;石头画;校本课程;创意

G623.75

当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发校本课程,作为年青教师的我也承担了这个任务,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尝试。我校是以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特色,开发适合学生的地方美术资源,使美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身为南京人,要体现南京特色,创造地方文化,故将石头画定为我校的实验课程。南京素有石城之称,石头最能代表南京的文化,在生活中比较多见,容易在课堂实现。

我的原则就是“玩”,让学生在玩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玩”是儿童自发自愿的,不受外力约束,追求的是本体价值——愉悦、享乐的功能,“寓教于乐”就是在玩中学,自古就有。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我打算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与学生一起“玩”石头。

一、“玩”材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国外,非常重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可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1.不一样的材料,引发不一样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引起我的注意。平时让学生带工具,简单的一、两样东西,都会有很多人不带,石头画需要带很多东西,大家却齐刷刷的都带了,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的东西摆了一桌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石头画能激发他们的欲望?是否是新奇的、多样的材料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呢?

不一样的材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带的材料要能使学生轻松获得成功,产生很好的画面效果。石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随处可见,陌生的是拿它来画画。石头拥有着不同的外形、质感,创作出来的作品截然不同,在他们的笔下,很快就诞生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整个过程都在愉快、激动的情绪下活动。下课时有的同学还乐此不疲地畫着,很多同学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听到最多就是:“这么快就下课了?”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真是件快乐的事情。

2.引导学生创造性使用材料。

当学生准备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教师应引导他们认真体验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等,发挥他们的想像创造力,将材料运用起来,激发更多的灵感。

比如:创作《西游记》一课时,学生带了石头、卡纸、棉花、瓦楞纸、羽毛、亮片、薄纱等。我先让学生观察石头的外形,确定适合制作的人物造型,通过示范我在石头上画了一个白骨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石头,确定适合的人物,很快学生就画好。“老师,这样就好了吗?”“这只是其中一步。”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我问学生:“白骨精光这样画好看吗?可以怎样装扮她一下呢?”同学们说:“头饰不够美,衣服不够漂亮……”“我们带来的材料可以如何运用呢?”学生想了想,我拿起羽毛装饰在白骨精的头部,拿薄纱折成裙子造型贴上去,还粘了点亮片,顿时,这个白骨精变得栩栩如生。“你能用材料装扮一下你的人物吗?”大家纷纷美化起他们创作的人物。“光有这一个人物,画面显得怎么样?还可以添加些什么呢?”这么多材料,可以怎样添加到画面中呢?我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瓦楞纸可以做草地,棉花做云朵,卡纸做大山,……“我们的材料有这么多用途,你也来试试吧!”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作品效果不言而喻了。

二、“玩”创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有创意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让小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激发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

1.不同主题,激发不同创意。

石头画在各年级推广,设置不同的内容,在各年段展开创意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创造思维。

低段的学生,以涂鸦为主,教师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别能像什么?怎么添加才像?教师的启发,为孩子提供想像发挥的空间,一个细心的观察,一个无意的发现,都可以让孩子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中高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故事创编,采用Q版人物,造型更为可爱。这学期我选择了《西游记》进行故事新编,这个故事大家比较熟悉,创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我启发孩子们大胆创意:“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后,他们会干些什么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各种版本的故事应运而生:“唐僧师徒开了一家客栈,各路妖怪纷纷前来住店捧场;八戒减肥成功开了家减肥中心,胖妖怪们也慕名而来……”可能从来没有人这样想过,但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孩子们心里的顽皮童心被触动了,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充满了童趣。

一连串的创意设想,经过一番空前热烈的想像和语言的描述,进入了紧张的创作阶段。下课后,几十张异乎寻常的画展现在我的眼前,个个富有想像力。可见教师的创意引导可以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去展开想像。

2.创意组合,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养孩子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我们的校本课程,充分营造创意自由的空间。一幅作品完成后,我请大家“找伙伴”,看看谁的作品可以和自己的作品组合成一个连续的故事,找到伙伴后,将故事创编连贯,成为一个连载故事,每组派代表来将故事讲给大家听。这个大胆的尝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结果完全超乎我的想像,一个个生动有趣、无厘头的故事被他们说的栩栩如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习也并非学生的宿敌。将玩与学巧妙的结合,用玩乐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多地掌握知识。以“玩”实现校本课程,确实获得了不少的收益,但课程的探索之路是漫长的,我们还需不断努力,追求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于丽媛.对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6(25)

[2]单星芸.小学美术本色课堂中的欣赏教学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猜你喜欢

玩中学创意校本课程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浅谈小学体育之玩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