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7-04-10黄春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探究

黄春容

摘 要: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措施

【分類号】G623.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并不是离开素质中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和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提高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的教育观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上来。因此,教师必须冲破应试教育的圈子,树立创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注重教学情感的创新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模式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维持。教学民主的目的是发挥双方的潜能。不讲民主的教师,总是“一言堂”,什么问题总是自己说了算,本来好多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机会总是被他一言代过。民主需要给学生许多机会,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好多思维较有新意,有时连我们教师也不如。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在课堂上,我尝试过许多让学生“活”的学习方法。有时,我会因为在教学中某个问题的需要而让学生做游戏,或是唱歌等,这样我充当的只是一个大孩子而已,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和学生其乐融融,课堂效率日益提高。实践证明,师生和谐,合作与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效果和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2、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一个过于紧张的课堂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此时思考的第一问题不是想问题,而是守规则。相反,如果能达到叶瓓教授所希望的那样:“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活力”,那一定会点燃师生之间的创造火花。因此,数学教师要会用感情去“包装”数学,用感情去感染和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另外,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也离不开师生课堂外的充分准备,事实证明,课堂教学中一切“教”与“学”都需要师生在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正所谓时间和精力如果朝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发展,那结果也会顺其道而行之。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把课外关,通过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而准备教学,使学生求“兴”而学,求“活”而学。

三、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

1、注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探究创新。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入手操作、动脑考虑、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问,本人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究创新的过程。比方,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外形相同的四块,同窗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通知学生其它折法,形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愿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考虑尝试、探究,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2、创设有趣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先导。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认真的学习和专研。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引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就做得认真、做得高兴。因此,课堂教学中,有趣的导入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运用问题处理,启迪学生开辟创新。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4、坚持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只有解放学生的头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的设计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是一种搭建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定能产生能动意识,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5、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善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们得到最适宜的个性发展,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任何学生,应面向每一名学生。

6、重视“延迟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过早”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评价,就会扼杀学生创新的机会,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笔者曾听一位老师上课,因为课前问题都设计好了,学生回答的思路与老师相同,老师便表扬一番:你真聪明!其它的同学自然也懒得去想,依葫芦画瓢。也许这一个问题真正开动脑筋的只有站起来回答问题的那一位同学。由此可见,一堂课中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并非一律要“及时评价”,有时“延时评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尝试。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而不是教师摘果子喂学生。同时,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带动学生,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秀琴,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讨,《知识经济》, 2011(2):170-17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探究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