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杜绝“泛语文”倾向

2017-04-10黄艳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黄艳容

摘要:语文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的同时,出现了“泛语文”倾向。初中语文教学时,应该合理学科定位,明确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引发学生兴趣时要恰到好处,杜绝一味投其所好,应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时,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要适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泛化

G623.2

語文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但是,在具体的课改教学中,这一目标被无限放大、误解或滥用,出现了“泛语文”倾向。所谓“泛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内容走向泛华,成为百科知识的大拼盘,而其本身应当担当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被悬空,成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遇上表达政治观点的文本,就把教成了政治课,遇到阐述历史知识的文本,就把它上成了历史课。而忘记了自己语文课的根本,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这是一种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失误,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应该清醒认识并且纠正这一点。那么,我们如何纠正这一倾向呢?

一、合理学科定位,明确教学内容

所谓学科定位,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确某一学科的作用范围、价值和地位。在我国,语文学科的定位应为语文素质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很明确指出:“运用语言文字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是它种学科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1]。”只有语文课才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素质,它的核心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只有这样明确了学科定位,让语文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专责”,这样语文才能集中精力,在促进青少年语言素质生长方面有所作为,才能有效防止语文教学走上“泛语文”的歧路。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明白语文学科的地位以外,还要明确语文的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基于“培养语言素质”这个核心目标,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两块内容。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包含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等等,但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放在课文所反映的这些百科知识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把语文课泛化成历史、地理和政治课等等。我们应当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课文所蕴含的“语文“知识上,就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字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等” [2],这些正是形成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础。而培养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就是语文实践。如同要学会游泳必须亲自下水一样,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可能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文老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和情境,让学生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深厚情感。这些是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的核心内容。

二、语文教学时,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

有人说“语文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由于新课改课程综合化的潮流,有的老师教学的时候,凡是能联想其他学科的,恨不得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拿到语文课上来讲,觉得这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有时候语文课遇到历史文本,就成了历史课,遇到政治观点的文本就成了政治课,结果“耕种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我们教学时,要牢记语文教学的主旨,重点讲授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学科自主性,要有学科立场,一切教学活动均意在“语文”。在当前知识融合、学科开放而学科界限又须保留的情形下,语文教育坚守学科立场、保持清醒的科学意识。比如学习《出师表》的时候,虽然他是历史材料,可是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不要上成历史课,而要当作文章去求理解,去学习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是语文课的工作,也就是说要凭借教材教语文知识。

三、引发学生兴趣时要恰到好处,杜绝一味投其所好

新课程改课一直强调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一直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激发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紧紧围绕“语文知识”为主线,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其语文素养,一切教学目标也要围绕这个展开,而不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一味地投其所好,比如课堂中穿插本堂课的内容无关的的生活小故事,不能因为学生爱听,就讲得多,比如播放的多媒体图片或者影片,不能一味学生爱看,就一直播放,没有适可而止,这样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意味着这些活动都是徒劳,没有意义。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一切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即使学生感兴趣,作为老师也不能一味投其所好,从而造成“泛语文”的错误倾向。

四、应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时,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要适量

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服务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多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合适的教学策略之一,语文教师应该依据单元要素,结合课文内容,依据学情,选择恰当的素材,适度运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教师、媒体、学生三者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计教学课件时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变成了多媒体操作员,过多使用多媒体,让本不用或者本不该使用多媒体的地方也使用多媒体,以致于占用语文课堂时间,听了歌曲,欣赏了美景,或者学习了其他学科知识,而没有学习到相应的语文知识,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泛化,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时,要内容合适,并且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并且要适量。比如教《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可以先播放了《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不仅对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有了如临其境的实感,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初中语文教学要杜绝“泛语文”倾向。语文课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应当成为学生开展听、说、读、写实践的舞台,真正实现语文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略谈学科国文[J].国文杂志,1942(1:):6

[2]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4):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