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激励机制 提高外语课堂教学参与度

2017-04-10董秀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激励教学目标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而采用的几种激励机制。文章主要从“目标激励”、“质疑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情感激励”、“合作激励”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笔者认为,激励机制的引入,不仅能活跃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激励;兴趣;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G633.41

研究表明:英语初学者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有浓厚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时,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就会迅速提高。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跃英语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标激励,唤起学生探求目标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英语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求知欲。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养成遇到困難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习惯。初中生往往对篇幅较长的课文缺乏应有的耐心,难以认真研读,这就要求教师在细心钻研教材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产生了探求目标的动机和兴趣,这就是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某一层次的目标后,还要继续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冲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使目标起分层激励的作用,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质疑激励,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设置多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归纳、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把知识延伸到课堂。学生通过独立研究课文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比如: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些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问题。只要提出的问题比较明确,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就会依据问题顺藤摸瓜,随着教师的引导顺利向下一步过渡。

三、竞争激励,保持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争状态时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石本无光,相击而发光”。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在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中,因渴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学生们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让课堂成为“智力竞技场”,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单词接力、汉英互译比赛、速记比赛、学生分组抢答、单词竞猜、学习小组竞赛等。课堂上的各种多样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需的竞争意识。

四、评价激励,赋予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渴望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想要学好各门功课的良好愿望。当学生遭到失败时,最需要的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如果他们遭受到的只是教师的严厉批评,同学的冷嘲热讽,而没有人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他们可能就会因此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原先自己心目中积极的自我形象就会退化,对教师和英语课的依恋和爱好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几经挫折,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严重创伤,导致自暴自弃,厌学情绪日益加重。所以,英语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应该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五、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教无定法,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要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起来津津有味,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参与到相关知识的探索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途径。然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缺乏生机,缺乏自信。还有一些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某种成见和不满,干脆放弃其所教学的课程;相反,如果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感激和敬佩,就常常会对他或她所教学的课程产生浓浓的兴趣,课堂上能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习就产生了莫大的动力,也最能发挥其内在的学习潜能。由此看来,情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中介,是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师生之间只有情感相通、互相信任、关系和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佳状态,达到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技能,实现任务,感受成功。

六、合作激励,让学生体验集体荣誉感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受,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合作学习是基于发展学生个性,强调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相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全面发展。

总之,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入多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性,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我们的课堂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 《教育的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董秀梅,女,1964年9月,中学高级教师,泉州市骨干教师,泉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泉州九中教研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激励教学目标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