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4-10方秋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方秋红

摘要:思维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从而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为未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思维能力本身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解决措施

G623.5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在培养小学生思维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机会。在数学课堂中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重视问题的引出方式。其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最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开拓创新。

一、有效引出问题,做到多面思考

所有的思维全部都是通过问题所引发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师发展与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如果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数学教师就应该尤其注重问题引出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引出问题:第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课堂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是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一切有效的活动都受兴趣的支配,都是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有探究欲望,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通过对提出的问题的思考,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第三,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媒介。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儿童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烈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并且善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第四,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皮亚杰指出: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练习,在练习设计中,要讲求实效性,讲求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思维成功的喜悦。在练习设计中可以通过迁移、变通设计一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式练习”等不同形式的题目来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拓宽思维空间,以多种角度,多种途径解题,从而训练学生的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第五,引导发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发现问题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实质,只有问题弄明白了,思维活动才有一定方向。明确问题就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它需要把问题加以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明确教学内容,营造思考环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们需要沟通前后知识的逻辑结构,沟通教材和学生的思维,化繁为简,发展思维。首先,教师应充分展开简洁跳跃的知识,将隐藏其间的隐性知识展示给学生;其次,沟通教材结构和学生思维间的联系,实现知识和思维的转化;最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环境对人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压抑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高高兴兴地学习知识,而且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场所。一个愉快、惬意、轻松的学习环境里,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平等对话,共同交流,做彼此的朋友。对学生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数学问题要给予重视,进行引导,鼓励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少用消极、负面的词汇,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能敢说、敢想、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自我。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思维的宽松的环境。其次,要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在于同学之间的合作之中,训练思维,借鉴别人观点,开拓思维。最后老师应该重视同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操作,寻找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发散学生思维。

三、运用教学方法,培养灵活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运用科学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精心的对每一节数学课程加以设计,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生动、形象和有趣。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激发,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过去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进而获得成功、发现、探究的乐趣。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第二,加强問题的解说,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第三,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第四,设计探究性练习,提升思维的独创性。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最适用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有效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提高。

小结:总而言之,要想在数学课堂中充分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优势对数学这一科目进行研究,使其更适合于儿童的发展,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增长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充分的参与进课堂学习,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59-61.

[2]蒋维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19:15.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