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顺学而导

2017-04-10张玉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白骨精预设板书

张玉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越来越重视顺学而导理念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及时捕捉过程中生成资源,瞬间判断后因势利导,顺应学生的思维开展的学习引导,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系统发展。就此,笔者依据平日工作,结合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一、充分预设是前提

教学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设计,也就是做好教学预设。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关键所在。

在分析教材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科学而合理的加工,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预设;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影响着课前预设。

二、设计追问是保证

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设计好每种预设之下的问题设计。其中,非常有价值的便是追问问题。平日备课时,我们可以预设课堂上的生成情况,并设计好追问问题;当没有预设到时,需要我们现场生成追问问题,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窦桂梅校长观摩的《三打白骨精》一课(部分原文如下):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白骨精“自言自语”地说,会是怎么说?学生的朗读很带劲。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还不住地点评,有的说白骨精自我陶醉,有的说白骨精太兴奋了,这不是送上门的天大好事吗?……这时候,学生的发言已经触及到了“不胜欢喜”,就差老师“点睛”了——顺学而导。如果这时候,听到“激动万分”,教师马上追问:“你说的,这句中有一个词和你说的意思差不多,是哪个?”大多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不胜欢喜”。可惜的是,老师似乎没听见,扔掉不管。或许是由于紧张造成了遗忘;或许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生成判断不够,缺乏快速而有效的追问设计,错过了很好的教学时机,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认真倾听是关键

课堂中的教师倾听,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累积的是教学资源,为更好地进行顺学而导奠定基础。老师必须要降下身子来,和学生一起经历学习过程,抓住每一个课堂生成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当学生写的时候,用眼睛去看;当他们做动作的时候,要去观察;当他们做实验的时候,用鼻子去闻……这些都属于课堂倾听的范畴。用心、用脑子去体会,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倾听,哪怕读错一个字都要发现并及时顺学而导。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在学生集体朗读“鸣叫”这个词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读的“呜叫”夹杂其中。教师听到后,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引导:

师:好的,孩子,来看这个字。(板书:乌)学没学过这个字?

生:乌。(在《乌鸦喝水》一课已经学过)。

师:好,再来看。(板书变成呜)如果一个人要是这样的话(师演示呜呜大哭),你怎么说?

生:老师,老师,她怎么了?

师:呜呜直哭呢。这个字就读“呜”。再来看(师再次演示呜呜大哭)。他的眼睛是闭着还是睁着的?看没看到眼睛?

生:闭着,没看到。

师:所以,这只小鸟就看不到它的眼睛,里面没有点。再来听(师仿照火车声音),火车进站了。你们都是睁着眼睛看着火车,竖着耳朵在听,是吧?

生:是的。

师:好的,那么,这里小鸟加上了眼睛就不读“呜”了,读什么?

生:鸣。

课后,老师介绍说,如果学生还读不出来,会再给他板书拼音,让学生拼一下:ming,鸣。再组个字——鸣叫。

这里,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走,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顺学而导。

四、确立目标是核心

教学目标的价值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时,可能会产生意料内的生成,我们依据备课时的预设可以成竹在胸地进行引导;也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生成,需要我们科学、艺术的引导。但无论是何种生成,如何引导,最终的落脚点都离不开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课堂中学生偏离教学目标甚至是错误的生成,教师要及时纠错,在纠错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比如孫双金老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一学生在读“拨草寻蛇”时把“拨”读成了“拔”。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孙老师是这样纠错的:

师:(板书拨和拔)谁来读?(一生读)

师:“拨草寻蛇”、“拔草寻蛇”各是怎样一个动作?(生很积极地表演)

师:(结合表演小结)你看,同学们在“拨草”时,用手指或小棒,所以旁边上面有一小竖(红笔标出),而“拔草”把草拔光了,所以上面没有一小竖了。同学们再比较一下,记一记。

在随后的学习中,学生再也没弄错这两个字,可见孙老师的纠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高效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顺学而导是一种教学方法,方法的价值在于高效;它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智慧和创新。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引导的方法也应因生而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白骨精预设板书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