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有效运用分析
2017-04-10张春玲
张春玲
摘要:小学数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以及逻辑思维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接受知识的特征而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教师根据教育中所提倡的新课标教学方法,积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的元素,使得小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逐步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小学数学质量地提升。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希望对教师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元素;有效运用;分析
G623.5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但是心中的好奇心推动他们主动地探究未知世界。因此,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蕴含数学知识的生活元素引入课堂中,一方面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营造生活化的情景,利于小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得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元素的策略,期待可以为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帮助。
一、教师积极地从生活中收集数学教学的元素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观察小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特点,从而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建立良好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数学知识,为小学生的生活服务。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的生活中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1],然后把这些生活中的元素引入数学课堂中,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时,可以在商场中观察小学生喜欢的玩具以及零食等,把上面的价格标签拍成图片,然后在课堂中可以先把这些图片上的价格展示给小学生观察,引导小学生把这些价格准确地读出来。因为小学生在三年级的数学中已经学习了圆、角、分以及小数的知识,所以小学生能够把这些商品的价格读出来。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数的元素,例如教师可以把正方形视为“1”,然后请学生把正方形进行平均划分为十份,用不同的颜色涂染,例如涂染三份颜色,要求小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达,教师结合小学生的生活情况而收集这些数学中的生活元素,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
二、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小学数学知识更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掌握知识知识小学生进步的表现之一,而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小学生能够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小学生善于从身边找到数学知识具体的应用,让小学生能够体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应用方面,教师可以试着为小学生在课堂中设计一些需要他们动手操作的环节[2],并鼓励小学生大胆尝试。
如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其中一节知识是《测量活动》,数学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譬如教师可当小学生测量一下班级中的课桌长度、宽带、黑板的长与宽等。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生活元素应用在测量这节内容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促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感受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鼓励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测量对这节知识产生兴趣。当小学生测量结束后,教师让小学生讨论他们所测量的长度如何用“米”这个单位表示,一步步地引导小学生掌握分米、厘米知识,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转化。
三、教师在课外作业中注入生活化的内容
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在数学传授的课堂中应用,而且在小学生的课外作业方面也可以注入一些生活化的内容,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课外作业中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较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同时锻炼小学生好学与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
教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要求小学生从商场收集不同商品的价格,然后让小学生记下自己喜欢的商品价格,此时教师可以对其中的商品价格的标注方式进行分析,例如有的小学生记录自己喜欢的玩具,其价格标注为12元,但是在商场中小学生收集到的价格标注方式是12.0元,此时教师可以问小学生该如何选择。通过课外调查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小数点后加0或者减少0都不会影响小数原来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小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参与调查活动,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寻找生活元素
当前的小学生拥有十分丰富的课外活动,一方面是培养小学生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身体、活跃思维等。数学教师则可以从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中积极地探求生活元素,并且融入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这可以较好地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4]。教师把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中的元素引入数学知识教学中,在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校在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地组织许多活动,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数學教师可以在小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寻找有关的生活元素,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如每周的班会课中,教师都要安排小学生打扫卫生,涉及到购买劳动工具,买4把拖把花费48元,2个铁铲一共花费28元,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计算每一个拖把与每一个铁铲各花了多少钱,进而列出计算式:48÷4=?28÷2=?通过这样的方式巩固小学生的数学计算知识。
五、结束语:
数学知识和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小学生数学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元素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师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而充分地挖掘出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兰,李喆,员阁等.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12):118-121.
[2]孙瑞华.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82(15):126-126,128.
[3]韩庆欣.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6,57(06):59.
[4]郑永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6,11(8):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