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孝道文化渗透
2017-04-10范正
范正
百善孝为先。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孝道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孝道教育始终是各阶层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但现代,受各种思潮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忠孝教育受到严重冲击,中职学生普遍忠孝意识淡漠。好多学生不知父母之恩,更不用说老师之恩、学校之恩、国家之恩。
农村中职学生来源广泛,成分复杂,留守的、单亲的、父母离异的、低保的、移民的,各种情况都有,都多。这些学生普遍家庭贫困,父母不在身边,从小缺少关爱。对爱的感知迟钝淡漠,且不善于表达对别人的爱,对长辈的忠孝更无从谈起。现在的中职学校一般没有单独开设孝道文化的思想政治课,一般也没有单独举办以孝道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文化势在必行。
一、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孝道文化。
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不乏经典的孝道文化篇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就能轻松渗透。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章做了大量铺陈:家庭经济拮据;祖母刚死,靠典当才能发丧;父亲的差使丢了,在父亲受到多重打击情况下,父亲处处想到的是我的感受。他亲自来送行,并且艰难爬过月台买橘子。朱自清在看到父亲爬月台时,不得不感动地流泪了。教师教学时可以引导,朱自清多次流泪,有感动的泪、自责的泪、愧疚的泪等种种复杂情感,但不管是那种情感无不体现出作者对父亲的爱。学生应该明白,父母的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柔风细雨式的,作为孩子,应在细微中感受父母的爱,更要珍惜爱、回报爱。莫怀戚的《散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赏析“我”背母亲这一情节:“我”为什么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我”背母亲的动作怎么样?从中可看出“我”的什么品德?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我们的母亲呢?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贤良与孝道,从而学习“我”的品德。李密的《陈情表》言辞婉转,陈情恳切,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做作夸张。这篇文章的教学,可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经历,在没有“两难”的情况下,在只有父母对自己付出的情况下,在父母只需要自己简单表达的情况下,自己在“孝”上是如何做的。
二、 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在第二课堂中渗透孝道文化。
语文课不单是几篇课文的讲授,它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活动中,孝道文化可以很好渗透。
古文中蕴含孝道文化的经典篇目很多,是诵读的好材料。如《孝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经书。诵读古蒙学教育典籍,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古籍精辟的语言魅力,受益于古诗文的文学滋养,同时还能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如《木兰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劲,人物形象鲜明,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作。诵读时,可用古典乐曲《十面埋伏》配乐,着重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木兰的人物形象,从中学习木兰身上所蕴含的忠孝美德。有些学生自从学了《弟子规》后,变得更乖巧懂事了,居然亲自为奶奶洗脚;有些学生还主动为父母煮早餐、洗衣服。不仅如此,学生们的作文中、日记中,均洋溢着在读经中自己受到的教育。如有学生在《妈妈,我想对您说》一文中写道:“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是您给了我生命,让我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快乐。也许我还小,不知道您对我的疼爱,对我的呵护,可是自从学了《弟子规》我懂了,明白了,您是那么爱我,而我却总让您生气,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往后一定好好表现,让您生活在快乐之中,您相信我吧!”
蕴含孝敬思想的成语、典故很多,卧冰求鲤、黄香温席、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等等;名句也很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等等。学生可以自己組织孝敬成语大会或竞赛。
此外,还可开展孝敬故事讲座,孝敬作文竞赛、孝敬演讲比赛、孝敬主题的黑板报等。
三、教育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忠孝义务。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都涉及到“爱”,如“献给母亲的歌”、“我爱我家”、“关注我们的社区”、“让世界充满爱”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综合性活动,让孝敬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家庭延伸到社会,使学生的孝道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从而达到践行孝道的目的。
如开展“为了母亲”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拍摄下最能展示母亲形象的照片,并给照片命名,配以热情的文字说明;可以收集母亲平时说得最多、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句或几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学生主动与母亲交流,了解母亲对自己的心愿;还可以给母亲写一封感谢信。这些活动有的在班内开展,有的在家中开展,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并推荐学生交流展示。
“孝”就是爱,除了爱父母,爱长辈,更要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以求达到博爱的境界。
教育是无形的,教育的成果是有形的。通过这些多层次多形式的渗透,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就更轻松更愉快,我们的学生会健康更阳光,家庭会更和谐更温馨。这也是我们所有教育的共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