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产业化的农户返贫风险研究
——基于甘肃省靖远县两村庄枣农的分析

2017-04-10姚建平刘晓东

关键词:大枣产业化农户

姚建平,王 硕,刘晓东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2206)



农业产业化的农户返贫风险研究
——基于甘肃省靖远县两村庄枣农的分析

姚建平,王 硕,刘晓东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2206)

农业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农户提供了脱贫致富机会的同时也把他们暴露于更大的市场风险之中,并增加了他们的返贫可能性。本文对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两个村庄枣农进行研究发现,大枣产业化和规模化对于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大枣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户收入也深受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一些农户甚至出现返贫现象。通过对两个村庄的比较发现,B村农户由于产业结构和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土地条件有利快速转型等原因,面临的返贫风险要比C村小得多。为了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建议两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组织和开发网络销售平台和开展大枣深加工。

返贫风险;脱贫致富;产业结构;产业化

一、农村返贫风险理论及研究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方式,通过产业化将农业生产纳入市场体系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但是,产业化扶贫将农民直接暴露在市场风险中,使农民变得更加脆弱。同时,原有的致贫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等)仍然对农村贫困问题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贫困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农户脱贫与返贫往往紧密交叉,返贫现象很容易发生。总体看来,关于农村返贫风险相关理论和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灾返贫。自然灾害与贫困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导致农村贫困率上升、使农村返贫现象严重[1]。王生云认为自然灾害对中度贫困家庭威胁最大,中度贫困阶层在自然灾害面前极其容易返贫并陷入长期贫困之中[2]。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居住在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的地区。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相当脆弱,返贫率极高[3]。也有研究认为,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是灾害之下返贫的主体。从区域特征来看,西南地区遭受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暴雨洪灾等主导灾害类型多,因灾返贫特征更加明显。[4]二是生态环境影响返贫。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贫困地区的生产和人们收入的提高,从而加剧经济的贫困或导致返贫的产生。[5]于平(2004)认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增收脱贫都是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的,只有将扶贫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长远稳固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预防返贫现象的发生。有研究对四川、贵州、重庆的21个少数民族国家扶贫重点县的样本村的调查分析发现,村级自然条件是影响返贫的最主要因素。[6]三是因教返贫。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逐年增高的学费和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陷入困局,也使那里一些长期靠举债供养学生上学的农村家庭陷入赤贫。[4]有研究对河北省5个贫困县调查发现,农民支付子女教育的高昂学费是导致已脱贫农民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由此形成因学返贫——因贫辍学的恶性循环[7]。四是人口因素影响返贫。凌国顺认为,返贫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返贫人口自身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智力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的弱质性、低层次性所致的能力供给不足,使其在同等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能从社会获得足够的收入。因此,政府反贫困政策如果长期注重于短期经济增长和外部环境的改良,离开了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返贫现象。[8]也有研究对陕西省返贫人口分析发现,返贫根源是人口增长导致生态失衡、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素质偏低、人口产业结构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9]五是综合因素导致返贫。很多研究表明,返贫不是单一某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郭志杰等人认为,当“败血”机制(贫困文化)与“抽血”(某些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合力大于“造血”(经济开发)机制与“输血”机制的合力时,返贫也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现象。[10]也有研究认为,导致农村返贫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主体(指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文化技能等综合素质)、供体(指外部经济、社会环境)、载体(指贫困地区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构建“主体——供体——载体”三体均衡、三位一体的可持续扶贫模式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持续脱贫与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11]

从以上对返贫理论和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导致农户返贫的因素多种多样,却较少有研究注意到农业产业化是造成农户返贫重要原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产业化一直被看作是农村扶贫和经济开发的主要手段,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反贫困制度创新被认为是扶贫的主要方向。而农业市场化程度不足,农村经济制度均衡于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路径依赖性被认为是返贫的根本原因。[12]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农业产业化是以农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和企业自主决策的合作经济为纽带,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品实行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有利于让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获得更多收入。同时,把农业产业做大也有利于增强整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实际上,产业化和市场化对于农户来说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孙良媛认为,与独立的非产业化经营相比,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更多、更大的潜在风险。这是由农业产业化经营本身的组织制度安排、契约关系、要素规模、技术水平和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等特点决定的。[13]具体到种植业,农业产业化的风险主要包括:第一,由于农户处于整个农产品产业化链条最末端,农户很难有农产品的定价权利。因此,即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利润也往往被产业链条的上游环节(例如,中间商)所瓜分。第二,产业化就是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但是,对市场的高度依赖蕴涵着巨大的风险。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很容易使那些高度依赖经济作物作为收入来源的农户陷入绝境。第三,由于市场趋利原则的存在,农户往往会选择种植那些利润高的经济作物(例如果树)而淘汰那些利润低的粮食作物(例如小麦)。农民不种粮食,那么他们必须拿出从经济作物中获得的收入去购买粮食。如果由于价格下降导致农户无法通过经济作物从市场上获得足够的收入去购买粮食的话,那么他们连基本生存都可能难以维持,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市场风险。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农户提供了脱贫致富机会的同时也把他们暴露于更大的风险之中,并大大增加了他们返贫的可能性。本研究选取了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两个村庄枣农作为研究对象。当地枣树的种植曾经给农户带来很大收益,并对于当地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对于大枣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几年,由于大枣的价格持续走低,农户的收入也颇受影响,加上气候、病虫害等原因,使得原本产业结构单一的农户的经济收入雪上加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描述当地大枣产业化过程及其对农户脱贫致富的影响,分析产业化过程所蕴含的返贫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地点

本研究的调研地点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属于当地贫困乡之一。广泛种植小口大枣给当地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收入,也是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C村和B村虽然同属石门乡且相距不远,但两村地理环境有所不同。C村居农户分居在黄河两岸,周围是贫瘠的山,土地干旱严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但是比较适合枣树的生长。C村大约20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高收益的大枣。到2006年当地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当地每亩地补贴160元,这更加鼓励了农户去种枣,一些农户甚至将原本种植粮油作物的土地全部改种枣树。B村地理位置相对更好,黄河两岸的沙土地比较肥沃,能够种植多种农作物。B村的大枣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扩大,至本世纪初趋于稳定。除了种枣,B村农户也种植苹果、梨、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小米等)、油料作物(主要是胡麻)等。两个村庄农户猪、羊、鸡养殖比较普遍,但主要用于自给自足。在劳务输出方面,C村农户外出打工人员较少,而B村农户外出务工非常普遍,务工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比重明显高于C村。因此,与C村相比,B村的产业结构和农户收入来源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2013年7月,课题组首次赴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C村对部分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对当地种植大枣的情况有所了解。2014年8月,课题组采取结构式入户访谈的方式对C村7户枣农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大枣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2015年8月,针对枣农返贫风险问题回访了C村7户农户。同时,又选择了与C村相邻的B村7户农户进行调研以便做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式入户访谈和现场观察获得数据资料。表1是两个被访村庄的基本情况。

三、 返贫风险的形成及原因

(一)大枣产业化的形成

在对两个村庄农户的走访中发现,当地种植大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农户大枣种植主要是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规模很小且主要满足自给需求。在大规模引入大枣之前,两村农户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他们主要种植谷子、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供自己家食用。有些农户家也会养几只羊,但也只是自给自足。大约在20年前,当时农户看到大枣可以带动收入增长。在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教授的专业技术指导下,伴随着退耕还林政策和对大枣广阔市场前景的憧憬,各家各户开始把大枣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大枣种植开始产业化和规模化,大枣生产日益卷入市场交换之中。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C村大枣收入均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78.03%,B村大枣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也达50.75%。C村的很多农户家甚至完全依赖大枣收入作为其家庭经济来源。由于主要收入靠种植大枣,因此当地农户全年投入的重心也放在对大枣的种植和培育上。从春夏季对大枣的施肥、剪枝、修芽、除虫到秋冬季大枣成熟后对大枣的采摘、烘干、加工、储存和销售,农户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一体化生产。

表1 两个村庄被访农户基本情况比较

C村B村被访户数(单位:户)77家庭人口规模(单位:人)4人205人136人337人11 平均每户总人口数(单位:人)66 平均每户外出务工人口数(单位:人)34家庭种植和养殖情况(单位:户)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36大枣77苹果、梨25羊552014年家庭年收入情况(单位:户)1万元以下011万-3万元323万-5万元125万-10万元322014年每户平均年收入(单位:元)43571380002014年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单位:元/年平均)农业大枣3400019286其他(苹果、梨等)04000非农业(卖羊、外出务工等)6714147142014年家庭主要支出(单位:元/年平均)大枣(化肥、农药、水电费等)106434786粮食购买3357429其他(盖房、教育、生活等)14571686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大枣已不仅是自给自足的农产品,而成为市场上用来流通和交换货币的商品。当大枣在当地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户发财致富的商品时,也就完成了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实践已经证明,产业化是把小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市场进行现代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两个被调研村庄大枣产业化给当地带来的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户脱贫致富。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农民自己种自己吃,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大枣产业化生产让农户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财富。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和积累,农户就也有更多的资本去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产业化的风险产生及返贫原因

与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生产相比,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更多、更大的潜在风险,这是由农业产业化本身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特点决定的。被访两村庄大枣产业化经营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风险防范机制,因此存在着很多导致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近年来大枣价格持续走低不仅影响了农户的增收,甚至威胁到了一些农户的基本生存维持。从调查中发现,与前些年相比,大枣即使增产之后农户也不一定会增收。一些农户对此深表忧虑,甚至反复提到返贫危机。从被访两个村庄枣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情况来看,返贫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枣市场价格持续下降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生产和收益的波动,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面临因价格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14]在对C村和B村的调研中发现,当地大枣收购时的价格会根据枣的大小在每斤1到10元之间大致被划分为五个档次,大枣价格在这个区间内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行情差的时候,大枣只能卖出1元左右。行情好的时候,大枣在3元、5元、7元上下波动。只有质量最好又碰上行情好时,大枣才能卖出每斤10元左右的价格,但这只是极少数。在前些年大枣价格高的时候,很多农户不断地扩大的种植规模,甚至将原来种植粮食的土地也改种枣树,并用大枣收入去市场上购买粮食。调查发现,C村很多农户由于不种粮食,一直靠吃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存粮维持生计。这几年大枣价格下滑得很厉害,这样下去一些农户连吃的粮食都可能存在问题。

2.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枣腐烂严重

大枣从采摘到加工成可以出售的成品,对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都有严格的要求。每年十月初大枣开始收获,农户通过自然晒干和晾干的方式降低大枣的含水量,在十一月结束前卖给收购的枣贩。在这段时间里,天气的好坏极为重要。前两年大枣收获期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一部分大枣在树上腐烂,另有很大一部分在库房未能晾干而大量腐烂。像C村这样对大枣依赖性高的村庄,采摘时期的阴雨天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灾难。对于B村这样的村庄,也会大大降低农户的年收入。表2是2014年两个村庄受访农户估计的自家大枣腐烂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村庄农户差不多一半的大枣都因为腐烂无法转化为收入,这使得农户的收入锐减,大大加剧了他们陷入贫困的风险。

表2 2014年两村庄受访农户大枣腐烂比例情况

茨滩村坝滩村农户130%70%农户240%40%农户350%35%农户440%67%农户533%50%农户650%67%农户740%75%平均值40.40%58%

由于采摘时期当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造成大枣大量腐烂,因此,在走访时发现农户大都表示亟需大枣烘干设备来降低大枣的腐烂率,确保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能够有更好的收成。表3是调查过程中统计到的两个村庄被访农户估计的2014年大枣收成和需要烘干大枣的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枣从采摘到出售前都需要晾干或烘干。由于当地缺少成熟的烘干设备,村里有人曾经尝试使用过以煤炭为能源的大枣烘干机,但是烘出的枣成色很差,很难出售。因此,如果能在技术层面上解决大枣烘干的问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大枣的腐烂比率,从而实现农户增收并降低返贫风险。

表3 2014年两个村庄被访农户大枣收成与烘干需求情况

C 村B 村大枣年收成(单位:斤)166676883需要烘干的量(单位:斤)113334357需要烘干量占全年收成的比例(%)68.00%63.30%

3.大枣销售环节缺少定价权

当地农户对大枣的烘干处理仍然采取最原始的方法。从鲜枣采摘到去除水分成为能出售的干枣,农户都是靠太阳自然晒干或者放在库房自然风干的方式。如果遇上多雨的天气,大枣只能任之腐烂变质。而且,大枣即使晒干/晾干后也不能储存太久,放置时间稍长又会损失一部分。所以,在大枣晒干/晾干后,只要有收购商上门收枣,枣农大都会根据收购商给出的市场价格选择将大枣全部处理,以防止受到更大的损失。在大枣定价博弈过程中,枣贩基本处于垄断的状态。由于缺乏定价权,大枣收入大部分被枣贩瓜分,农户所能获得利润反而有限。农户的另一种售枣方式是自己拉出去卖,这会比枣贩的收购价高很多。然而,这种出售方式对于绝大对数农户来说很难实行。一些家庭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运输工具(例如车辆)将大枣运出去出售。当地留在家中种枣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加上大枣采摘的那段时期枣农也没有时间外出,因此即使有运输工具农户也难有人力把大枣运出去卖。

4.缺少农业技术支持难以应对病虫害

调研发现,2015年B村大枣遇到严重的病虫害。农户根据自身经验给枣树喷药,但无法抑制病虫害,枣树挂果很少甚至绝收,大枣收入预计会相当低。当问到农户枣树是由于什么原因不结果时,当地枣农说法不一,很难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由于B村的农业产业相对多元,大枣收入并非农户的全部收入,因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收入度过难关。如果病虫害发生在农业收入基本依靠大枣的C村,那么大枣收入锐减甚至会危及农户生计维持,这种影响无疑要比B村要严重得多。

(三)C村和B村返贫风险比较

当大枣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后,农户每年在大枣产业上的投入比例也越来越高。有农户在访谈中提到,随着大枣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当地有些农户大枣收入还不够当年用于购买粮食和枣树上的投入(例如,农药、肥料等),表现出明显的返贫特征。虽然C村和B村相距并不太远,并且大枣都是两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由于两村农户的收入结构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返贫风险上也会有一定差异。表4是两村被访农户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来源上的比较。

表4 两村庄被访农户收入来源情况比较

C村B村大枣种植比例100%100%苹果、梨种植比例28.60%71.40%粮食作物种植比例42.90%85.70%养羊比例71.40%71.40%大枣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78%43.10%外出人口占家庭总人口比例50%68.30%

由表4可以看出,两村所有被访农户都种植大枣,农户家庭对大枣收入都有较强的依赖。但通过对两村的收入来源结构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B村农户面临的返贫风险要明显低于C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B村的产业结构更多元,不仅种植枣,还种苹果和梨,自给自足的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也远高于C村。B村种植苹果、梨和粮食作物的户数分别占71.4%和85.7%。也就是说,B村有半数以上的农户种植苹果和梨并将其作为收入来源的补充,而且他们可以依靠自家的小麦和玉米满足粮食供给。另外,羊除了自家吃也可以少量出售以增加收入。收入多元化可以在大枣收入下降时,通过其他收入来源可以确保基本生计免受威胁。而C村只有少部分农户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对大枣的依赖性更强。一旦碰上大枣病虫害、腐烂严重或价格显著下降等,家庭收入将难以为继。

第二,B村出外打工人口多,非农业收入多。在走访时发现,两村农户家除了正在上学的孩子之外主要是中老年在家,年轻人大都长期在外打工。但相对来说,B村外出打工的人数比C村要多得多。更多的人在外工作,因此家庭非农业收入更多。当大枣收入下降时,就可以通过外出务工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进而降低返贫风险。而C村大枣种植的规模比较大,家庭需要更多的劳力,农业收入的比例相对也大。与非农业收入相比,大枣收入面临的不确定更大,因此返贫的风险也更大。

第三,B村坐落在黄河浅滩地区,灌溉水源容易引入,土壤相对肥沃,这样的土地条件可以适应多种作物的种植。一旦大枣价格持续下降,能以更小的成本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降低产业结构单一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C村以山地为主,土地缺水严重,比较适合枣树生长,大部分土地难以种植其他作物,因此要想调整产业结构该种其他经济作物非常困难。枣树的前期投入时间长,从栽种开始要到第八年才大量挂果。枣树灌溉需要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的山地进行浇水,灌溉成本较高。种植枣树后土地的土质也很难返种其他粮食作物。另外,枣树的收获的时间非常长,被访的两个村庄甚至有300年的枣树还在结果。因此,一般情况下农户是不愿意砍掉枣树该种其他经济作物。在访谈过程中,C村书记在谈到应对返贫风险时反复强调通过大枣的深加工来应对,而不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四、结论与对策

C村和B村大枣产业化种植后农户直接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中。如果产品供大于求,农户则有可能增产不增收甚至发生亏损。由于农民本身的素质较差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经营决策能力限。而市场的变化比较快,农业生产短期调整难度大,因此农户所面临的风险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专业市场+农户”这种形式被认为是一种较低级的经营形式[15]从大枣产业本身来看,风险实际上存在于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任何一种经济作物都有一定的周期,不可能永远靠它发家致富。因此,当地最主要的返贫风险在于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一方面,农户将大量资金押在单一产业,当该产业处于衰退期,或者出现替代产品时,其盈利将成为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单一的产业结构如果无法形成产业链,那么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交易风险大。因此,两村应遵循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农、林、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和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但是枣树在两村的规模化种植已经二十多年,大枣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并带动了农户脱贫致富。尽管近年来大枣价格持续下滑已经给当地农户增收带来了严重影响。但是,由于枣树生长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在业已形成规模化的情况下快速转型是不现实的。因此,返贫风险的防范还是需要立足于大枣产业本身。针对大枣产业风险,在走访中C村书记认为,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枣本身质量的不足,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改良枣树品种和枣子深加工,可以通过提升大枣自身的价值,依靠硬实力取得市场,从而降低风险。从大枣产业本身来看,风险的防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组织和开发网络销售平台,减少大枣销售的中间环节。目前两个村留在村里种枣的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不会上网。因此当地需要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帮助农户开发网络销售平台。通过网络销售途径,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仅靠枣贩收购的销售方式,也可以通过形成当地大枣自己的品牌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让枣农获得更大的收益。

第二,农业技术推广。大枣从种植、病虫害防治和烘干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指导才能减少风险。为此,当地政府应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农户在内的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解决从大枣种植到加工等各个环节出现的技术问题。

第三,产品的深加工。目前当地枣农在大枣采摘后采取的是自然晾干后再卖给枣贩,没有任何深加工,因此大枣不仅没有附加值。由于没有深加工,碰到阴雨天气时难以出售的大枣只能任其腐烂。但是,当地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户融资极其困难,农户本身积累资金的能力不足。因此,如果要大枣开展深加工,那么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1] 王国敏. 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 经济学家,2005(3):56-62.

[2] 王生云.中国农村长期贫困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J]. 经济问题,2011(11):73-78.

[3] 陈全功,李忠斌.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09(5):41-50+57+98.

[4] 庄天慧,张海霞,杨锦秀.自然灾害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 21 个国家级民族贫困县 67 个村的分析[J]. 农村经济,2010(7):54-58.

[5] 陈端计,杨莉莎,史扬.中国返贫问题研究[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32-35.

[6] 于平. 破坏生态的扶贫最终只能返贫[J]. 生态经济, 2004(9):25.

[7] 杨翠萍. 我国西部农村“因教返贫”现象透析[J]. 中州学刊,2009(5):273-274.

[8] 凌国顺. 能力供给与返贫现象探析[J]. 江汉论坛,2000(11):11-14.

[9] 刘玲琪. 陕西省返贫人口特征分析与对策思考[J]. 人口学刊, 2003(4):21-25.

[10] 郭志杰,方兴来,杨世枚,李绵现. 对返贫现象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1990(4):56-60.

[11] 丁军,陈标平.构建可持续扶贫模式 治理农村返贫顽疾[J]. 社会科学,2010(1):54-59+190.

[12] 张春勋,赖景生.西部农村返贫的制度根源及市场化创新方向[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6):17-20.

[13] 孙良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风险与风险控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20-25.

[14] 朱江涛.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西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责任编辑:李潇雨)

The Risk of Poverty-return on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Jujube Farmers of Two Villages in Jingyua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YAO Jian-ping, WANG Shuo, LIU xiao-d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farmers the opportunit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ut also push them into higher marketing risk, and increase their poverty-return possibility. 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jujube farmers in two villages in Jingyua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ujube industrializ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verty deduction and become rich for local farmers. However, as the deepening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the family income of farmers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price decrease, and some farmers even returned to poverty. Except of price decrease, the poverty return risk also includes the jujube decay because of bad weather, lack of price decision power in sale procedure etc. It is found that B village faces less poverty return risk than C village because its diversification of industry construe and family income source, better farm land for planting transition. The suggests that the two villages should adjust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develop network marketing and intensive processing of jujube in order to reduce poverty return risk.

risk of poverty-return;Industrial structure;industrializati

2016-12-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工作贫困问题与社会政策”(项目编号:11CHS070);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JDJGA023)。

姚建平,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王硕,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东,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参加实地调研的课题组成员还有贾时轮、杨茜芝、顾振宁、项云、吴静。

F321

A

1008-2603(2017)01-0073-07

猜你喜欢

大枣产业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系统产业化之路
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