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创新

2017-04-10姜良杰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大学生

姜良杰,周 爽

(华北电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2206)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创新

姜良杰,周 爽

(华北电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2206)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校园里的主角、“象牙塔”的精英阶层,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更影响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深入分析“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其内在原因,并且分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五个方面探讨“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科学路径,以提升“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完善他们的个人素质,从而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教育管理;“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预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牢固形成,对建设和谐家园,振兴民族伟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校园的主体,其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出现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基本路径,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一、“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华北电力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试图以一斑而窥全豹,客观、全面、深入地揭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完善“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总体上来看,“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90后”大学生依然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的问题,他们在付出实践时常常言行不一,以金钱为导向,功利性较强,以个人为中心,社会公德意识较差,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等等。这些问题也导致了“90后”大学生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欠缺,也使得“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堪忧。

(一)缺乏实践意识,常常“言行不一”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90后”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由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进一步了解发现,他们并没有为之付出实践,或者说做得还不够,呈现出言行不一的情况。例如,大部分“90后”大学生愿意承担家庭的责任,但是当问及现在是否经常主动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会经常为父母分担家务;对于危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情,例如,对于考试作弊的行为,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的行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等等,大部分大学生会对之嗤之以鼻,但是当看到其他人有相似行为时,他们也会盲目地效仿或者听之任之。可见,“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意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认知,缺乏实践,虽然普遍认为社会责任意识很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在涉及到个人选择时,部分大学生的表现却与其认知不一致,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践力较弱,表现出“言行不一”。

(二)以金钱为导向,功利性较强

“90后”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很多“90后”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定义完全是由金钱来衡量的,认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人的经济实力。因此常常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对于薪资较少、条件艰苦,却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偏远地区,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偏见,更希望留在一线大城市追求更富足的生活。也有很多“90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动机不纯,往往不是出于献爱心等利他的动机,而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和“综合测评加分”等利己的目的。

(三)以个人为中心,社会公德意识较差

“90后”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经济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具有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的显著特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速转型,“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突出、个性独立张扬,思想前卫激进,较多人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在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1]。普遍存在社会情感相对淡漠,关爱社会意识薄弱,助人互惠倾向明显的问题。对于基本的社会公德,“90后”大学生存在趋之若鹜的心理,盲目跟从社会风气,例如,普遍“90后”大学生习惯中国式过马路,对于扶摔倒老人和制止行窃行为会瞻前顾后,在公共场合也有吐痰、大声喧哗等经历。

(四)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型、西方思潮活跃、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往往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影响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近来,多家媒体曝光“校园贷”乱象的问题。大学生由于追求时尚、热爱新鲜事物,他们的消费状况也从过去的“温饱型”逐渐转变为“多元化”,更是成为“超前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通过网络贷款和校园贷款,可以购买手机、电脑、服装、游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消费欲望。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理解贷款合同背后的得失,也没有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正确的判断,甚至明知存在风险依然难以自控,或者已经受骗依然选择做校园代理蒙骗更多的人以弥补自身的损失。这些不正之风和非理性的消费方式与当代“90后”大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有关,也反映出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少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缺少正确的理财价值观。

二、“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日趋明显,使得每个人都更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由此带来个人主义膨胀,不正当竞争,社会腐败,信仰迷茫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2]。第二,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群体已经把互联网视为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生辨别力和自制力有限,我国网络监管和网络教育还不健全,很多大学生深受互联网上诸多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利用网络的虚拟身份放纵自己,最终导致他们对现实社会生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漠。第三,社会竞争的压力愈来愈大。社会竞争的种种压力驱动考试竞争不断升级,也导致普遍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问题。

(二)学校教育因素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阵地[3]。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都有开设,无疑对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学校教育在社会责任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学校社会责任教育存在导向偏差,并且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心一直偏向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的培养,过分强调脑的训练而忽视了心灵的提升。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小学和中学主要强调学习任务,养成了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其次,尽管目前多数高校都已开设与社会责任教育有关的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形式上依然采用说教与灌输,思政理论课依然采用“一言堂”“大课堂”的模式,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导致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再次,当前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也亟待多元化。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对于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量不足。一些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甚至需要通过“数人头”、“派任务”的方式才能保证活动参与人数。

(三)家庭影响因素

“90后”大学生受家庭影响很深,直接影响到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导师,“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被长辈们骄纵宠爱,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家中所有长辈心中的“唯一”。“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普遍的教育理念,长期的溺爱娇宠,不自觉地掩盖了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能力培养。过度的宠爱也使“90后”大学生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背负着全家上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许,从而带来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父母依赖性较高,成长成才压力较重,缺乏独立思考与决断的能力等问题,容易产生过分追求自我价值,而忽略社会价值实现的后果。

(四)自身条件因素

“90后”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导致了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程度的不同。“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期望值高与行动能力弱并存,自信好强与抗挫折能力差并存,归属需要强烈与人际交往能力弱并存的矛盾。在心理发展方面,容易出现主观片面、固执己见、脱离现实、怀疑一切的倾向,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一边倒;在情感方面,易出现情绪波动,常受外界的影响和左右,不善于调节情绪,常易出现暴风骤雨式的激情状态。正是由于“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过分强烈,内心矛盾突出等问题,才导致他们忽略他人感受、集体荣誉和社会责任,热衷于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理想,不能正确对待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难以正确地理解当代大学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基本路径

通过对现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现状的梳理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存在着需要改进与创新的不足。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的时代群体,成为大学生的主流,“90后”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也为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环节联动、多因素影响的社会责任行动形成过程,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作,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为此,本文将从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4]五个方面探讨“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科学路径,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如图1)。

图1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路径图

(一)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方式

为了加强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就要特别注重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思想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做到通俗化、情理化、科学化。特别是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热衷潮流,追求创新,乐于追捧新鲜事物,习惯互联网的碎片化思维方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很难满足“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教育的需求。由此可见,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离不开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改变单纯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认知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选取真实、鲜活的事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5]。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化传播工具与手段,开发社会责任慕课课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认知途径。

(二)激发社会责任情感,强化大学生与社会的情感连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正确的社会责任情感是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对社会责任的行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只有通过主体的亲身感受并获得肯定性体验,才会变得有生命力,因此,实践是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的有效途径。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学校高度社会化,紧密关注社会的变化与需要,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当代“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可以立足学校专业特色,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深入不同地区的城镇、乡村、军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调查,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也可以发挥技术特长,对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实现理论向实践的最终转换,促进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社会责任情感的途径还有很多,隐形教育就能够寓教育于无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美国就是这样通过隐性课程渗透美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已然作为一种公民教育深入人心。例如,在美国的学校和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国旗、国歌、总统画像等象征着美国精神的器物,美国大学每逢节日、庆典或集会,学校都会自发地组织升旗仪式,并奏唱国歌,国庆日当天许多建筑物,甚至普通家庭的门窗上都会自觉地悬挂起美国国旗,在中小学学生们每天的课程都是以唱国歌和对国旗宣誓尽忠开始的[6]。

(三)磨练意志克服困难,落实制度规范行为

社会责任意志,是人们支配自己的行为时,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社会责任目的的心理过程。过程中不仅需要外在的制度约束,更需要人们将制度和规范内化为内心的意志,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在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是磨练社会责任意志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建成,但是在落实具体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社会层出不穷的“拼爹”现象,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校园攀比心理,无疑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造成负面影响。非法律规范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形成起促进作用,首先,要完善教育制度和相关规范,从变革考试制度开始,从紧紧围绕文化考试内容的传统考试制度,到把学生的德育纳入到考查鉴定范围,真正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其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要做到正负强化结合,通过正强化鼓励正确的社会责任行为。正强化为主,因材施教,注意强化的时效性,才能培育大学生克服艰难险阻,自我约束,严于律己的坚强意志。

(四)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坚定肩负社会责任的决心

社会责任信念是对社会责任理想的深刻笃信,只有通过深刻的社会责任认知,强烈的社会责任情感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意志,才能形成稳定可靠地社会责任信念,进而产生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为。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与以往不同,一味地进行空洞脱离实际的道德政策宣传,不仅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还会引起大学生群体的排斥和抗拒,这就对当代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疏导“90后”大学生存在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问题,树立一批形象良好、社会责任心强的时代成功人士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引领高尚的时代理想信念[7]。其次,转变引导方式,用最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方法,创新教育引导途径,解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偏差的问题,强化适应当代时代发展需求的理想信念。例如,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旅游基地就充分开拓思路,将红军精神传承下来。井冈山红色旅游着重打造红色品牌,建立了多个青年学生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亲身体验红军革命遗址,用井冈山的一首诗、一支歌、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8],为青年人提供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让红色教育贴近当代青年的内心,让红色精神代代发扬,从而树立青年人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勇闯新路、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坚定“90后”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和决心。

(五)引导负责任的良好行为,做到言行一致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90后”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用考试分数来证明自己,忽略了行动的重要性,因而产生了思想与行动严重脱节的现象。有感恩社会之心,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有报效祖国之情,看到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却又置若罔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最重要的是能够用于实践,学会用实际行动承担起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第一,转变思想观念。要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自强自立的性格与品质,在重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与实践。第二,提供优良广阔的实践平台。最大限度的调动大学生实践行动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了解民生民情,积极主动去维护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第三,鼓励大学生“微公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鼓励大学生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爱心付诸行动。关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让城乡共享信息;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环保,让绿色永存;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捐赠图书,支教服务,共享教育公平;关注城市社区发展,关怀孤寡老人,共建和谐家园。第四,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习惯。将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自动化、常态化,能够自觉地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能够按照规范自动支配社会责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1] 夏雅敏.基于系统思维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3(11):77-80.

[2] 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111-112.

[3] 杨建,仲昭慧.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归因与重构[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3):65-68.

[4] 杜建华.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科学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 2011(11):24-25+50.

[5] 魏进平,冯石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理和提高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7):153-160.

[6] 陈洪涛.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J].当代科学教育,2004(8):49-51.

[7] 胡志群,蒋依辰,任拓.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科学培育的理论范式——必要性“三个维度”、路径“四个选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6):243-244+252.

[8] 卢丽刚,卢静.井冈山红色旅游市场定位及其营销策略[J].老区建设,2008(10):28-30.

(责任编辑:杜红琴)

The Analysis on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Path

JIANG Liang-jie,ZHOU Shuang

(L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As the leading elite in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campus,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not only affect their own personal growth, but also have impac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society, which has become the major problem that need to be solved by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further studies the internal causes from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themselv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path to cultivate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cognition, emotion, will, belief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perfect their person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China.

educational management;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path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0-20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对华北电力大学的调查分析”(项目编号:BJSZ2015YB19)。

姜良杰,女,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G641

A

1008-2603(2017)01-0123-05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大学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大学生之歌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