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学生学习力增长点
2017-04-10吴秀色
吴秀色
摘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习力;历史教学;兴趣
G633.51
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同样是一个老师教,怎么就有一些學生总是比别人差一截呢?这是很多人经常提出的问题。我想这就是学生的学习力不同造成的,要么缺少学习动力,要么学习过程中毅力不强,又或者自身因基础、个人智力方面造成的学习能力不高。
“学习力”的提出,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我们以前的教学工作之中并没有“学习力”这个概念,但细想一下,实际上我们课任老师、班主任每天所做的,好多都属于提高学生学习力的范畴的。那到底什么是学习力呢?包括(一)学习动力是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二)学习毅力,即学习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它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在学习力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三)学习能力,是指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相对于学习而言,它是基础性智力,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因素。
学习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从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力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生动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古今中外很多史实几多有趣,这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众多原因有些学生并不愿意学习历史。因此我的课堂特别注意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这个问题,课上的有兴趣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致的。我的目的是努力使学生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堂,从而形成自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以下是一些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历史兴趣来提高学习力的做法:
一、注重导入,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主动学习的欲望
导入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例一: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影像等材料,如在讲授人教版世界历史上册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出示美国国旗的图片,给学生描述星条旗上的十三条红白相间的横条以及星星个数的变化,提出疑问;再出示一幅著名景点《四大总统山》,同样提出“为什么华盛顿在四大总统山中位居第一?”让学生在导入中产生这些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紧接着教师可以非常顺利过渡到新课中来。由此可见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由此转入新课。从而给学生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二、重在授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照书本宣读,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以点带面,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历史资料。比如讲到林肯,适当地补充其生平事迹,加深对他的印象;再如讲《法国大革命》一课,补充法国革命前的一些知识,以及拿破仑的传奇轶事等等,基于以上学生常常下课了也迟迟不肯离开,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中学生由于视野开拓,见识增长,他们会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渴望从历史课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积累,推动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历史教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学生的思维、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论述,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讲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工业革命的"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这些都让学生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2.教学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火烧圆明园"时,有一名同学正昏昏欲睡,我立即叫起他,俏皮地问知不知道圆明园是谁烧的?是不是你啊?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我借用了网络幽默来提醒了学生,又让该学生不至于反感。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3.“穿越时空” 模拟回归历史现场场景。
让学生变成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比如讲“百家争鸣”时,我就让学生小组分别代表一家学派,经过小组学习交流后,向我当的国君阐述自己的学说主张。结果,经过我的鼓励指导,课堂成了辩论场,好不热闹。学生也曾变成秦始皇、汉武帝指点江山,又曾如李白、苏轼般激昂文字,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力是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我在以后教学中要从这三个方面努力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