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深度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4-10冯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问题

冯雨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院校对实践实习平台的需求,由产、学、研结合办学而衍生出来的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企业,并结合企业实践,对校企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少数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了较好的深层次的合作,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浅表层次;针对校企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G717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才能让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劳动者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服务能力。

一、校企合作现状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浅表层面。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企业对专业对口的学生进行简单专业面试,为学生提供相应岗位和实习实践平台,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荒。很多企业在与高职院校联办“订单班”或“定向培养”的时候,主要目的不是獲取替企业攻克技术难题的人才,而是想储备廉价劳动力,学生的天赋和兴趣,技能与岗位的匹配性,职业兴趣的多样性等都没有过多考虑。 进入企业后,学生一旦岗位目标、工作环境或薪资水平等某一项达不到期望值,他们就会选择跳槽。而这些按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知识结构较单一、专业技能过窄的问题。如果在短时间内跳槽,他们需要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新的竞争才能适应社会。武汉某职业院校2010届酒店管理专业150 多名毕业生走进酒店行业实习,实习期9个月满后,最后在企业留下来的只有40多人,流失率超过60%。所以,校企合作的高就业率只能是限于表面的“初次就业率”。基于以上原因,注定了这种合作方式只能是浅表层面。

二、深度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深度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已广为认同,合作模式也日臻完善。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只停留在浅表层面,深度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稳定性难以保证

企业作为利益主体,通常会用投资与回报的观念来看待校企深度合作。许多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由于学生群体缺乏社会经验,难以快速融入社会,抗压能力弱,90后成长环境优渥不能吃苦,学校为企业培养的人才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离职现象普遍严重。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企业反映: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毕业生工作不稳定,跳槽离职现象较多,导致企业正常运行得不到人力资源稳定的保障,制约着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二)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学校教学秩序的矛盾

校企能够进行深层次的融合,首要前提是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在急需用工时期,企业希望学校能提供相应一定数量的学生予以支持,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学校考虑到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期教学安排的严肃性和连贯性,不能在企业急需用工时及时提供学生支援。在问卷调查中,部分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进行过校企合作的企业反映:学校即使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学生支援,企业考虑到学生实践技能的欠缺,只能安排他们从事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有时还要上夜班。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加上上班时间没有规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不具备挑战性,慢慢地失去了工作积极性,流失率比较高。企业的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影响了校企深度合作。

(三)高职院校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

校企深度融合要建立在互惠互利、双赢共进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企业面临急需人才招聘难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供求矛盾,折射出了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及综合实践技能等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较单一,综合素质不高,往往只能在较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职业岗位迁移能力较差。校企即使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也注定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内,培养的人才短期内胜任企业的对口专业领域是不成问题的,但环境在改变,企业需要发展,一段时间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职业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

二、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深度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原因等分析,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需要从加强校企之间人才流动,互帮互助开始,结合学校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政府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改善现状。

(一)加强校企之间人才流动

学校应选派专人到相关企业洽谈开展短期带薪定岗工作,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及时准确了解专业与岗位的匹配状况以及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改学校的培养计划和方案,以培养出实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企业积极为学校培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帮助在校学生掌握未来职业所需的实用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提高知名度,这样才能获得企业的“青睐”。企业有积极性了,合作才有基础、才能持续,才能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学校加强师资力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及综合实践技能等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其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学校,教师招聘重学历轻行业背景和技能,导致教师足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较单一,只能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岗位, 无法参与到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工作中,也无法提升自己。学校应重视高职教师技能培养,开展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学习。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按企业所需,授学生致用,真正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然红,高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经贸教育,2016,(2).

[2]揭平,英叶雯. 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对职业能力生成的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13(26).

[3]孟源北,查吉德.高职院校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13,(3).

[4]史锋.论风险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迁移”能力培养[J].江淮论坛,2009,(2).

[5]周永莲, 张方林. 校企深度融合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 2015,(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现状问题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