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7-04-10王萃萃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王萃萃

摘要:由于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要凸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时,要明确实践环节的课时和学分,明确实践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管理办法。鉴于此,本文对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U-4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生产一线受过专业学历教育的技术人员比较少, 相当一部分只是受过短期培训的民工,严重缺乏能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精通实践技能的基层技术人才。因此,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进行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本着“宽基础、活模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老师是完成现代化教育的关键。只要老师不断的更新办理教育办理以及活跃把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法,才干有用进步现代化的教育水平。

第二,院校的支撑是完成现代化教育的根底。学校应当活跃鼓舞老师研发和开发多媒体课件与计算机辅助试验教育相结合的自学系统,然后进步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第三,加强老师对现代化教育内在的了解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法的优势和功用。尽管现代化教育手法比较传统教育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必定要把握好尺度才干有用进步教育质量。

第四,做好演示试验。因为演示试验不只能够激发学生对工民建专业的爱好,更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了解,一起还培养的学生的着手才能和调查才能,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必定要加强演示试验的讲堂效果。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

现行的教材内容存在常识滞后及脱离实际问题,交叉学科的内容存在不一样的教材里重复出现,浪费了教学教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步。为此,咱们有必要对教材内容及教学形式进行斗胆及必要的改革。理论教学坚持“少而精”,斗胆删去那些过深过繁的理论常识;将要点放在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上,讲那些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最有用的常识。在教学内容中,基础常识教学应以职业岗位应知应会为标准,依照有用、够用、先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准则,从头取舍教学内容,杰出技术教学和着手才能的培养。

三、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在当时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校园能否生计开展,关键在于培养的人才标准能否习惯社会需要,能否找准自个的岗位群。办学一定要走向市场,培养的人才才能够习惯经济建设的请求。在常识层次上,理论常识能够浅一点,少一点,操作技能要多一些、精一些,到了施工公司要立刻能顶岗操作,来了就精干,干就精干好。 因而,有必要自动习惯修建公司的需要,打寒酸的传统教育形式,清晰新的阶段培养目标,建立以全面本质为基础,以才能为本位的观念,尽力将培养预备型人才向培养习惯市场需要的、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转化。

四、改革考核方法

在考试内容上加强对学生了解常识,使用常识能力的查核。在卷面上出一些灵活性大、常识面宽、归纳运用常识能力的标题。变革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估办法,注重考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归纳剖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审核方法上,要变革单一的闭卷书面考试的办法,原理开卷书面考试、工作、讲堂发问等多种办法相结合。实践证明,只有面向市场,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依据市场需求,深化教学变革,才能使职业学校真实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五、构建具有工民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全部变革人才培养形式 跟着年代的不断创新开展,社会和公司都对工民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请求。咱们应当依据地区经济开展的需求,对工民建人才的培养形式进行变革,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施工才能、检查才能、辨认和剖析工程图纸、熟练运用地形图以及修建施工图和构造施工图的才能,此外,为了愈加全部的适应公司的需求,还应当具有造价办理、基建办理以及构造设计和计算才能。

构建新式课程系统 。第一,为了使得课程之间不只具有纵向联接,还有横向联系,校园能够实施模块教育,这么学生就能够愈加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社会需求选择几个模块进行学习,这么不只能够辐射社会前沿性的专业知识,更能够构成完好的教育系统。

第二,工民建专业跟着社会的开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在培养人才计划中应当参加一些适应年代开展请求的新课程,然后拓展基础和专业口径的一起反映学科前沿课程。除了学习传统的设计原理、体力学和地基基础以及钢混于砌体构造外,还能够依据日本地震学习构造抗震,依据现在工程质量问题开设修建工程监理以及修建工程法规等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工民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构成杰出的校园文化空气是培养工民建专业学生全部本质的基础。学风、教风以及管理风格构成了校园文化,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校园应当经过科学管理杰出人文环境的建设,然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明杰出的校园空气。

第二,充分使用校园的可用资本优势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素养,校园应当加大实习和实训的比重已进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起,校园领导和老师应当经过举行各种活动以及座谈会,乃至请一些知名人士或者职业来院校做相关方面的陈述,然后扩宽学生的工作思路。此外,校园还应当依据工民建专业的特点使用校园资本开设跨专业的选修课,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结束语

民建专业的设置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人才的定位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落实具体的实施措施,构建适应工民建专业创新应用型人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道德”为准则,组织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丁海娟,郭晓云,王新荣,夏广岚.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04:224-225.

[2]張海玲.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19:247-248.

[3]张耀利.工民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今日科苑,2014,05:106.

[4]曾玲艳,陈琳,陈晓凤.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与实践——以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30-32.

猜你喜欢

创新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