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2017-04-10杨文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生培养

杨文峰

摘要: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强弱及就业能力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本文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高职生为例,分析了高职学生目前就业能力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 就业能力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38

一、 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就业能力一词,在上个世纪90年就已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就业能力作了不同的定义:奥佛顿(C.Ovenoon)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在我国,人力资源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常而言,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是个体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用人取向的有机统一。

二、高职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麦可思数据公司对我院发布的“2015年社会需求与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我院2014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为6.7%。其中72%的同学曾经就过业,具体如下:

本校2014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56%,其中99%的毕业生是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3%),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31%)。

究其原因。除了心态的影响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不足,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心理不成熟

当前,部分毕业生由于受家庭、盲从心态的影响,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陈旧。通过对就业区域的意向性调查,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如机电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数控专业、物流专业、酒店专业等超过6成的学生选择发达地区工作,期望更快地实现职业理想和自我价值;通过对工作单位性质的意向性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将机关、事业单位作为首选,其次是国有企业,很少学生愿意去偏远的中小型企业工作或者去基层服务;通过对工种的意向性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管理、文秘、后勤等职位,很少的学生愿意从一线工作做起。

(二)就业能力较差

麦可思数据公司通过建立基于SCANS标准的中国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的需求模型,最终将35项基本工作能力划分为五大类能力,即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现在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上述五种能力,还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可是,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生长环境的影响,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普遍表现为期望值过高,在团队合作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以金钱作为万事的衡量标准,缺乏学习和服务意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挑肥拣瘦,适应岗位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能力较差。

三、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与对策

(一)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要坚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重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社会发展用人单位的需要,拟定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倡 “工学交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客观评价,充分体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有助于学生迎合社会需求而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改革考核模式,大力推行学分制改革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现在的高校,绝大多数还是沿袭传统的考核模式,以简单的分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奖学金、评定优秀、推荐升学、推荐就业等统一按分数决定,如此一来,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努力争取一些荣誉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倡导高校把学分管理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评定可以参照一些技能大赛的成绩,甚至把技能方面的成绩与考试成绩综合成最后的學分;另一方面,在学分一栏中,可加上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并以相应的学分考核保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解与交流能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职业,他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另外,兴趣的培养过程,就是主动参与新活动、拓宽自己知识面、培养自己能力的过程。按此推断,高职生在校期间的兴趣越广泛、相应的知识就越丰富,他在职业上的选择机会就会更多,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

(四)有效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应用分析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与过程,创业行为本身而言,是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创业过程中,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可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讲座.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各行业的经营特点、创业政策、前景分析等内容,使学生在创业前能对将要从事的行业有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学与指导,采用企业家现身说法、知识讲座、案例剖析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与创业者零距离接触。分享创业者的成败经验,了解创业的政策及程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激情。

参考文献

[1]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组织学院学报,2002,21(3):

[3]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4]汪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生培养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