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引导 学会作文
2017-04-10刘燕华
刘燕华
在语文教学中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其实不然,语文老师若是把握了学生的心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引导,学会学会写作,学生作起文来必会轻而易举,笔者从事中教学十多年,就平时教学来浅谈一下。
一、 细心观察,学会写身边的事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朱熹的《观书在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去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我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0%的同学恐惧写作,30%的同学作文不知从何处着笔。面对现状,我制定了这一学期的作文计划,就是让学生观察,学会写身边事,从而达到调动了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写同学的二三趣事,从而把笔伸入到同学的心灵;写老师各种神态,从而学会各种各样的动作,形态描写;写学校发生的各种在小事,从而将训练是非观,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写学校建筑,写出其具体形态,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描写及说明能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写作恐惧,畏难写作的情况大有好转,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二、 坚持不懈,巩固写作
恐惧少了,心理负担轻了,学生写作起来轻松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生怎样熟练的写作,古语有:熟能生巧。确实如此,第二学期,我针对同学们写作出现松懈的现象,调整自己的写作指导,重点加入文本阅读,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写作,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要与自己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进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在平时训练中选择一些写身边事、身边人、身边景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找出不足,然后重新选择对象模拟写作,写完后再与优秀的习作进行对比,经过这样的反复,学生自我写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写作的行为习惯也逐步形成了。
三、 广泛阅读,丰富形象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以看到,有些学生作文时只有干巴巴的几句话,什么人物形象化,什么事例典型化,什么事迹在感人等等,在作文中学生非常缺乏。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写作训练中,一方面强调学生重视生活的观察,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积累。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带学生走进文学殿堂,走进一个个让人为之爱,为之恨,为之泣的人物形象中,走进学生认为一些不可能的描写中,让学生感受文学大师的精美语言,感受他们出人意料的写作方法,切实将学生的观察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写起文章来水到渠成,也起到厚积薄发的作用。
四、 精批细改,巧妙点评
作文是写出来的,同时好作文也是修改出的,学生的劳动成果需要我们做老师多关注,更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巧妙的方法指出不足之处,平时学生每完成一篇文章,我都要非常及时精批细改,把学生的优点找出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之人,而是有前途之材,學生自我意识强了,兴趣更浓了。一个叫王灿的学生,在写《亲情故事》时,将亲情与感情混乱为一谈,认为亲情就是感情,我通过事例告诉他“亲情是“亲人情义”而“感情”则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或“对人或事物的关切,喜爱的心情”。可第二次在训练时,他竟荒唐地把同学之情当作亲生兄弟之情,面对此时的王灿,我没有责怪,而是深刻地反省自己,于是我拿我与他进行比较,我与他是亲情还是感情,通过对比,他他终于弄清了,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地交心的批改,学生作文水平一次次地提高,做老师的也感到其乐无穷,反之,老师若是把学生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五、 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学生要将获得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在于鼓舞和调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为别人欣赏的对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另一方面找渠道推荐发表学生的习作,或将文章推荐参加一些作文竞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李环同学本身作文水平还可以,我就鼓励她将作品寄给杂志社,她的《扯不断的红丝线》寄到《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上,结果被刊登出来。她的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出来,她的文章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我班学生写作的兴趣,形成了热爱写作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
我深信:有心为文文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