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教学模式酒店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2017-04-10王竹宇谭泽波何明珠
王竹宇+谭泽波+何明珠
摘要:为适应现今旅游行业的发展,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人数日益增加,酒店业就业前景虽好,但竞争颇大。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墨守陈规,没有特色,如何培养出酒店管理急需的人才,使酒店业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发现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管理当中存在的缺陷,利用实践教学的模式改革,探索建设酒店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的对策,培养出适合酒店行业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酒店管理特色专业;教学模式;管理模式
G712;F719-4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酒店作为第三产业活跃性最大的行业,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其扩展规模迅猛发展,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从事酒店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现进入了瓶颈时期,不仅是酒店需要突破,应从酒店管理专业出发,改革未来专业的管理队伍。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现状
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是酒店,近几年开始招收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源居多。酒店业更愿意招收大专、中专毕业生,因本科学历以上的学生的标签是眼高手低、吃不了苦、不服从管理等等。另一方面,高校中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教学课程上设置大都不合理,而从事酒店行业的人员则涉及到营销、餐饮、客房、烹饪、前台接待、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多种方面工种领域。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注重“管理”,实际上很多高校更注重标准化的实操,鼓励学生到一线基础岗位实习,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的是基层员工,学生到酒店后得不到重视,做基层岗位时间较长的不到提升,感觉提升无望,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故对酒店的热爱程度低,导致员工流动率高,降低了酒店的竞争力。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缺陷
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没有什么显著的成绩,虽说有些学校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国外比起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1.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设置表面没有按酒店的实际需求来设置,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管理经营教学方面不合理。因没有请一些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来指导建议改进方向,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做到酒店管理高层。
2.教学方法方面
如今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课时低头族较多,教师上课有时是在说“单口相声”。加上教材陈旧,内容案例不够丰富,对于学生而言,酒店的情景模拟练习是新鲜的,不应旧题重做,一些太老陈旧的题材不适合课堂使用,应推陈出新。
(二)管理模式的缺陷
管理范围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问题根与本,师资与学生。
1.師资管理方面
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明显比较匮乏,大部分教师是硕士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相关的酒店管理经验。一些双师型的教师从事过酒店行业,与学校签约成为教师之后,基本上没有再回到酒店企业,新的酒店行业经营信息无渠道获得,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新式问题,教师没有实战经验,不懂如何解决,没有新的教学案例,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高校对双师素质管理建设远远不够。也有部分教师属于酒店在职人员,或挂职在酒店这样酒店经验虽然丰富,教学方面却明显有所不足。周而复始,教学很容易与酒店行业脱轨。
2.学生管理方面
很多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比较松怠,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及团队合作的锻炼。酒店基本技能掌握较少,学生到酒店实习仍像一张白纸,导致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酒店工作望而却步。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表现自负,不善与人交际,还有些对酒店行业岗位缺乏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三、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为了紧跟酒店业高速发展时机,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应该不断的改善自身,深入对酒店管理专业特色专业的研究。在专业上,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在将来迎接酒店发展的潮流;在思想上,使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思想觉悟能为将来酒店发展提升。
(一)以“才”为本,紧跟发展的课程设置
在中国这个旅游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抓住酒店业发展的机遇。培养酒店所需人才,根据酒店发展方向和需求,来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大纲,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酒店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酒店就业岗位。
(二)以“体”为本,加强实践教学模式
要落实上述的教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必须选择实践教学、培训和合作为三辅的教育路径。
1.校企合作传统教学模式
学校内的实操技能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发展若干个本校学生实习的实习单位。这种模式是大部分学校的采用并沿用的。
2.酒店内现场教学
在国际上,这种教学模式被许多酒店管理专业所采用。通过把学校课堂转移到酒店内,现场教学可以更加直接体现内容的直观性,一个学期上课,另外一个学期实习。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上学上缺少上岗实地培训的不足。
3.与国外知名酒店管理学院合作
和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学院合作,通过学校,学生有机会去国外留学、实习。学生通过国际性教育能增强拓宽国际化视野,对学生在国外就业实习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即使回国就业,也深受酒店业的重用。
4.教学教育与行业培训相互促进的模式
通过行业内的培训系统,可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问题与格局变动。同样对于学校向外宣传扩展的影响力,学校以“皇家埃德瑞酒店”为基点实习单位,把教学教育与行业联系起来,可同样增强学院在行业内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三)以“人”为本,专注培养酒店高级管理人才
1.教师的理论能力和行业实操能力
目前讨论比较热门是高校应当具备“双师型”教师,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酒店这个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下即具备理论又兼顾实操能力是成为酒店高级管理师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各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应尽快调整教师队伍一些实操能力不足的教师,可通过,教师在此专业本行业的轮训工作或考察,支持教师在企业单位定期见习工作,这样可随时获取行业的最新变动和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的实操和职业素养意识能力
酒店行业对员工的素质意识是要求比较严格的行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综合服务素养。基本的酒店职业素养是了解和跨进行业的基本前提,是正确认识这个行业本质的条件之一。然而困难的是职业素养属于意识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意识支配。而培养职业素养时间周期过长,因此在校内就应该主动帮助学生培养遵守职业道德意识。从意识到行为,职业素养能够很好的指导员工自我监督、反思与改进,同样增进学生对行业的认同和喜爱,为酒店行业留住更多的储备人才。
四、创新教学体系改革
为了迎合酒店高速发展时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不断巩固自身原有成果,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一”项需求培养人才
何在中国这个旅游经济大潮流下抓住酒店业发展的机遇。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一个:以酒店所需人才为需求,培养适用于高星级酒店的高级酒店管理师。所以,课程的设置应该紧贴酒店发展方向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目标。具体的说,学校可以根据酒店内不同的岗位来设计和调整学生的课程。以此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酒店就业特定岗位。
(二)“两”大提升师生的能力
一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意识能力。众所周知,酒店行业对员工的素质意识是要求比较严格的行业,言谈举止、礼貌礼节、服务态度等,职业素养属于意识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意识支配。而培养职业素养时间周期过长,因此在校内就应该主动帮助学生培养其应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该不该做等职业意识。从意识到行为,职业素养能够很好的指导员工自我监督、反思与改进,同样增进学生对行业的认同和喜爱,为酒店行业留住更多的储备人才。
二是教师的理论能力和行业实操能力。酒店这个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下即具备理论又兼顾实操能力是成为酒店高级管理师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各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应尽快调整教师队伍一些实操能力不足的教师,可通过,教师在此专业本行业的轮训工作或考察,支持教师在企业单位定期见习工作,这样可随时获取行业的最新变动和调整教学方法。
(三)“三辅”的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类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人才市场和各大酒店的需要,除了具备酒店各个岗位的竞争力,要多实行“走向社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方法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要改革教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必须选择实践教学、培训和合作为三辅的教育路径,培养出酒店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四”个素质养成,优化课程体系
“工学互助”是酒店专业类学生实操能力素养提升最主要的尝试途径,已被大部分高校接受并采用。因其酒店是一项具有很强的实操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生如何通过在大学专业学习这几年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酒店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就业方向上得到酒店企业的认可是目前“工学互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联合上述所提的培养模式,加以改进提升,以酒店岗位或者说稀缺特殊岗位为教学方向,高校和酒店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的特色课程体系标准应重视整个行业的适应力,而不是单个酒店或局部地区。
(五)“五”大助力的课程设置
在引入“双师型”教师外,在课程形式的设置上,应在理论知识和岗位实操引入“五大助力”,一是在初期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酒店,简单了解酒店文化和酒店机构设置,在中后期应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中加入短暂的见习机会和企业所需的顶岗实习。二是酒店和旅游局联合所举办酒店技能大赛,目的是提高酒店员工的理论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与校企合作酒店招募的实习就业岗位与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一體化操作。四是文化素质要求具备所需,职业能力和道德修养两者必不可少,职业操守在企业要求每一个员工都需拥有和遵循的准则。五是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实习证书三张证书结合,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思路是穿梭整个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中。
目前,中国酒店业也面临着机遇、挑战与转型,特别是高星级酒店面临着入住率下滑、营业额下降的困境。传统的影响模式显然已不适合当今酒店的发展格局,如何培育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适应当前问题已迫在眉睫。同样带来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思考与改变,行业的变动带来的新的思路与启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适应或超越酒店行业模式,需我们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高校在教学模式上应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工学互助”“一体三辅”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强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的模式,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筱刚,鲍镜屹.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管理观察2012:26
[2]王菲菲.基于博弈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研究[J]青春岁月 2013,6
[3]王晶.基于QFD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4]刘晓欢.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内涵的再认识 [J]教育与职业 2012:14
[5]李晓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 2014
[6]梁丹琳.从酒店人才流失探索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J]群文天地 2012
[7]任玮.影响工学结合的因素分析——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出国与就业 2011:22
[8]任聪敏.ICT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职教路径 [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9]朱林.职业技能鉴定于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0
作者简介:
王竹宇(1968-),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与民航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农村发展经济,海南海口5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