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地方经济高师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7-04-10张丽娟张翔关天冶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张丽娟 张翔 关天冶

摘要:为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和影响力,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师数学 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 【中图分类号】G642.0;O1-4

0引言

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培养适合各区域实际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提高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中心难题. 我校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中,从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深度融合地方经济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数学建模作平台,构建服务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为社会培养符合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促进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师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思想

“服务地方经济教育的高师数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案设计的主导思想与总体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数学人才的多种需求,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改革思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在基本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通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制下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实践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数学人才。

2. .高师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们白城师范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学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比较低, 国内部属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经验不适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由于社会对复合人才的大量需求,以突出师范特色为突破口,提出了“一体,两向,三能力”培养模式,体现以师范教育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创新教育与能力培养,建立地方经济条件下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数学人才。

3..高师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数学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高师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1).数学专业课要充分体现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不仅指原始创新,也包括集成创新;既包括知识创新,也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文化创新。而离开学术前沿谈创新是不可想象的。创新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继承、积聚和应用,更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无论是创意的形成还是创新设计,都需要新知识和新原理的运用。专业课的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要强调“新”;要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要把学生有目的引入学科前沿。

(2)加大数学应用选修课程的比例

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可以更加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和职业倾向,利于专业培养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应紧密结合专业课程、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扩大选修课的比例,把学科的新成果、新发现及教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见解反映到课程中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主修科目提出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与学习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随意选择选修课,允许学生在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3)加强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以数学建模为平台,培养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参加数学建模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广泛宣传数学建模的意义,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暑期培训和课外辅导答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督促学生积极组织建模协会,探讨各类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相应解法。

总之,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可持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通过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率在 90%以上,且就业质量良好.近年来,本专业有一大批毕业生在教育和其他企业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牛裕琪,孟晓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探索[J].河南教育,2011(8):38

[2] 堵秀凤,翟曼月,李晓红.师范类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6):81-83

[3] 王焱,堵秀凤,李晓红.提高数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以实现高就业率[J].高师理科学刊,2010,30(1):91-92

[4] 张丹,周雪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2):21-23

[5] 曾峥,简国明,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5) :61-63

[6] 和斌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3) :709-710

[7]刘智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79-84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