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花深处香自来

2017-04-10杨子强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适度低年级

杨子强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为学生插上了翱翔于知识天空的翅膀。本文中笔者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外资源的拓展,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资源;适时;适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第一学段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外资源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对文本课外资源进行适当的拓展,把拓展融入文本的教学环节中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取得最佳的教与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进行文本课外资源拓展的一些尝试。

一、课始激趣,快乐识字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上课,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想尽办法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小学低段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开始拓展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笋芽儿》一课时,因题目“笋芽儿”中的“笋”是本课要认的生字,于是我把“笋”编成了儿歌:“君字去掉口,竹字带上头,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以儿歌方式进行拓展,用让学生猜“笋”这个字的字谜的方法导入课文。学生轻轻地读着儿歌,个个兴致勃勃地猜着。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汉字具有读音复杂、字数繁多、结构复杂、难写难记的特点,给低年级学生的识记带来了重重困难。识字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给学生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低年级学生刚涉足正规的学习,识字教学又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为此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外资源拓展,帮助学生快乐识字,让识字轻松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是: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所谓多音字,就是同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而且代表着几个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的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拓展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辨别多音字,即把多音字分别按不同的读音各自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编成一首儿歌。例如:在学习多音字“乐”时,我先让学生给“乐”组词,学生组出音乐、乐曲、乐器、快乐等词语,接着我把学生的组的词编成一首儿歌:“音乐课上听音乐,听完音乐唱乐曲,唱完樂曲打乐器,音乐课上真快乐。”学生读得兴致勃勃,在欢乐的氛围中准确地掌握了多音字的读音,理解了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二、以拓为辅,轻松学文

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年纪较小,经验阅历尚浅,知识底蕴薄弱,加上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等,所以在阅读文本时,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在理解上遇到困难,以至于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之间产生一层无形的隔阂,导致对文本内容不理解。此时,最佳的方法并不是教师进行详细而烦琐的讲解,或者把专家们的观点、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学生,而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从文本出发借助课外资料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做一些知识性铺垫,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穿针引线,降低难度,将“文本经验”与“学生经验”打通,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火车的故事》一文学习时,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学,在了解反馈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文中的“朝发夕至”“海拔”“世界屋脊”“创举”等词语的理解有障碍。为此,教学“夕发朝至”时,我结合识字中学过的“夕”和“朝”,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然后告诉他们“发”和“至”的意思,并请他们连起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最后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适时拓展了两地的距离以及如果步行所需的天数,在拓展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夕发朝至”的意思,真切感受到火车车速的快。教学“海拔”“世界屋脊”“创举”时,我结合视频《天路》拓展了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们从视频和课外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了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理解了为什么“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突破了学习的难点。

三、绕梁余音,课后延伸

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教师要在学生意犹未尽时,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找一些同题材、同时代、同作者或同风格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文辞优美感人,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夏夜美丽的荷塘夜色,更让我们被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学完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们课外阅读了《迷人的夏夜》,再次感受夏夜的美丽和小动物们的温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小课外资料,其实魅力无穷。在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进行课外资料的拓展,能使低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更充实,教学思路更宽广,学生学习兴趣更盎然,知识掌握更扎实。让我们一起撑起“课外资料拓展”这支长篙,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平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适度低年级
湄潭土地改革实验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状况研究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